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1 14:50
來源: 求是理論網 作者: 王寅
據媒體報道,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於年內出台。由於牽涉多方利益博弈,改革方案醞釀多年,卻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麵”。另一方麵,媒體和公眾卻對改革方案表達了充分的期待。這種期待,歸根到底,是對實現社會公平,特別是分配公平的強烈願望。
維護公平和實現發展,是一個社會穩定、健康運行的基本條件,不可偏廢其一。然而,社會資源具有稀缺性,社會本身也存在各種階段性困境。故此,在每一個具體的階段,公平與發展孰輕孰重,是需要人們慎思的。有時不得不為了發展暫棄公平,或為了公平犧牲發展。但無論如何不能越過一條基本的底線,即確保社會的穩定。一旦喪失社會穩定,不僅發展難以為繼,公平也將無法實現。
殷鑒不遠,2010年底以來,西亞、北非多國爆發一連串民眾反政府運動,一些政治強人黯然下台;2011年夏,英國爆發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騷亂,造成部分人員傷亡,大量財產損失,更引發人們深思:一向以文明著稱的英國社會出了什麽問題?9月,在大西洋彼岸,“占領華爾街”運動迅速蔓延,號稱代表99%的普通大眾發出怒吼,聲討1%的貪婪與無德。盡管這些事件發生在不同的國家,背後卻隱含著一條深刻的共因:這些國家均未能解決好全球化時代的社會公平問題。
全球化是當今時代一個基本特征,其本質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源配置。資本的逐利性是全球化深入推進的根本動因。在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早期,資本瘋狂逐利,曾使廣大工人深受剝削,社會階級尖銳對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這種現象在發達國家一度緩和。然而,資本的逐利本性並未改變。
進入全球化時代,發達國家的資本借跨國公司之殼,在全球範圍內重新配置資源,將最大化後的利潤放入自己的腰包。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但危機的爆發表明,其中繁榮的主要是虛擬經濟,受益的更多是富裕階層,一些民眾卻因此而喪失了就業機會,產生相對被剝奪感。全球化引發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問題是導致發達國家社會動蕩的根本原因,國際金融危機隻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全球化在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它們帶來社會貧富分化,政治權力尋租等嚴重問題,處理不好極易引發社會動蕩。西亞、北非的動蕩局麵,從本質上看就是全球化進程的受損者對既得利益者發出的怒吼。我們知道,西亞、北非多是威權主義國家。這種政治模式在建立早期,對維護國家統一、推動經濟發展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威權領導者也可能享有較高威望。埃及下台總統穆巴拉克就曾在該國廣受擁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西亞、北非國家的威權體製逐漸僵化,政治生活猶如死水,同時還存在嚴重的尋租現象。經濟資源被少數人壟斷,國家新增財富不能普惠到廣大民眾,中產階級不成氣候,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以埃及為例,據媒體報道,占該國人口20%的富裕階層,擁有社會財富的55%,而占人口60%的低收入和貧困階層隻擁有社會財富的18%。此外,這些國家經濟基礎原本就較薄弱,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在全球性經濟危機的衝擊下,這些國家普遍麵臨高通脹率、高失業率、高物價的嚴重問題。廣大民眾收入減少,失業率更是居高不下。以突尼斯為例,2010年該國經濟增長率為3.8%,失業率卻高達14%,青年失業率更高。據統計,該國高校畢業生失業率超過20%,某些領域甚至接近60%。這讓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對執政者的反感情緒日益高漲。他們深感自己被邊緣化,期待通過街頭運動、社會變革來發泄不滿,改變處境。這些國家的政府表現又如何呢?我們看到,麵對嚴峻形勢,它們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有些還試圖采用高壓手段壓製民眾訴求。暴力執法、侵犯民眾權利的現象時有發生。無疑,這更刺激了民眾的反抗情緒,引發社會動蕩不安。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清醒認識到全球化帶來的貧富分化等弊端,在著力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注意把發展成果普惠到廣大民眾身上。否則,隻會導致社會動蕩,成為人們“哀之鑒之”的對象。
(作者係求是雜誌社國際部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