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商周圖像文字中的神話和宗教研究的曆史回顧及其問題點》

(2016-09-19 12:48:40) 下一個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2011年專項研究

資助項目 古代中國的圖像文化史研究

 

導    言

商周圖像文字中的神話和宗教研究的曆史回顧及其問題點

 

本書“商周圖像文字中的神話和宗教——對早期中國文學、曆史、思想源頭及其文明進程的圖像研究”要求作者必須同時具有漢語言文字學(尤其是古文字學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神話研究)和中國哲學(尤其是原始宗教信仰研究)、海外漢學(尤其是國外的中國早期思想研究)、商周考古學的多重學術研究背景和知識結構——對於時下絕大多數學者們來說,這是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和挑戰性。更具體地說,從上個世紀50年代誕生了丁山的《中國古代宗教和神話考》這一學術經典之後,學術界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長期以來一直是處於停滯不前這一尷尬局麵。因此之故,這是我決定從事此課題研究和著述的主要原因。雖然我本人幾十年來在上述知識背景的範圍內一直努力在學習著和求索著,至今雖不敢說已經具備了這些知識背景,但是我還是不自量力地投身於此,希望能向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背景發起挑戰。

 

  •  簡述國內外研究的曆史回顧

 

注意到上古神話和商周原始宗教信仰之間的關係研究,也許是近現代神話學理論傳入中國學術界後的一個顯著成果吧。

產生在上個世紀前半期的重要著作有:黃石的《神話研究》、謝六逸的《神話學ABC》、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茅盾的《中國神話研究ABC》、孫作雲的《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徐旭生的《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等學術專著,開啟了對上古神話進行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進程。

這一時期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著名論文大致有:鍾敬文的《中國神話之文化史的價值》和《盤瓠神話的考察》、衛聚賢的《天地開辟與盤古傳說的探源》、陳夢家的《商代的神話與巫術》、聞一多的《伏羲考》、《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說魚》、孫作雲的《蚩尤考》和《後羿傳說叢考》和《饕餮考——中國銅器花紋所見之圖騰遺痕》、江紹原的《易卦如何得名》等。

在這一階段出現的論著是在神話學的傳播和建立、文化人類學和民俗學的傳播和建立這一雙重背景下展開的。其中,在學理上受日本學術界和法國學術界的影響尤其嚴重。尤其是日本學者小川琢治對《山海經》的研究和法國學者庫拉奈(Marcel Granet)對《詩經》的研究,一時間成為我國學術界的研究楷模。(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許日本的中國神話研究又是法國漢學界研究中國古代神話的一個附庸和翻版。)

今天來看,我們可以把上個世紀前半期的研究模式分為兩類:

一類是對上古神話進行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的考證,如孫作雲、徐旭生、聞一多、陳夢家、丁山等人。但是,此類研究看似科學而且嚴謹,可是依然問題不少。張光直在《商周神話之分類》一文中就曾指出:“絕大部分的神話先殷史,恐怕永遠也不可能在考古學上找到根據的”。

一類是對上古神話進行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的解釋,如鍾敬文、衛聚賢、江紹原、顧頡剛、尚秉和等人。

這兩個研究模式為上古神話和商周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在上個世紀後半期的發展奠定了大致基本走向。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間,丁山的《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一書,以宏大的氣勢、豐富的史料和深厚的學術視野成為這一領域裏一時他人難以企及的學術經典。在這一時期,除了胡厚宣的《甲骨文商周鳥圖騰的遺跡》一文還值得一讀之外,似乎值得肯定的論文並不多。就是在遠離了文革和政治鬥爭的台灣學術界,值得肯定的著作也同樣屈指可數。比如,杜而未的《山海經的神話係統》和《易經陰陽宗教》和《老子的月神宗教》、王孝廉的《中國的神話與傳說》等,基本上還是文化人類學的模式來解讀上古神話。雖然也有著名的考古學家張光直的《中國古代神話研究之一:中國創世神話之分析與古史研究》、《商周神話之分類》和《商周神話與美術中所見人與動物關係之演變》等名作產生,但是畢竟杯水車薪,難成大的氣候。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近30年來,隨著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研究的興起和發展,一些零零碎碎地觀點也曾多次衝擊著對本課題的研究。如,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何新的《諸神的起源》、《諸神的起源續集:〈九歌〉諸神的重新研究》到現在的葉舒憲的《中國神話哲學》和《英雄與太陽——中國上古史詩原型重構》、《詩經的文化闡釋》等關於上古神話和原始宗教意義的研究論著。但是最終他們的研究又多局限在以文化人類學來解釋上古神話和原始宗教思想上,忽視了利用古文字學史料、從曆史學和古代文學角度對上古神話和商周原始宗教信仰的形成進行實證性的思想史研究,造成了他們的結論時有輕率、缺乏可信度和堅強的文獻支撐等弊病。而且,他們對最近十幾年來曆史學界關於中國文明起源和具體年代的重大研究項目和階段性成果缺乏真正的理解和使用,這使得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的學者們的結論和學術體係很難得到曆史學界最新成果的驗證。

另一方麵,在中國思想史學界有些學者也撰寫了幾部相關研究著作。如,朱天順的《中國古代宗教初探》、陳來的《古代宗教與倫理》和《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詹鄞鑫的《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梁釗韜的《中國古代巫術:宗教的起源和發展》、何星亮的《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等等。坦率地說,他們的著作論多於史、論多於考的現象十分突出,缺乏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的學術基礎和考證過程。比如《古代宗教與倫理》一書,據說此書的出版被列入“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從書”並經過了“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些著名專家、教授應本店之邀,組成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完全獨立地運作,負責審定書稿”,但是作為該叢書的學術委員會成員之一的陳來,沒有進行起碼的回避,一如當時汪暉沒有回避作為評委之一居然把他自己的自選集也評進“長江學術獎”一樣,此書中暴露出來的一些雖然時髦但卻頗不專業的學術見解,也頗令人擔憂。僅舉兩例加以說明:

見該書對儒家思想產生過程的論述:

儒家注重文化教養,以求在道德上超離野蠻狀態,強調控製情感、保持儀節風度、注重舉止合宜,而排斥巫術,這樣一種理性化的思想體係是中國文化史的漫長演進的結果,它是一種由夏以前的巫覡文化發展為祭祀文化,又由祭祀文化的殷商高峰而發展為周代的禮樂文化,才最終產生形成。

他儼然將巫覡文化、祭祀文化、禮樂文化作為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斷代特征,這顯然很值得推敲。因為我們隻需要看看《論語•為政》中孔子有關“夏禮”、“殷禮”和“周禮”的論述就立刻可以發現上述觀點是如何的牽強了。嚴一萍在《夏商周文化異同考》一文中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綜觀察家三代文化,縱有異同之處,未逾損益相因,尋其本則一脈相承,未嚐有變焉。”

而且,大量考古學證據也證明了商周時代同時存在著巫覡文化、祭祀文化、禮樂文化,而並非是如陳氏及一些學者所設想那樣“由夏以前的巫覡文化發展為祭祀文化,又由祭祀文化的殷商高峰而發展為周代的禮樂文化”。既然三代文化的斷代特征不是如陳氏等人所構想那樣,則原始儒家的產生也就不可能如其所言它是在周代的禮樂文化出現後“才最終產生形成”的。相信作者如果對商周國家禮製有考古學層麵的深刻理解和獨到的古文字學佐證,他應該不會提出如此之論。

再如該書對《國語•楚語》中觀射父之說的分析和研究,他首先引用了楊向奎的觀點,然後他大膽地得出說:

按照觀射父所說,中國上古的原始宗教經曆過三個階段:民神不雜、民神異業——民神雜糅、家為巫史-絕 天通,無相侵瀆。表麵上看,這好像是一種正、反、合的辯證演進,但這樣的一種演變,並不是宗教自身自然演化過程的體現,而是由於在第二階段上的九黎亂德而導致的一種社會性的變化。

陳氏此說居然還沒有忘記要“讓功”給觀射父,他的那一句“按照觀射父所說”尤其見特色。可是觀射父在哪裏是這樣說的呢?上述結論所建構出的“一種正、反、合的辯證演進”,如此先進和現代的邏輯模式完全是陳氏本人的思想,而非觀射父的思想。還是楊向奎老老實實地首先表明了“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明了他的意思”。

作為中國思想史學界的代表人物陳氏既然如此,其他諸公的著作就更不足觀了。

作為對上古神話和商周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保持高度熱情的日本和歐美漢學界,從上個世紀初期以來至今,如,瑞典學者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法國學者馬伯樂(Henri Maspero)、日本學者池田末利和白川靜、美國學者艾蘭(Sarah Allan)、俄羅斯學者李福清(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英國學者布德(Bodde)和白安妮(Anne Birrell)等人的論著,他們更多關注的卻隻是某一神話或者某一原始圖騰信仰在商周時代的宗教含義,缺乏係統和全麵的研究。加之他們對上古文獻史料理解的局限,不可能實現在這一問題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僅舉一例加以說明。

艾蘭(Sarah Allan)在《早期中國曆史、思想與文化》一書中主張:

殷商有十日的神話,殷商的統治組織是在與這些太陽的圖騰關係中構成的。這個神話對殷商來說是特殊的,與他們的統治具有不可分割的聯係。當相信一個太陽的周滅商之時,這個神話其實已失去了它的早期意義,它的體係也失去了完整性。

上述觀點實在新奇而且大膽,也就更加不靠譜了。試問:十日傳說是否為商代所獨有?周代何時具有的一個太陽信仰?最重要的是:上述觀點的立論依據是什麽?考古學證據和古文字學證據又是什麽?

標新不能離本,立異要有根據。如果一味地貪圖創新,難免失去立論的文獻根據和考古證據。

在中國文明和文化的研究已經日益國際化的今天,除了依靠我們本國學者的努力之外,我們別無選擇。而目前為止,從事這類研究並取得比較成功的著作當推王暉的《商周文化比較研究》一書。因此之故,這就使得本書的研究具有了填補國內外學術空白的重大意義。

 

二、 本書的研究意義和內容

 

如果不能揭開上古神話在商周原始宗教信仰形成過程中具體的作用和學術價值,那麽難免就會出現對商周思想和原始宗教信仰研究上的誤讀。比如,一百多年前在西方學術界誕生的所謂“互滲律”和“原型批評”理論就是很典型的兩個在上古神話和原始宗教信仰研究領域出現的研究理論模型。

所謂“互滲律”?這一概念首先出自法國人類學家列維—布留爾(Levy-Bruhl Lucien)。按照列維—布留爾(Levy-Bruhl Lucien)在《原始思維》一書中的定義而言是這樣的:

一言以蔽之,我們將拒絕把原始人的智力活動歸結為我們的智力活動的教低級形式。我們最好是按照這些關聯的本來麵目來考察它們,來看看它們是不是決定於那些常常被原始人的意識存在物和客體的關係中發覺的神秘關係所依據的一般定律、共同基礎。這裏,有一個因素是在這些關係中永遠存在的。這些關係全都以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包含著那些作為集體表象之一部分的人和物之間的“互滲”。所以,由於沒有更好的術語,我把這個為“原始”思維所特有的支配這些表象的關聯和前關聯的原則叫做“互滲律”。

“互滲”概念的英文和法文是participation,而互滲律的法文是Davantage l’interopérabilité dégoutter,英文則是Mutual permeability of law,一般是指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和影響。相應的也就有了神話研究中的“原邏輯的思維”(prelogica1 thought)這一概念。

所謂“原型批評”?原型(archetype)一詞由希臘文arche(原初)和typo(形式)組成。根據張中載的定義:“原型批評以原型理論為基礎,以結構主義方法為手段,對整個文學經驗和批評做原創性的分類對比,尋求文學的本質屬性……所謂原型批評簡而言之就是從神話著手從宏觀上研究文學藝術自身的內在類似性,即其程式、結構模式和原則,並從整體上探尋文學類型的共性和演變規律。因此,原型批評也稱神話批評。”

張中載在《原型批評》一文中接著總結說:

弗萊是原型批評的創始人和傑出代表。但是,原型批評能成為西方文學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流派,卻是弗萊廣采博納各家之說的結果。對弗萊建立原型批評產生重大影響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蘇格蘭人類學家J.G.弗雷澤,另一個是卡爾·榮格。弗雷澤在他的傳世巨著《金枝》(1890—1915)中精辟地論述了儀式、巫術、神話等人類原始文明的源流關係,使該書成為神話研究的奠基之作。弗萊受到弗雷澤的啟示,著手在神話中探尋構成神話的普遍模式,從原型象征中發現人類文學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最深層的意義。弗萊說:“文學產生於神話”,“文學是神話性思維習慣的繼續”,“因此,神話模式——即有關神衹的故事……是一切文學模式中最抽象、最程式化的模式。”(《批評的剖析》)他把神話看作是文學的本質屬性的基礎,認為任何文學作品都是在“由人類的希望、欲求和憂慮構成的神話世界中寫成的”。弗萊公開宣稱,他的原型理論是受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的啟發創建的。因此,他把自己的原型批評理論也稱為榮格的批評理論。美國“新批評”代表人物威廉·威姆塞特和克林斯·布魯克斯說,弗萊的原型是從榮格那裏借來的,並且說,所謂原型,就是原初意象,它是集體無意識的一部分。榮格認為,原型在本質上是一種神話形象。他說:“每一個意象都有著人類精神和人類命運的一塊碎片,都有著在我們祖先的曆史中重複了無數次的歡樂和悲哀的一點殘餘……”

原型批評家認為,最基本的文學原型是神話,各種不同的文類隻不過是神話的延續和演變。弗萊說,原型最基本的模式是神話,神話是所有其他模式的原型,而其他模式隻不過是“移位的神話”,即神話不同的變異。尼采認為,沒有神話,沒有希臘神話中的狄奧尼索斯酒神,就沒有希臘悲劇。榮格也把神話看作是藝術作品的源泉,他把原型稱作是神話研究的“母題”。由於原型和神話的密切關係,有的批評家也稱原型批評為神話批評,或稱其為“神話原型批評”。

這兩個研究理論模型也曾對我國學術界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當時的文化人類學家和民俗學家們對中國上古神話表現出的哲學和原始宗教的含義及其所具有的曆史學價值,在認識上一直模糊不清的。

而最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在利用上述理論研究模型時又出現了兩個發展走向截然不同的研究傾向,這是應該值得我們給予特別關注的:一個傾向是將上古神話研究泛宗教功能化,似乎每一個神話的出現全是對一種宗教儀軌的說明,這一傾向必將導致中華文明的巫術創始說。這一點在國外漢學界又表現極其突出,甚至也影響到了國內學者的思維模式。另一個傾向就是將上古神話研究泛民俗化,完全無視上古神話背後富於哲學和宗教內涵的特殊性質。

因此,本書的研究先從商周圖像文字史料開始,對上古神話的來源和含義進行全新的解讀,再以此為基礎,研究這些神話在商周哲學和宗教信仰中的特殊意義和價值功能,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提供真實、具體而富裕實證的考證性研究成果。因此,不論對於中國學術界還是對於國外漢學界來說,總結和研究上古神話在商周宗教信仰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和價值都是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的一項科研課題。

本書在導言 “商周圖像文字中的神話和宗教研究的曆史回顧及其問題點” 之後,大致依次由“試釋商周青銅器銘文中的蚩尤”、“感天而生說神話的思想史研究”、“湯以身禱於桑林說神話及其展開”、“火曆、火神信仰的成立史研究”、“洛書傳說的圖像考古學研究”、“商周彝銘中鳥圖像含義的原始宗教信仰研究”、“西王母圖像及其相關神話的文化史研究”、 “絕地天通說的圖像思想史研究”、“商周史官製度的神話起源及其宗教學職能”、 “商周時期的讖緯圖像及其思想研究”十章內容組成,約20萬字篇幅。對商周時代上述十個重要的神話在建構商周原始宗教思想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全新的解釋和研究,從中找出中國思想和文化在早期時代的若幹重大特點和本質屬性,為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具體而真實可信的證據和說明。

 

三、 本書的基本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從曆史文獻的記載入手,對上古神話進行甲骨學、金文學和考古學的考證和分析研究,力求找出這些神話的內在含義、成立年代和演變過程。在此基礎上,對上述神話在建構商周原始宗教信仰過程中的作用和學術價值進行詳細地考證性的研究和學術史的總結。同時緊密結合海內外漢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給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神話學、宗教學上的學術評價和曆史地位。

張光直在《商周神話之分類》一文中首先對商周神話材料的使用進行分類研究。他主張:

  • 我們的神話材料必須要包含一件或一件以上的故事。

其次,神話的材料必須要牽涉非常的人物或事件或世界——所謂超自然的、神聖的、或者是神秘的。

第三,神話從說述故事的人或者他的同一個文化社會的人來看卻決然不是謊。他們不但堅信這些假的神話為真的史實——至少就社會行為的標準而言——而且以神話為其日常生活社會行動儀式行為的基礎。

本書研究方法主要是本著對被研究對象進行“思想史研究的宏觀考察”和“古文字學解讀的微觀考證”相結合的這一大方針,處處緊扣上古神話和商周原始宗教信仰之間的在考古發掘實物圖像上的對比和聯係,采用文獻證據、考古證據、圖像證據、民俗證據四者相結合的具體操作方法,對本書進行實證性、對比性的研究和著述。思想史研究的宏觀考察要求我們先分析商周宗教信仰和上古神話之間表現出的那種本質上的一致性,這是對二者進行解讀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而古文字學解讀的微觀考證則需要利用現今出土的文獻證據,對上古神話的內在含義及其圖騰意義進行全新角度的評價和研究,在揭開一些曆史久遠的重大神話背後所隱含的原始宗教意義之時,也清晰地梳理出從上古神話到原始宗教的形成之間的發展脈絡。

特別想說明的是:本書根本不想使用目前學術界頗為熱點的文化人類學或稱文學人類學、民俗學用於研究上古神話這一時髦而流行的研究方法。雖然我對這一研究方法在國內的代表人物蕭兵、葉舒憲等人十分尊敬。如果歸納本書的研究方法,那就是利用圖像演繹考證法,還原商周重要圖像的真正的文化內涵,為中國古代圖像文化史的源點研究奠定基礎。

 

四、 本書目前的研究重點、難點及其創新之處

 

目前本書的研究重點和難點也是國內外學術界共同麵對的重大問題和疑難問題,即,先秦諸子著作中記載的神話的圖像問題和《詩經》、楚辭等先秦文學中出現的神話的圖像問題,它們究竟是傳承有序的文獻記載或口頭文學的產物,還是先秦諸子、《詩經》、楚辭的作者們各自創作的作品?《山海經》中各個地區出現的神話及其圖像產生的曆史年代如何界定?等等。至今尚未有係統而權威的上古神話文獻資料匯編和校對注解的著作出版。這給我們準確而全麵地把握原始文獻增加了難度,進而也成為我們首先要攻克的重點和難點。

我在本書中采納了張光直在《商周神話之分類》一文中提出的四類神話的劃分,即自然神話、神仙世界的神話、神仙世界之與人間世界分裂的神話、天災的神話與救世的神話及祖先英雄事跡係裔的神話。

經過本書作者最近十幾年來的前期研究,本書研究者的基本觀點和創新之處乃在於:

第一,我們是建立在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部分和曆史年代學斷代工程前期成果的使用和認同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上述基礎之上對上古神話和商周原始宗教信仰進行的最新、實證性的研究和考證。

第二,我們主張:商周原始宗教思想和祭祀活動有一個深厚的上古神話作為文化背景和支撐。

第三,我們發現:上古神話中出現的重大人物 (如,蚩尤、黃帝、神農、西王母等)和重要的神話(如,求雨神話、感生神話、洛書神話等)幾乎都可以在甲骨史料和商周彝銘史料中找到其具體存在的證據和原型。

第四,我們提出:在傳統的構成商周原始宗教信仰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三大要素之外,還有更為重要的獨立存在的第四要素——神話及其圖像係統,甚至它才是四要素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我們特別對商周神話中的一些著名的神話傳說如鳳鳥神話、求雨神話、太陽神話等的內在意義作出了不同於傳統解釋的新說。

第五,最重要的是本書的出現將填補國內外中國文學、哲學、曆史學、民俗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界等領域長期以來的學術空白。本書更是融合上述諸多學科和研究領域的著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