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並轉載一些他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
正文

愛默生:我最憎恨兩件事,沒有信仰的博學和充滿信仰的愚昧

(2017-05-25 14:44:02) 下一個

愛默生:我最憎恨兩件事,沒有信仰的博學和充滿信仰的愚昧

 

原創 黑白先生隨想錄 2017-05-25 16:48

 

愛默生:我最憎恨兩件事,沒有信仰的博學和充滿信仰的愚昧

愛默生說,“我最憎恨兩件事,沒有信仰的博學和充滿信仰的愚昧”(黑白先生)

愛默生,1803年生於波士頓。他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國前總統林肯稱愛默生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1837年愛默生以《美國學者》為題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講辭,宣告美國文學已脫離英國文學而獨立。被譽為美國思想文化領域的“獨立宣言”。

愛默生告誡美國人要有回歸本心的獨立思考,

提倡用一種“創造性的閱讀”。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籍當作注解。聽別人發言是為了使自己能說話;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

 

 

愛默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有兩件事是我最憎恨的,沒有信仰的博學多才和充滿信仰的愚昧無知”,這兩句話我的理解就是:騙子有文化和傻子認死理。

 

 

1、“沒有信仰的博學”。

 

 

沒有信仰的博學有可能被金錢或者其他私利俘獲,用所學的知識去害人,這樣太可怕了,比如學化學的製造地溝油,轉基因。做醫生的,推薦高價藥、手術做手腳。學金融的,禍害股市,變法騙錢。學電腦的,製造病毒等等。最終的結果每個行業都內幕重重,誰都無法逃脫,學化學的有可能被學電腦的整死,學電腦的又有可能被學金融的騙光錢財。總之,“沒有信仰的博學”,書讀越多魔障越大。

自古以來,偷心,盜人,掠術,竊國都是這些文化人幹的。

所以,學文化不但要講良心還要有信仰。有信仰有追求而又善於求知好學,才是理想的人生。

 

 

2、“充滿信仰的愚昧”,

 

 

愛默生說的什麽意思呢?就是為了信仰而信仰,為了布道而布道,為了避世而避世。

 

 

很容易造成盲目與迷信,就可能怙惡不悛,一意孤行。比如,有的念佛之人,不管兒女,不問家庭,每天唯一的正經事就是念佛經,對兒女吝嗇如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對和尚尼姑之眾則深信不疑,原因是不寄希望於後代,隻潛心於下輩子的投胎轉世。 佛念到這份上,還不如沒有信仰,佛陀既然要求我們時時心念大眾,就要為大眾做公益,為社會爭公平。而不是躲到深山或者整天悶在屋裏一心隻念佛,不聞天下事。

 

看似誠心,實則傻瓜。

 

 

人生不過幾十年,都這樣浪費掉了。我曾經寫過文章批判過這樣念佛之人,結果遭到了他們的咒罵。

 

正所謂“信仰指導生活,生活實踐信仰”。

 

 

這一點基督做的比較好,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尤其是宗教改革的中世紀以後,比如做慈善、做公益,建醫院、建學校,這些都是基督教派生的。最早的大學都是在修道院的基礎上建立的,要了解現代文明,一定要追溯到基督教。 另外現在台灣的佛教做的也不錯。台灣佛教慈善基金會,教富濟貧、濟貧教富,慈濟慈善足跡已遍布八十幾個國家,並在七十幾個國家開設分支機構,慈濟,是全球著名的慈善公益團體,在台灣,慈濟也是著名的醫院,當然還有媒體、學校等等。

 

愛默生說,“毫無信仰的博學多才與充滿信仰的愚昧無知都讓人厭惡的。所以隻能在中間遊走,將所有的厭惡感撥開,冒出疑似的汩汩清泉。”

 

 

文章最後黑白先生也送上兩句話:有兩樣事是可怕的,不假思索的善良和深思熟慮的作惡。

 

 

愛默生提倡質樸的個人主義,個人與上帝的鏈接,反對崇拜傳統,認為耶穌是人,而不是神。

他說,每個人都是一個英雄,是派遣給某個人的天使。不管他這個人說什麽,都是很有分量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