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北京陳氏太極拳和河南陳家溝太極拳法的區別
北京陳氏太極拳和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氏太極拳,雖然都是出自一個共同的師承,但是,陳氏太極拳從河南來到北京地區後出現了兩次重大的套路和功法上的變革。
第一次重大的變革出自晚清時代楊露蟬進京,在王公貴族弟子之間傳授陳氏太極拳,將比較難練的複雜動作和低架式,變成簡單動作和高架式,由此而來造成了陳氏太極拳整個風格和練習方法的革新,於是,陳氏太極拳一變而成了楊氏太極拳。
第二次重大的變革出自民國時代陳發科進京。如果說第一次重大的變革出自簡易化和貴族化的考慮的話,那麽,這次變革卻完全出自技擊化和功夫化的考慮。
首先,北京陳氏太極拳的一路是核心套路。一般公認是83式,其套路名稱如下:
第一式 太極起勢
第二式 金剛搗碓
第三式 懶紮衣(懶擦衣)
第四式 六封四閉
第五式 單鞭
第六式 第二金剛搗碓
第七式 白鶴亮翅
第八式 斜行拗步
第九式 初收(摟膝)
第十式 前蹚拗步
第十一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十二式 再收(摟膝)
第十三式 前蹚拗步
第十四式 掩手肱捶
第十五式 第三金剛搗碓
第十六式 披身捶
第十七式 背折靠
第十八式 青龍出水
第十九式 雙推手
第二十式 三換掌
第二十一式 肘底捶
第二十二式 倒卷肱
第二十三式 退步壓肘
第二十四式 中盤
第二十五式 白鶴亮翅
第二十六式 斜行拗步
第二十七式 閃通背
第二十八式 掩手肱捶
第二十九式 六封四閉
第三十式 單鞭
第三十一式 運手(雲手)
第三十二式 高探馬
第三十三式 右擦腳
第三十四式 左擦腳
第三十五式 蹬一跟
第三十六式 前蹚拗步
第三十七式 擊地捶
第三十八式 翻身二起腳
第三十九式 獸頭勢(護心捶)
第四十式 旋風腳
第四十一式 蹬一跟
第四十二式 掩手肱捶
第四十三式 小擒打
第四十四式 抱頭推山
第四十五式 三換掌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閉
第四十七式 單鞭
第四十八式 前招
第四十九式 後招
第五十式 左右野馬分鬃
第五十一式 六封四閉
第五十二式 單鞭
第五十三式 雙震腳
第五十四式 玉女穿梭
第五十五式 懶紮衣
第五十六式 六封四閉
第五十七式 單鞭
第五十八式 運手
第五十九式 擺腳跌叉
第六十式 左右金雞獨立
第六十一式 倒卷肱
第六十二式 退步壓肘
第六十三式 中盤
第六十四式 白鶴亮翅
第六十五式 斜行拗步
第六十六式 閃通背
第六十七式 掩手肱捶
第六十八式 六封四閉
第六十九式 單鞭
第七十式 運手
第七十一式 高探馬
第七十二式 十字擺蓮
第七十三式 指襠捶
第七十四式 白猿獻果
第七十五式 六封四閉
第七十六式 單鞭
第七十七式 雀地龍(鋪地錦)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 退步胯虎
第八十式 轉身雙擺蓮
第八十一式 當頭炮
第八十二式 金剛搗碓
第八十三式 太極收勢
嚴格說起來,上述劃分中還有幾個過渡式沒有計算在內。而且,“前招後招”和“野馬分鬃”明顯是四個招式,而不是兩個。“金雞獨立”也是兩個招式,而非一個。還有兩個“海底翻花”。因此,筆者按照獨立而完整的單招式來計算,發現北京陳氏太極拳一路其實共有92式。
如下:
第一式 太極起勢
第二式 金剛搗碓
第三式 攬紮衣
第四式 六封四閉
第五式 單鞭
第六式 第二金剛搗碓
第七式 白鶴亮翅
第八式 斜行拗步
第九式 摟膝
第十式 前堂拗步
第十一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十二式 第二摟膝
第十三式 第二前堂拗步
第十四式 掩手紅捶
第十五式 第三金剛搗碓
第十六式 十字手
第十七式 披身捶
第十八式 背折靠
第十九式 青龍出水
第二十式 雙推掌
第二十一式 三換掌
第二十二式 肘底捶
第二十三式 倒卷肱
第二十四式 退步壓肘
第二十五式 中盤
第二十六式 第二白鶴亮翅
第二十七式 第三斜行拗步
第二十八式 白蛇吐信
第二十九式 閃通背
第三十式 第二掩手紅捶
第三十一式 第二六封四閉
第三十二式 第二單鞭
第三十三式 雲手
第三十四式 高探馬
第三十五式 右插腳
第三十六式 左插腳
第三十七式 蹬一跟
第三十八式 第三前堂拗步
第三十九式 擊地捶
第四十式 翻身捶
第四十一式 二起腳
第四十二式 獸頭式
第四十三式 旋風腳
第四十四式 再蹬一跟
第四十五式 海底翻花
第四十六式 第三掩手紅捶
第四十七式 小擒拿
第四十八式 抱頭推山
第四十九式 第二三換掌
第五十式 第三六封四閉
第五十一式 第三單鞭
第五十二式 前招
第五十三式 後招
第五十四式 右野馬分鬃
第五十五式 左野馬分鬃
第五十六式 雙震掌
第五十七式 第四六封四閉
第五十八式 第四單鞭
第五十九式 雙震腳
第六十式 玉女穿梭
第六十一式 第二攬紮衣
第六十二式 第五六封四閉
第六十三式 第五單鞭
第六十四式 第二雲手
第六十五式 雙擺蓮
第六十六式 跌叉
第六十七式 右金雞獨立
第六十八式 左金雞獨立
第六十九式 第二倒卷肱
第七十式 第二退步壓肘
第七十一式 第二中盤
第七十二式 第三白鶴亮翅
第七十三式 第四斜行拗步
第七十四式 第二白蛇吐信
第七十五式 第二閃通背
第七十六式 第四掩手紅捶
第七十七式 第六六封四閉
第七十八式 第六單鞭
第七十九式 第三雲手
第八十式 第二高探馬
第八十一式 十字腳
第八十二式 第二海底翻花
第八十三式 指襠捶
第八十四式 白猿獻果
第八十五式 第七單鞭
第八十六式 鋪地錦
第八十七式 上步七星
第八十八式 退步胯虎
第八十九式 轉身擺蓮
第九十式 當頭炮
第九十一式 第四金剛搗碓
第九十二式 太極收勢
田秋茂先生在《陳式太極拳74式與83式的來龍去脈》一文中對此說明十分到位:
陳式大架一、二路自陳長興以來曆經陳耕雲,陳延熙,至其曾孫陳發科已經曆時百餘年,陳公發科初來北京時教的就是74式。其早期弟子:侄陳照丕,子陳照旭,楊易晨,洪均生等皆習此,洪均生老師在《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一書中就有記載。陳公發科在長時間教學中逐步增加三個式子即:三換掌,退步壓肘,中盤。此三式在整套拳中又重複一次就成了6式。另外,背折靠與雙震腳有動作而未單列成式。在1963年《陳式太極拳》(沈家楨,顧留謦著)一書出版時均單列成式。原74式金剛搗錐即為收式。63版本又增加收式,因此74式就演變為83式了。其實不管是74式還是83式都是陳公發科所傳。陳公發科的中晚期弟子多習83式如雷慕尼,李經梧,田秀臣,馮誌強等老師。田秀臣老師直到1978年在北京體育大學錄像時,三換掌隻打了一換掌,這便反映了中期弟子在過渡中的痕跡。三換掌,退步壓肘,中盤三式是陳公發科對陳式太極拳的重要貢獻,是具有強烈技擊內涵的經驗總結。它更加豐富了陳式太極拳,把陳式太極拳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一些人割裂曆史,他們隻說老架74式是陳長興所傳而不提它的傳承脈絡,更不提陳公發科的曆史作用和從74式到83式的演變過程。數典忘祖好像已故150餘年的陳長興直接把拳傳給他們似的。以此來顯示其拳之古老。給自己擴大些生存空間。但是生存不能忘了祖宗。其實隻有尊重曆史尊重傳統與前人,才能更好地規範和傳播陳式太極拳。
去掉重複動作,左右動作算一個,北京陳氏太極拳一路根據各自師傅傳授的不同,最多共有五十個招式,最少可能是四十六個招式(比如下麵的11、15、28、37四個招式不少人學習時就被師傅們省略了,變成了連貫性動作)。如下:
1.【太極起勢】第一式 【太極收勢】第九十二式
2.【金剛搗碓】第二式、第六式、第十五式、第九十一式
3.【攬紮衣】第三式、第六十一式
4.【六封四閉】第四式、第三十一式、第五十式、第五十七式、第六十二式、第七十七式
5.【單鞭】第五式、第三十二式、第五十一式、第五十八式、第六十三式、第七十八式、第八十五式
6.【白鶴亮翅】第七式、第二十六式、第七十二式
7.【斜行拗步】第八式、第十一式、第二十七式、第七十三式
8.【摟膝】第九式、第十二式
9.【前堂拗步】第十式、第十三式、第三十八式
10.【掩手紅捶】第十四式、第三十式、第四十六式、第七十六式
11.【十字手】第十六式
12.【披身捶】第十七式
13.【背折靠】第十八式
14.【青龍出水】第十九式
15.【雙推掌】第二十式
16.【三換掌】第二十一式、第四十九式
17.【肘底捶】第二十二式
18.【倒卷肱】第二十三式、第六十九式
19.【退步壓肘】第二十四式、第七十式
20.【中盤】第二十五式、第七十一式
21.【白蛇吐信】第二十八式、第七十四式
22.【閃通背】第二十九式、第七十五式
23.【雲手】第三十三式、第六十四式、第七十九式
24.【高探馬】第三十四式、第八十式
25.【右插腳】第三十五式 【左插腳】第三十六式
26.【蹬一跟】第三十七式 【再蹬一跟】第四十四式
27.【擊地捶】第三十九式
28.【翻身捶】第四十式
29.【二起腳】第四十一式
30.【獸頭式】第四十二式
31.【旋風腳】第四十三式
32.【海底翻花】第四十五式、第八十二式
33.【小擒拿】第四十七式
34.【抱頭推山】第四十八式
35.【前招】第五十二式 【後招】第五十三式
36.【右野馬分鬃】第五十四式 【左野馬分鬃】第五十五式
37.【雙震掌】第五十六式
38.【雙震腳】第五十九式
39.【玉女穿梭】第六十式
40.【雙擺蓮】第六十五式
41.【跌叉】第六十六式
42.【右金雞獨立】第六十七式 【左金雞獨立】第六十八式
43.【十字腳】第八十一式
44.【指襠捶】第八十三式
45.【白猿獻果】第八十四式
46.【鋪地錦】第八十六式
47.【上步七星】第八十七式
48.【退步胯虎】第八十八式
49.【轉身擺蓮】第八十九式
50.【當頭炮】第九十式
再比如,北京陳氏太極拳中的兩個動作“斜行拗步”與“前堂拗步”,在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就變為一個動作,而且名稱是“上三步”。而且,如上所述,“三換掌”、“退步壓肘”、“中盤”是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所沒有的。更細致地看,雙方全有的動作,現在也已經出現了不同風格和要求的練法。這些差別,比楊氏太極拳和陳氏太極拳的差別可能還要大吧。
套路之外,在太極內功練習上,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的樁功十分古樸,更接近於少林內功。而北京陳氏太極拳的樁功則吸收和接近於意拳的樁功。北京陳氏太極拳的名家趙華舫先生、胡耀貞先生等人都曾先後和意拳祖師王薌齋先生有過或長或短的師生關係。甚至沈家禎先生最初也是學意拳的,後來才轉行拜師陳發科先生。正因為有這些曆史淵源,因此,今天的馮誌強師叔將北京陳氏太極拳發展成他個人特點的“心意混元(陳氏)太極拳”,而雷慕尼老師則創編了三十三式(陳氏)太極拳——田秀臣先生及其三位侄子也許同樣正在進行著對陳氏太極拳之傳統的繼承與革新?因為至少我可以明顯分辨出來田氏三兄弟各自不同的拳術風格和拳學造詣。在某種角度上說,他們和田秀臣先生也是不一樣的。或者說,田氏三兄弟繼承了田秀臣先生的遺願,完成了對傳統陳氏太極拳的繼承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