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瑞典教太極

薛中天(Zhong-Tian Xue 騮春)在2015年出版,2017年再版的瑞典語版本“太極拳”一書經他改寫、補充和重新整理而成的中文版本現在文學城與讀者分享了。筆者是在分子遺傳學領域的一位出色的科學家,曾在美國,丹麥和瑞典工作。這本書是由中國在瑞典的太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月球上的炊煙” 後記

(2023-06-17 02:11:27) 下一個

昱天虹的科幻小說“月球上的炊煙”再版即將發表。在新版裏有壇加的篇章:後記,現在文學城捷足先登。

       後記

        一位讀者的反響

  座落在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大學”,是一所天下矚目的高等學府. 據世界權威教育機構,為全球查閱量最大的一千三百所院校排名的數據,該所大學躋身於全球第前17; 在中國,它排名第一理所當然.   能從一所不起眼的留美予備學校發展至今,成為培養頂尖人才與世界前沿科學技術蝕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等學府,實為奇跡,一百多年的曆程,風雨飄搖、戰火紛飛、南遷北調、幸存精悍。時至今天,由衷地為那些奉獻的人們感恩叫好!

  清華大學座落在清華園,它是占地不非的清朝皇家園林。那裏風景秀麗,楊柳垂畔,古雅別致,景色迷人。難怪園內有匾題詞:“水木清華”四個大字,常言道,“水  能生木、木旺生金”,這不正恰當其分地予示著清華園的自然景觀和美麗展望. 百年耒,清華大學培養造就了成千上萬的學子驕人,名揚天下的教育家、科學家以及各個領域的專門人才,層出不窮。年青人想往步入該學院接收教育,是夢魅以求的理想。有的青少年,從上中學開始就立下誌願,以考取清華大學為奮鬥目標,勤學進取,鞭策自己,如饑似渴地瀏覽有關該學院的資料,甚至對所在地清華園的美景也興趣多多:清華園金字匾在哪兒?楊柳湖岸邊的朱自清雕像又是在哪兒?甚至連美如仙境的荷花池也在關注之例,在地圖上定個位,以備不時觀光之需。

    正就讀於地球物理係的紀鴻源同學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她考取大學之前的那些年裏,多少個日日月月,她對清華大學的癡迷不言而喻。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借爸爸去清華大學辦事,紀鴻源曾隨爸爸去過那裏,在清華園內轉悠過,園內的角角落落她都走近看個究竟,特別是那尊座落在禮堂外草坪上的怪儀表,令她興趣濃濃,儀表盤上還刻有 “ 行勝於言” 四個大字。 她似懂非懂,便耐著性子等待爸爸的到來,好問個明白。 當她的爸爸辦完事後找到她, 她急不可待地將爸爸拽到那台儀表旁邊,問起它的來龍去脈。 爸爸告訴她說,它是利用太陽投影方向劃分時間的測試儀表, 簡單易行又相當準確,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一大發明,己沿用數千年, 它有專用名叫“日晷”; 那上邊的四個字很了不起,據說正體現清華大學校風。這尊利用自然現象做成的儀表, 給鴻源留下很深的印像: ”能利用大自然現象做成儀表, 實在太棒了!”

   紀鴻源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 曾祖和祖父都做過教員,由於那個動蕩年代, 為養家糊口,她的前輩曾幾次搬遷,在多個中學任教, 到她的父親這代, 終於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定居下來, 她的父親和母親都在市一中做地理課教員。 後來, 秦皇島市一中調整晉升為大學編製後,紀鴻源的父親成為該校教授並分管環保學科相關的教學。從她記事起,常聽爸爸媽媽聊天提到自己聽不懂的詞兒,像天體、宇宙、 銀河係之類,她有時也想弄懂追問它們的含意,可惜的是, 仍一知半解,囫圇吞棗, 懂得不通透。不過, 那些古怪的字句卻留在她的記憶中,這對她報考大學選專業曾經有過不小的影響。現在,已步入地球物理係三年級,她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投入非淺,真所謂,“誌趣所在,學必有成”,除課內所學的各科專業精益求精, 力求成績優秀以外,她在課外閱讀也十分上心. 每逢節假日,少不了去北京圖書館、大小書店瀏覽,看中的書刊雜誌,買上帶回家細細品味. 一來二去,她嚐到了讀書的甜滋。

   上週末,當她踏進王府井大街那家書店時,就在進門的新書介紹欄目裏,一眼就捕捉到令她心動不已的一本書,封麵是海軍深蘭底色、碧淡蘭配圖、書名更顯眼,潔白如玉的六個大字:“月球上的炊煙”。書的名字太有誘惑力了!鴻源想著,闊步走近,翻開瀏覽. 哇!她在嗓子眼裏驚訝地叫起來,作者竟然畢業於爸爸任教的秦市一中!還是一位女性。她早年留學蘇聯的莫斯科大學;在中科院工作多年,後又任職於瑞典國的隆德大學;現定居瑞典……。在這一瞬間,她突然感到心裏熱乎乎的,也許是同鄉親情吧!

   就在作者生活照的下方,有一首七律長詩,不僅深入淺出地構畫出作者生平、她的品性人格、她的幸福家庭,更展示了她的壯誌陵雲,一語就道出她出書之初心。在長詩中,有不少句令她格外喜歡:“炎黃子孫東方樹,華夏兒女芙蓉篇“ ,這不正是人們豪言壯語、氣勢澎拜誌向的寫照!“揮筆立著心舒展,光陰鎖進字句間“,這是警句,是指南,我需要它的激勵,正因為“光陰流逝不複返,才得用文字記下當時情”啊! 實在是妙不可多得的醒語明言!她一邊兒翻閱一邊兒琢磨著,不覺時間到書店要打烊了,再往下翻看,有那麽多照片,無疑會很精彩;序和前言,接著才是各設小標題的二十六個章節. 紀鴻源決定買上兩本,一本贈送給爸媽,再回家細讀,便勿勿離去.

   自從得到由昱天虹所著的那本“月球上的炊煙”一書,鴻源十分欣慰,那年寒假,她興趣驅使,幾乎廢寢忘食、手不釋卷。有的章節,常常一遍不夠再讀一遍,試圖在腦子裏留下記憶,“於氏模型”就是一例:那是在書中第二章中描述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 將【人工植物光合作用模型】首次揭示於世。紀鴻源對此十分讚賞,打心眼裏佩服。雖然,她在中學就讀期間,就接觸過關於”植物光合作用”這一概念,並在記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那是在自然介裏唯一大規模利用太陽光能的過程,人類吃穿用的源泉。 然而,使她大吃一驚的是,科學家們竟然能將它在體外人工模擬, 實在是了不起的壯舉! 與會者對模型的構建成功都給於了高度評價: “春雷巨響、震撼大地”、“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科學碩果……”, 可在紀鴻源的眼裏,無論評價怎麽高都不過分,因為它關係到 人類生存資源的頭等大事。

    紀鴻源很佩服作者清澈如水的寫作思路,在書中圍繞著首選月球為人類第二家園這一中心命體做了相當有說服力的闡述。就在書的前言中,畫龍點睛似的三言兩語, 道出首選月球的優勢: ”是離我們生活最近的星體,僅三十八萬四千餘公裏……”;對於在月球上大氣層微不足道、特別是沒有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這一個棘手問題,作者從曆史的長河中精準地獲取到答案:原始地球曾經是杳無生氣的星雲堆積,既無生命更無人類;  而後,又經過約莫十一億年,一種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藍細菌的誕生,改變了地球的原本麵貌,藍細菌給地球的大氣層帶來了氧氣和臭氧層,這才有了人類發展的熱土和舒適的家園……。紀鴻源一邊兒讀著一邊思考著, ”藍細菌,不就是熟稱的藍綠藻嗎,在當今世界上廣泛存在呀,數量驚人,生長條件還不嬌氣,在水裏、土壤中、岩石表層、鹽湖和沙漠,都是牠們生存的基地,甚至還能寄生在其它生物體內,真可謂是神奇的生命體!在這本書中,作者將藍綠藻稱之為【營造月球大氣層的靈丹妙藥】,實在是無比正確!隻要讓地球獲得氧氣過程的曆史在月球上重演,再加上人類的參與並主動為之,不就大功告成了……。” 這位名校三年級的大學生聯想翩翩,對書中描述的月球大氣層的構建興趣濃濃。她還曾經注意到,這本由昱天虹著的小說,在2020年由品牌探索組評的 【十款驚險耐讀的科幻小說】評選中榮獲第一名,口碑得滿分為10 ; 而雷·布拉德伯裏,這位世界著名的美藉科幻小說家, 緊跟在後,得分為9,7 分; 勒瑟姆 著:槍,偶爾有音樂, 口碑得分為9,6 分; 威爾斯短篇小說集:盲人鄉, 口碑得分為9,3 分; 以及被列入中國當代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韓鬆 :書名為宇宙墓碑,口碑得分為9,1分等等。當聽說有幾家網絡平台轉載了昱天虹這夲小說,她也不失時機地上網查閱,結果發現因點讚量高,好幾亇章節如“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 ” 啟蒙老師 ”, ”狼窩裏的嬰兒 月球上的新娘”等,被博客精選推薦給讀者。難怪,有人評價這本書,認為, 它不僅僅是一本優秀的科幻小說,更可稱得上是一幅移民月球的宏偉藍圖。 可不是嗎, 如何將藍細菌運往月球的個個角落,並營造藍細菌在那裏成活的環境;如何讓月球的大氣環境與外界達到平衡 ……等等細節,不都作了苦口婆心式的交待?! 為了最終營造月球大氣層的組分與當今人們在地球上已適應的相媲配,周遊世界,尋找不同類別的細菌群體,成了他們科研團隊的重頭戲: 於是,研究所組建了一支精悍的團隊,承擔這項調研任務。旅程第一站瞄準了美國的黃石公園,那裏有全球半數的間歇泉所在地,多種細菌安居樂業的藏身之處; 然後是台灣島,那裏有耐高溫且能厭氧生長的嗜熱細菌的種子庫;其次國內的長白山,白山黑水野峽穀,稀奇古怪的細菌菌落在那裏棲居,預計在那裏能找到給月球補充氮源的菌株; 歐洲火山第一號,意大利南方的海底火山馬爾西利,是他們行程的最後一站,那裏近期麵臨火山活動期,屆時在火山噴出液中獲取耐超高溫多類微生物, ……。當這支勇於探索的科研小分隊,從西到東,從北到南,按出發前的預定計劃, 圓滿完成任務回到北京時, 全研究所的同仁在門外列隊歡迎,載歌載舞,熱烈非凡。的確,該找的各類菌種都如願已償、滿載而歸。雖然, 曆經艱難險阻、驚濤駭浪,差一點兒丟掉攝影師王友善的性命。 當紀鴻源讀到那段描述馬兒西利火山爆發時的瞬間,眼前著實浮現從火山平台上火花飛濺、濃煙滾滾、貌似原子彈爆炸似的蘑菇雲的畫麵, 小紀熱血沸騰,幾乎屏住呼吸,她心底裏佩服他們,如果將來有機會,她多想參與加盟,嚐試和體驗。

   紀鴻源對書中描述友誼與真情的那些段落也很用心閱讀思考,特別是關於那個於立榮所在的七人小集體的故事,令小紀刻骨銘心。這七位經由全國統考被錄取留學蘇聯莫斯科大學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雖然經過半年多的俄語培訓,可是,當他們加入正式班級,與本地學生享受同樣課程安排時,著實顯得很勉強、力不從心,  特別是在聽老師給幾百學生講大課時,猶如乘飛機的感受。使紀鴻源同學佩服的是,他們想出絕妙的招兒來度過難關 ”,小記給他們這些辦法歸納為兩句話: ”【一個人的時間給七個人用, 七個人的時間給一個人用。】意思是說,在初來乍到的那些日子裏,下大課後,他們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集合在一起,每個人將自己所聽懂的那部分,講給其它六個同學聽,邊聽邊記錄。 這樣做的效果明顯,相得益彰,一堂課的要領大體掌握, 堅持一段時間後,上大課、乘飛機的感受不翼而飛;另一個妙招是對付每學期繁重的期末大考: 時間緊,考科多,口試難應對,如不全麵充分準備,很難得到滿分。 這七位的辦法是,每人分攤科目的一部分,為七個人開小班、吃小灶、充分討論,至到胸有成竹。” 紀鴻源很得意,很感自得其樂,因為經過她的反複琢麽,七人小集體的成功妙招都被她揭示得一清二楚。更有趣的是,她還加上了自己的理解。這位高校學子, 終於悟出來了,於立榮他們七人小集體,圓滿完成五年的留學生活,並能獲得優異成績的關鍵就在於此。她思索著,幢憬著, ”當今有成千上萬的男女青年,跨出國門,在世界各國留學深造, 如果能有在這本書中所描述的七人小集體的攜手奮進的精神和充滿智慧的學習方法,那該多好!”

   這周末, 紀鴻源特從北京趕回到秦皇島父母的家,專程為她在那兒的閨密星期天生日而來。剛一進家門,媽媽就告訴她一個驚心動魄的好消息,”昱天虹要在明年春節期間來訪秦皇島大學,應邀參加校友記念活動。”  媽媽看她愣了一下,接著說,”就是【月球上的炊煙】”一書的那位作家,你不是很想會會她嗎 ? ” 鴻源定了定神回應道: ” 是啊,你從哪兒得到的消息? ” 由於震驚,她說話的聲音微微顫抖。”昨天我們就拿到昱天虹作家給學校的回複了, 知你今天回家,這不,考貝一份在這兒。” 這是一封長信,小紀急不可待地細讀著、品味著,那字裏行間充盈著無限的深情,直到以一首四句小詩結束:【萬裏之遙何足奇,母校親情永存心,事業起步秦一中,花好月圓待明春。】激動的淚花模糊了她的雙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