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73)
2021 (24)
2025 (1)
大清世襲慶親王和我家祖先曆代共用墓園的由來
京都靜源教授、文學博士
我家祖先本來是世代居住在山西澤州陽城。屬於漢文帝一脈後裔。以後曾有一句著名的古詩說“路旁時賣故侯瓜”說的就是山西漢文帝一脈的後裔,已經落魄到在山西的大馬路邊賣瓜為生了。因此之故,我有時也自我嘲笑是“瓜攤後人”。西漢滅亡後,我家遠祖帶全家潛逃到了山西澤州陽城境內,從此世代定居那裏。
到明代,這一支一部分在前川村,另一部分在劉善村。而明代我家的始遷祖是陽城劉氏舊家譜中的“乙”字輩,他有兄弟三人:乙鵬、乙鳳、乙鶴。今天,隻要山西澤州及其他地區劉氏家譜中出現“乙”字排行的家族,應該和我家有親族關係。劉乙鳳先公就是我家這一脈在明代最早的始遷祖和開山祖。
乙鳳先公從山西澤州陽城縣遷移到河南懷慶府河內縣。查看地圖就知道,這兩個地方直線距離很近!相互接壤。到他的七世孫劉景旺先公中舉後進京,因為景旺先公有個族叔居住在昌平州白羊城,於是就投親把家安置在那裏。從此,劉家成了白羊城的大戶和第一大姓。那裏也是劉家世代祖墳和墓園所在地。我至今也不知道的是:第一個居住在白羊城的景旺先公的族叔,是來自山西澤州還是來自河南懷慶府?因為幾套老家譜中沒有任何記載。
關於白羊城,根據《隆慶昌平州誌》記載:“白羊口在州治正西四十裏,城乃正統年建。”又見《方輿紀要》記載:“白羊城,正統元年(即1436年)和碩自大同深入,分遣大臣守居庸、白羊諸關隘。正德十一年(1516年),敵入白羊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敵侵京師,欲奪白羊口出,不果。蓋南北衝要處也”。
大清建政後,到了為乾隆皇帝時期,他的第17子是永璘。在嘉慶皇帝登基後,正式封其幼弟永璘為郡王,後來再晉升為慶親王,並將查收的和珅宅邸賜給永璘,命名為慶王府。
根據《光緒昌平州誌》記載:“國朝慶僖親王、慶良郡王園寢,在州西白羊城五峰山。”這事最早就發生在永璘晚年給自己尋找風水寶地,建立陵園。當時北方局勢平穩,白羊城逐漸失去了軍事價值,有人向慶親王建議在明朝十三陵一代尋找。於是,尋找陵園用地的家丁們順著十三陵一直往西走,最後來到了白羊城,一眼就看中了我家列祖家族墓地所在地。於是,慶親王和白羊城當地最大的大戶劉家族長登門協商,並且和劉家結成世代好友。於是,白羊新城劉姓家族整體遷至城外,另外建了新城名“柏峪口村”,後來更名為“複興莊”。而劉家祖墳則保持不變。因此,在慶親王家族墓園範圍內,還保持著部分我家祖先的墓地,隻是被掩埋地下,不再顯露寶頂和享堂。在複興莊以後則將墓地另外選在該村北麵的北台村附近。因此,本質上說,正是大清慶親王看中了我家祖先的墓園所在地,占用了我家祖先的墓園。
等到了1922年,世襲慶親王家族墓園先後建成4座園寢和4處獨立的墓園,共有寶頂22座,埋葬著四代共27位家族成員。
複興莊自成立後因為連續出現了幾位舉人和進士,更加之和慶親王家族的世代友誼,因此,劉家一直是當地第一大戶和第一大姓。後來,整個慶親王墓園占地多達1360畝,並且開始設立紅色石柱和木製護欄,禁止普通百姓進入墓區。該墓園四周的村民甚至可以給慶親王家族打工,清掃墓園。而我家家族成員最多時超過了四百多口人,卻沒有一個人去那裏打工。
如今,慶親王家族後裔和我家依然保持著來往。見如下合影:
《鳳儀堂劉氏家譜》從1920年至今,就沒再更新過。為了撰寫最新版的《鳳儀堂劉氏家譜》,我特意在八年前專程回到北京昌平老家,看望家族各位親人。見如下留影:
並且,熱情的老家親人們給我提供了有關家世的很多第一手史料,有照片、有文稿、有古董、有遺物等等。見如下照片:
如今,北京市昌平區一直是盜墓賊光顧的重災區!而白羊城和複興莊的慶親王墓園和我家墓園一直是盜墓賊作案重點目標。五年前,當地一戶村民非法占領了我家在北台村的墓園,他聲稱要住果樹。然後在果樹移植種植後,形成了保護,夜晚則配合盜墓賊偷偷打開了我家在清代幾代祖先的墓室,盜走了一批珍貴文物。當地派出所和公安局不予立案。逼得我打過來國際長途電話,警告他們如果不阻止、不立案,我就直接向國內外各大新聞媒體公布!我的這一警告終於產生作用。盜墓賊被抓,非法的果樹種植行為也被全部鏟除了。
最後,在我發起下,我家族成員們一致認可:把當地劉家祖墳全部鏟平了寶頂,移除了墓碑,這樣就至少可以保護先人的墓室暫時得以安全。如同在慶親王墓園內的我家先祖墓地,一直完好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