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LS通訊》第13期:學會秘書長孔旭榮教授訪談錄
中國文化在國外 —學會秘書長孔旭榮教授
考古暨曆史語言學會秘書長孔旭榮教授
孔旭榮, 北京師範大學古典文學碩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中國文學碩士和博士。曾任教於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當前任教於肯恩大學曆史係, 負責中文研究和亞洲研究兩個學術項目,於2011年獲得終生教授資格。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中古詩歌,研究成果包括公元三世紀的辭賦發展,傅玄和陶淵明的研究,對文革中軍裝的研究,以及為中華書局翻譯的《資治通鑒》和《後漢書》。目前她正潛心研究絲綢之路和三世紀文學的關係。 2017年4月當選為考古暨曆史語言學會秘書長。
記者:孔教授,您在美國學習和工作多少年了?能不能先簡單評價一下中國文化在美國的現狀?
孔旭榮:從1998年出國算起到今年已經有十六年了。中國文化在美國其實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雖然美國人大多知道他們使用的諸多產品均產自中國,雖然美國人大多品嚐過甚至迷戀中餐,雖然美國人大多會有幾個中國朋友或同事,但多數的美國人卻並沒有對中國文化產生多少濃厚的興趣,這點在區域性大學的教學和課程上反映尤為明顯。肯恩大學是新澤西州的一所公立大學,1855年建校,學生有一萬六千多人,可每學期研修中文研究課程的人數一般不超過50名,中國文化導論一般隻有十個左右的學生。今年春天我的一個學生做了一項問卷調查,參與的學生在一百人左右,大家普遍認為除了食物中國文化對美國沒什麽影響。不能說全美都一樣,但這一百多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的態度說明了中國文化在美國的邊緣狀況。
2014年風箏節上,肯恩大學的學生們在展示自己製作的風箏
孔旭榮:這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的確說明不少問題。首先是課程的設立。除非是中文專業的學生,其他專業生如果需要會選擇中國文明這類以古代為重點的課程。一門課45個小時,要把從上古到當代的曆史都介紹一遍,談何容易。我每年都開中國文化導論這門課,但幾乎每次都隻能講到明清。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需要讓學生選擇一個有關當代中國的主題,學生喜歡選的是人口、女性、體育、娛樂、汙染,他們要查找三種以上的報紙,每周就所選的主題進行跟蹤閱讀並在課上做簡短的口頭報告。希望學生通過實事新聞觀察中國,並能把所學的有關中國古代的知識運用到對當代的理解上。 這個看似虛構的故事也反映出文化傳播的問題。人們都習慣性地接受了一些概念和形象,並順理成章地希望在現實中和它們偶遇。也可以問問我們自己,當我們想到埃及時,我們腦子裏是不是金字塔裏的衣著華麗的神秘人物?當我們想到印度時,會不會想起寶萊塢裏能歌善舞的靚女帥男?更重要的是,我們以為我們讀懂埃及、讀懂印度了,或者我們根本不屑於花力氣和時間去進一步了解埃及和印度了,所以對他們的印象就凝固在了它們最惹眼的地方。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我想和我們對某些文明的了解是很相似的。
肯恩大學的學生們在跟老師認真學中國太極
孔旭榮:方式多種多樣,但老師講學生記的方式絕對行不通,所以互動變得極其關鍵。有些老外可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可能是黑皮膚藍眼睛的,所以難點就在對多元文化的把握上。這不光是教授中國文化的老師要注意的,是所有在美國教書的人都要重視的。還有一個難點可能是全世界老師都麵臨的,就是如何教育跟電腦、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當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僅要跟每個學生互動,還要照顧到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個性學生的心理,更要時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把知識傳播出去。在語言組織和課堂表現上,教師好像在跟編劇和明星競爭,否則被多媒體包圍著的學生就會覺得上課乏味,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記者:聽您說,美國人喜歡看中國電影,了解中國文化的主要途徑也是通過中國電影,那麽中國的哪些電影在國外受歡迎?原因是什麽?
孔旭榮:功夫武打片很受歡迎,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功夫是中國獨有的技藝吧,而中國藝術家已經爐火純青地掌握了如何用電影語言表現功夫。在知識分子中賈樟柯的片子很受歡迎,原因多樣,但我認為跟導演的思想有關。賈樟柯的電影關注的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底層的小人物,而他們進退不適、左右為難的遭遇又能深刻地反映現實社會問題,有些反映的甚至是人的問題,所以能在知識分子中引起共鳴。
孔旭榮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瑪雅武士神廟前
孔旭榮:對您的這個問題,我隻能就自己有限的經曆談談感想了。普通美國人應該覺得中國很落後。我的鄰居是個警察,熱心、勤勞,大學畢業,從來沒去過中國,會經常叫中餐外賣,他曾不隻一次地驚訝我口中的中國,“中國人也喝牛奶?”“中國人也知道凱蒂貓?”他是很有代表性的,我的學生大多沒有護照,即使紐約離我們隻有20分鍾的車城,他們也很少過去看看,所以對於遙遠的中國產生誤解或曲解,我想都變成情理之中的事了。
肯恩大學校園內懸掛著孔旭榮的大幅照片,稱為“求知欲”海報。
記者:您的講座中,很觸動人的一點是,“功夫”是中國的,“熊貓”是中國的,然而“功夫熊貓”卻是美國的。美國動作喜劇電影《功夫熊貓》以中國功夫為主題,以中國古代為背景,其景觀、布景、服裝以至食物均充滿中國元素,然而它卻真真實實出生在美國的土地上、來自美國人之手。類似這部電影的還有很多。這除了折射出美國人強大的電影製作技術和敏銳的市場嗅覺之外,還說明了什麽?
孔旭榮:說明兩點。一,缺乏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能把看似不相關的東西連在一起,我覺得就是創造就是創新。這種連係是可以培養、可以激發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新思維、新想法、新角度要包容、寬容、耐心。這是對所有人的要求,不僅僅是老師或領導。就是要整個社會營造出一個心懷寬廣、容納異己的環境。二,對自己文化的不敏感或不珍惜。說得誇張點,如果說大家仍喜愛或堅持閱讀的話,可能大多數的孩子花時間和精力閱讀英文或翻譯作品,而不是中國的典籍;大多數人花時間閱讀網絡文章,而不是古典的詩詞散文。我們為自己的文化驕傲,卻花很少的心思去關心它、愛護它,當中的緣由很複雜,但結果就是我們其實不了解自己的曆史典籍,對自己的文化傳統也是似懂非懂。不了解就不能深入淺出,懂得不透就不能嫻熟地運用。
孔旭榮一家在新澤西州seaside 沙灘度假
記者:您也說到,美國人把中國的紀錄片拍得那麽好,到底好在哪裏?擁有博大精深文化的中國人,應該怎樣改變?
孔旭榮:首先英國美國拍紀錄片幾乎無孔不入,有關於中國戲曲的、古代運動的、曆史人物的、曆史事件的、現代社會問題的,真是隻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沒嚐試過的。其次,他們的紀錄片不僅嚴謹而且活潑,因為有紮實的科研做基礎,有優秀學者的參與,還能充分考慮到觀眾的感受力和接受力。我們也應該重視紀錄片的製作,學會用鏡頭語言來展現曆史、紀錄社會。雖然外國人拍了不少關於中國的紀錄片,但並沒有窮盡需要紀錄的主題和內容,比如關於文學人物的紀錄片就是一片空白,我們應該盡力彌補這一缺失。
孔旭榮與華裔美籍作家、編劇和劇作家黃哲倫在肯恩大學
孔旭榮:這是個棘手的問題。不少人來到美國會很失望,因為他們看不到電影電視裏常見的高樓大廈,這能說明美國文化在中國傳播得不夠廣泛、不夠恰當嗎?文化傳播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在這裏我們可以簡單地談談如何進入國際主流的問題。一是是要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包括影視、藝術、科技作品等等,並及時翻譯成英文。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接受或承認,沒有翻譯成英文的作品,再好對海外讀者來說也是不存在的。二是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對方的接受能力。自說自話地誇讚自己的寶貝,其實不見得能引起別人的注意,要善於比較自己的和別人的,從中看出差別和價值。我曾經請中國的作曲家譜曲,並邀請六位西洋器樂表演家和四位中國民樂演奏家同台演出,在不同樂器和音調的衝突和融合中,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中西不同的但又各有特色的文化。我覺得這種中西碰撞式的交流可能會更有效地傳播文化吧。一種嚐試,希望聽到更多的聲音和建議。
孔旭榮與她的兩位學生安來、鄭帝文。他們獲得了中國政府頒發的全額獎學金,在北京語言大學留學一年。
記者:您出生在山西,又在太原上了小學、中學,對山西一定有非常深的感情。就您教授的古典文學領域,山西籍名人也非常多,王勃、王之渙、王維、柳宗元、白居易、關漢卿、羅貫中等等,您怎麽看待他們在古典領域的貢獻,美國人知道他們嗎?您在美國課堂上又如何來傳播他們?
孔旭榮:古典文學一般很少按地域來教授,所以學生會讀到這些山西名人的作品,卻不大會注意到他們的出生地。說來讓人唏噓,選修古典文學的學生越來越寥寥無幾,不光我們學校,就是新州重點院校羅格斯大學的古典文學課有時也不得不因為注冊人數少而取消。我的新策略是通過介紹依據文學作品拍成的電影引出重要文學人物和作品。這個秋天將第一次開設文學電影課,希望它是個收獲的季節。
記者:您在2011年獲得美國肯恩大學終身教授資格,這是一個很不容易取得的榮譽吧?那麽是不是意味著您在肯恩大學的教授聘期可以延續到退休?作為山西人,非常為您驕傲。那麽今後您一定會一如既往在美國傳播中國文化了?您的目標是什麽?
孔旭榮:終身教授意味著沒有退休年限,我可以工作到我自己能承受的最後一天,這的確是個難得的榮譽,更是對學者自由思想、自由創作的保障和支持。我非常珍惜這個職位帶給我的衣食無憂,它允許我更充分地、更專心地從事科研工作和教學實踐。短期目標是發展壯大中文研究和亞洲研究,中期目標是完成中世紀文學和絲綢之路的研究,長期目標是永不懈怠地讀書、思考、寫作,加上誨人不倦。
肯恩大學一年一度的優秀生畢業典禮上,老師們穿上自己的最高學位服來為學生祝賀。
孔旭榮:我非常感謝您和《映像》雜誌給我機會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通過你們結交更多熱愛傳統文化、並願意傳播傳統文化的朋友和學者。因為有你們的關心和支持,我也相信中國文化在海外會越來越風生水起。
本文刊發於《映像》2014年第10期
【本學會消息】: 本學會下屬的詩詞創作委員會正式開始籌備。微信群已經建立。著名中國古典文學教授吳承學、彭玉平、沈文凡、徐晉如、陳年福、劉正、閔定慶、鄭煒明、嶽珍、劉真倫、龔剛、朱彥民、程芸、林保淳、盧燕新等教授在群。著名歐美文學研究專家俞寧、閆偉紅教授在群。籌備委員會由美籍華人、著名詩詞家湖墅STL先生負責。一些在歐美和大陸上赫赫有名的詩人和詞人如天朝玉、潛東籬、心靈契合、冰肌玉骨等已經到群。
微刊簡介 《考古暨曆史語言通訊》:報導世界各國有關華夏考古和曆史語言學研究的精英觀點,宣傳華夏文明和傳統國學。歡迎投稿。聯係信箱:hyctwh@aliy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