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歷代金文經典著作影印叢刊解題》4

(2016-09-04 14:31:45) 下一個

4、《宋王復齋鐘鼎款識》解題

《宋王復齋鐘鼎款識》,又稱《鐘鼎款識》,(宋)王厚之撰。

王厚之,1131~1204,字順伯,號複齋。其先乃臨川(今屬江西)人。著名銅器收藏家和金石學家。曾高祖為王安石之弟王安禮,曾祖為金紫光祿大夫王防,祖父王榕知諸暨縣,父王鹹,知通州。故此徙諸暨(今屬浙江)當從其祖父始。

王安禮,1034~1095,字和甫,安石之弟,曾任著作佐郎,後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又歷任尚書左丞、端明殿學士、資政殿學士等職,卒贈右銀青光祿大夫,封魏公。為人正直,以詩詞見稱,著有《王魏公集》。

王氏遠祖是周靈王長子晉。根據江西東鄉《上池王氏族譜》中的記載,由太子晉至王安禮的傳承如下:
周靈王太子晉→王敬→王綱→王鋮→王清→王美→王從→王佑→王齕→王怡→王美→王隹→王拱→王澳→王遠→王懋→王熏→王遵→王褒→王吉→王市→王察→王裔→王捧→王晦→王融→王覽→王裁→王昶→王渾→王尚→王成→王驂→王淵→王錫→王嚴→王璨→王臨→王承基→王方進→王正已→王仁恭→王玫→王其康→王若輔→王冕→王器→王居興→王鎔→王瓚→王簡→王廷輯→王明→王用之→王益→王安禮。

王安禮兄弟七人,依此為:王安仁、王安道、王安石、王安國、王安世、王安禮、王安上。

高宗紹興二十六年,王厚之以鄉薦入太學。為學好古,深通籀篆。對三代彝器及漢唐石刻拓本,搜求頗多。孝宗乾道二年進士。淳熙十二年,監都進奏院。十五年,為秘書郎兼權倉部郎官。十六年,除淮南路轉運判官。移兩浙路轉運判官。光宗紹熙五年,由知臨安府以事放罷。有《鐘鼎款識》和《複齋金石錄》等,《複齋金石錄》已佚。全祖望《答臨川雜問帖》雲:“宋人言金石之學者,歐、劉、趙、洪四家而外,首推順伯”。

一函一冊。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編號:2102/87。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登錄編號:3396304。無魚尾。版心上部刻書名,下部刻“積古齋藏宋榻摹刻”。無邊。白口。寬28.8釐米,高40.1釐米。

上海圖書館古籍部收藏此書,索書號為:線普長019814、線普長20054、線普394306。

書衣頁右側有題字:“宋王復齋鐘鼎款識。匽盦珍玩”,有私印“樊”一枚。右下角有“一恕堂”印一枚。書名頁左側題字用篆文:“鐘鼎款識”,落款用篆文:“天籟閣記,項元汴玩賞”,有“積古齋”和“馬京所藏”私印二枚。書名頁右側有一段文字如下:

宋搨鐘鼎款識,原冊計三十葉,宋復齋王氏所收。末頁楚公□雨雷鐘重見。玩其題識,皆復齋之筆也。揚州阮氏積古齋所藏。嘉慶七年秋勒成冊。道光二十八年冬十月,漢陽葉氏重摹刻本。

並落款“周良謹摹”一名。上有“阮氏之印”一枚,以及收藏者印“情苑樊禧孫金石書畫印”一枚。書名頁後有趙鬆雪題寫書名,每字占一頁。據李遇孫《金石學錄》中的記載:“趙孟頫藏復齋所輯款識,用大雅印章。兼書宋代薛尚功考證於《曾侯鐘》後,冊首鐘鼎款識四篆字,亦其所書”。所收為三代青銅器,多有銘文。有器形圖,有尺寸說明,有釋文,有考證文字,有搨片。每張搨片皆有收藏者印,後附題跋較多。

重刻本之由來,清道光二十八年十月葉誌詵言曰:

原冊舊長儀徵阮太傅家,曩攜至都門,曾假觀數月。不意癸卯春毀於火,並板片失之。戊申夏四曰,誌詵就養南行道,出揚州謁太傅話舊,以原刻初印本,囑為重鋟。

清代查慎行題識曰:

此冊自南宋至今六易主,乃歸衎齋馬氏。展玩之餘,覺古色古香,流矑觸鼻,不無好古生晚之歎。

有宋以來為此書作跋者甚眾。清代《萬卷精華樓藏書記》和《越縵堂讀書記》等皆盡道其詳。然於收藏者秦伯陽和此書初版本之關係上議論頗多。

《鐘鼎款識》一書所收集的銅器分為鐘、鼎、爵、鬲、卣(以上商器),以及鼎、鐘、敦、簠、甗、鬲、尺(以上周器)。但是收編順序頗亂。所收銅器已經區分為商、周二代。此書也隻是收集拓片,彙編成書的資料性著作,缺乏對銘文的考證和解釋。

容庚在《宋代吉金書籍述評》一文中曾考證:

翁方綱謂此書銘文皆就原器拓得者,餘不然。《季鼎》“錫貝錫馬兩”,貝錫二字誤書作鼎,與《嘯堂集古錄》同,與《博古》薛氏《款識》異,釋文皆不誤,一也。《癸亥父己鼎》、《楚公鐘》兩本微有異同,《癸亥父己鼎》商字缺下口,或一真一複,或兩者俱複,二也。《仲稱父鼎銘》八行,他書皆作五行,三也。《虢薑敦》銘一行直下,《虢薑鼎》銘十二字分作五行,《曾侯鐘銘》在鼓上,他器無若是者,非翻刻變易其位置,則屬偽作之器,四也。

林鈞《石廬金石書誌》卷八如是評價此書:

宋人著錄金石,如《考古》、《博古》、薛尚功《款識》等書,皆屬摹刻,獨此為原器搨片。數百年來,屢經名人收藏題跋,尤為足矣。

此書另有嘉慶二年儀徵阮氏刻本、百一廬金石叢刻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