畢達哥拉斯
By cibala
台灣大學哲學所
專長:邏輯、兒童哲學
西元前505年,意大利的梅達彭提翁。
希巴索斯被一句木牌上的話給迷住了。 既有神,也有人,也有像畢達哥拉斯這樣的生物。 「究竟是怎樣的生物?」希巴索斯忍不住自問。
一個月後,街角一棟大房子裡。希巴索斯被一胖一瘦的中年人領著,參觀畢達哥拉斯教團的會所。22歲的希巴索斯在被告示牌文字震撼之後,機緣巧合遇見教團的人,最後在慫恿之下加入教團。
兩個領著他的人,較胖的是「大師兄」,較瘦為「二師兄」。
「所有房間都可以自由使用,食物與飲水也是共享的。」大師兄道。
「喔!」
「當然,你也不可以保留私人財產。財產皆為共有、共享。」二師兄道。
「喔!」
「生活很辛苦,但也很自由。要敬重別人,更要把畢達哥拉斯師傅放在尊敬的首位。」 「喔!」
「你能不能不要答「喔!」,答「是的」。」二師兄用不耐的語氣對他道。
「喔~對不起,是的。」
「這些規矩你一定要牢記遵守,不可違反。」大師兄指著一塊木板,板上寫著:
1.不可以吃豆子。 2.東西落下了,不要去撿起來。 3.不要去碰白公雞。 4.不要掰開麵包。 5.不要邁過門閂。 6.不要用鐵撥火。 7.不要從整條麵包吃起。 8.不要採集花環。 9.不要坐在測量鬥上。 10.不要吃心。 11.旅行時不要在大路上行走。 12.房簷不許有燕子。 13.鍋從爐子上拿下來時,要把上麵的灰抹去。 14.不要在太亮的地方照鏡子。 15.脫下睡衣時,要把上麵的痕跡抹平,然後卷好。
「喔......是的,沒、沒問題。」希巴索斯回道。
希巴索斯在教團生活轉眼已經滿一個月,他已經習慣這裡的生活。教眾開口閉口都是,追求靈性,貶抑身體,分享一竊。除生活之外,教徒們也做些科學研究。研究會冠以教團之名,有時也單冠教主畢達哥拉斯。這是榮耀,因為對教團的人來說,教主像是神一般的存在。
對希巴索斯來說,唯一讓他介意的,是他每次都拿到別人分剩的麵包。他對麵包相關規矩疑惑,問了兩三人,都不了了之。他還沒見過教主,因為教主正在打坐苦修。
今天教主出關,信徒們終於可以見到教主,大家齊聚在前聽等候。希巴索斯墊高腳尖,引頸張望,望見一個標準希臘鬈髮,鷹勾鼻配上深邃雙眼的老人。因為長年的苦修與吃素,畢達哥拉斯身體骨瘦如柴,但皺紋卻比同年齡的人少很多。 有弟子想上前攙扶老師,卻被他揮手拒絕。
「別擔心,我還走得動。」教主聲音低沉洪量,宛若大鍾。
大師兄用恭敬的聲調問道:「恭喜老師出關,弟子這就去準備宴席。」
畢達哥拉斯回道:「什麽都不用準備,我隻想跟大家聊聊。」
「恭請師傅開口,讓大家聆聽您的智慧。」二師兄恭敬地說道。
「聆聽智慧?」畢達哥拉斯露出寓意深長的微笑道:「智慧不是聆聽來的,而是尋找來的。這段日子大家在生活上或思考中有遇到任何的問題嗎?」
無人答腔。
「任何問題?」畢達哥拉斯再強調。 希巴索斯其實有很多問題,隻因為他是新人所以不敢發言。他突然想起麵包規矩的事,現在問或許有點不宜。可是如果不現在問,又該哪時候問呢?一股勇氣衝上胸口,他舉了手,成了唯一提問者。
「新來的希巴索斯,你有什麽問題?」大師兄的口氣有些不悅。
「有問題很好。提問是尋求智慧的第一步。」教主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希巴索斯道:「任何問題都可以,告訴我。」
希巴索斯感到讚許,大師兄與二師兄妒火中燒。
「師傅,我對吃麵包的規矩有些疑惑?」
「你直說無坊。」
「誡命四說『不要掰開麵包』,誡命七又說『不要從整條麵包開始吃』。這兩條加在一起不就等於,隻能吃別人吃剩下來的麵包?」
許多人正忌妒著希巴索斯的發問,聽到他的問題時,不由得笑了出來。連原本忌妒的大師兄與二師兄,也在努力憋笑。
畢達哥拉斯一點也沒有嘲笑希巴索斯的樣子,反而朗聲道:「隻要是誠心發問的問題,都是智慧的象徵,都值得尊敬。」他用嚴肅的音調道:「這個問題明明就有人答不出來。你們卻好意思笑?」
大家收斂了笑聲。
「讓我確認你的問題:有『不要掰開麵包』的誡命,又有『不要從整條麵包開始吃』的誡命,同時遵守這兩者要怎麽吃一塊新麵包。對嗎?」
「是。」
「你可能覺得掰開麵包是唯一將麵包分成小塊的方法,但事實上可以用刀子切開。」
「啊─」希巴索斯忍不住出聲,覺得自己十分愚蠢。
畢達哥拉斯繼續解釋:「用刀子能切出適當大小,避免浪費,產生麵包屑較少,比較清潔,這是飲食的好習慣,背後有其道理。誡命或教義都有其道理,禁得起思考與提問。」
希巴索斯像突然看見了智慧之光,思考像被瞬間照亮了,他十分享受這種豁然貫通的感覺。
「還有問題嗎?」畢達哥拉斯看了一下其他人,但其他人都閃避他的眼光。
「我可以再問嗎?」希巴索斯再次舉手。 大師兄跟二師兄再度瞪了希巴索斯一眼。
師傅的回應仍十分友善,他道:「可以。因為你提的問題很可能也是別人的疑惑。」
希巴索斯問道:「我們的教義認為人是由靈魂與身體兩部分組成的,而且不斷強調這兩者的不同。認為靈魂與身體是兩相獨立的想法,也有背後道理嗎?」
希巴索斯的口條更好,更有自信了。但從基本教義問起,似乎有點冒犯,弟子們竊竊私語,大師兄氣得說不出話來。
「希巴索斯,你太無禮!」二師兄怒道。
畢達哥拉斯打斷二師兄道:「他的問題是很有意義的。」教主看著眾人,緩緩道:「這個人要求的是真正的了解,不明白嗎?」
希巴索斯以外所有人再度低下了頭。
「我再確認一次問題:靈魂與肉體是兩相獨立的,有什麽理由或證據?」
「是。」
「希巴索斯,你見過屍體嗎?」
「見過。」
「屍體與人在身體上『一定』有什麽不同嗎? 注意我是問『一定』。」 「不一定,有時候沒什麽不同。」
「這是第一個理由。如果不是靈魂,活人與死人有什麽差別呢?死亡對所有死人來說一樣,但死人並不是因為身體特定部位受損,中間一定有什麽不同。」
希巴索斯點點頭。
畢達哥拉斯補充:「不過因為我們現在還活著,這隻能算是旁證。除了這點之外,還有一個跟我們自身更直接相關的理由,那就是意識與身體的衝突。」
「聽不太懂。」
「舉個例,在場各位都有肚子餓卻得禁食的經驗吧!在這個經驗中,你會明顯感受到身體的飢餓非意識所欲求。」
希巴索斯點點頭。 「在禁食的經驗中,我們意識到自己身上有兩股不同的力量拉扯,飢餓來自於身體;自製來自於靈魂。在我們自己的意識中就能感受到兩方的不同。」
大家麵麵相覷。畢達哥拉斯見大家似乎不太懂,於是道:「我再舉個例子。相信在場的各位,都有過受傷疼痛的經驗吧!你感受到疼痛,卻不想要它,對嗎?」
許多弟子點點頭。
「在飢餓與疼痛中我們都會發現人內在的衝突: 一方是身體的感受;一方是靈魂的思維。我們既不會完全受身體擺佈,也無法讓身體感覺完全消失。意識裏有兩股對立的力量,這兩股力量一者源自於身體,一者源自靈魂。」 許多弟子點頭,彷彿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似的。
「靈魂與身體的對抗是我們能直接意識到的?」希巴索斯問道。
畢達哥拉斯回道:「是的。雖然多半在苦難中才能感受到兩方的對抗,但這跟友誼或正直一樣要在苦難中保有才值得欽佩。我們從苦難中發現了世界真實的一麵。」
弟子紛紛點頭。
畢達哥拉斯補充道:「這兩者中,靈魂是平靜快樂的源頭,因為靈魂能累積智慧,自我控製,並以成長為樂。身體長年受製於環境、欲望、情緒、年齡,而且隻會不斷地衰老朽壞。如果人類在世界上的曆史有意義,那意義必定來自於靈魂智慧的累積。靈與肉,苦與樂,善與惡,永遠與過客,這一切都反映了理智自由的靈魂,被困限在身體的牢籠之中,這就是人類生存的真相。」
畢達哥拉斯說到此處,整個人神情都散著光亮。希巴索斯感覺畢達哥拉斯臉上的光亮像是一座燈塔,照在一片充滿了欲望、惰性、貪婪以及一切肉體腐敗的海洋。雖然週圍無光伸手不見五指,燈塔的光亮卻給了小船回家的希望。
畢達哥拉斯繼續說道:「身體以穀物為食,產生的快樂是短暫的,靈魂以智慧為食,產生的愉悅是永久的,這正是我勉勵你們研究數學與其他知識的主因。門口木牌上『有人、有神,也有畢達哥拉斯這種生物。』你們知道為什麽特別這樣寫嗎?」
弟子們紛紛搖頭。
畢達哥拉斯歎道:「神是靈魂,凡人是肉體,而我們則徘徊與兩者之間。智慧能帶我向神明彼端前進,所以要努力追求它。」
大家紛紛點頭稱是。 對希巴索斯來說,這真是段快樂的日子。不過好景不長,希巴索斯先違反教派規矩,後來因船難過世,據說這是眾神因他的不虔誠感到震怒的懲罰。而畢達哥拉斯終身致力於哲學與數學的研究。他對靈肉二分的看法深深影響著西洋哲學的發展;另一個以他命名的畢氏定理一直是數學與科學思考的典範。
【後記】
畢達哥拉斯(西元前500-490年),古希臘哲學家與數學家。直角三角形畢氏定理的發現者。畢達哥拉斯創建一個宗教團體,他本身是教主,實行團體互助與謹守戒律的生活。
畢達哥拉斯同時具有宗教與科學的色彩,他是「古代地圓說」的倡導者之一,也是素食(甚至於禁食豆類)並倡導靈魂不滅,輪迴轉世的重要人物。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世界的結構與靈魂方麵的看法,受到畢達哥拉斯學派很大影響。 本故事中靈魂與身體區別的論證部分來自柏拉圖《對話錄》的〈斐多篇〉後半,但絕大多數是我從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得到的體驗。
前半麵包規矩部分則是我自己第一次讀到教規時所提的疑問,我認為這問題相當有趣,所以將它拿來當開場。 但到了晚年,畢達哥拉斯卻成為在「第一次數學危機」中迫害新發現的人。本篇故事中的主角希巴索斯在後來發現根號2無法以分數形式表示,卻被教團的人下令處死,成為數學史的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