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陳氏太極拳研究》2

(2016-08-29 11:38:57) 下一個
二、“太極拳”由來考

 

(一)、陳家溝曆史推源
  
陳家溝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東5公裏處的清風嶺中段,原名常陽村。
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50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晉南的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洪洞縣向懷慶府屬地移民。陳績甫在《陳式太極拳入門總解序》中說:陳式一族原籍是山西澤州縣大槐樹村。澤州地處太行山南端,是山西通向中原的重要門戶,史稱“河東屏翰”。與河南省濟源、博愛、沁陽等縣市交界。在明洪武七年,即1374年,在族長陳卜率領下移居到河南溫縣常陽村。因村中有幾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著陳氏人丁繁衍,以後該村就更名為陳家溝。

陳家溝地名碑
根據《李氏家譜序》中記載:“始祖與河邑常陽村陳公諱卜、郝莊陳公諱厚、李窪李公諱清河、劉村蔣公諱培禮故徙途相舍衣食,義厚,入寺廟拜聖結義。”
 
(二)、陳氏太極拳的起源
  
陳卜之後的子孫傳承大致是二世陳剛、三世陳琳、四世陳景元、五世陳堂、六世陳宗禮等人。七世陳思齊、陳思孔、陳思懷兄弟三人。其中,陳思齊之後人八世陳守身,九世陳我讀、陳我講、陳我誦、陳我漠兄弟四人。七世陳思懷之子孫八世陳撫民、九世陳奏乾、陳奏庭兄弟二人。
陳奏庭,又名陳王庭、陳王廷。約生於1509年。係明末文癢生、清初武癢生,文武雙全,曾為清朝在平定山東盜匪立過功。然長期不受重用。於是,陳王庭仕途無望就決定退隱鄉野。在此期間,他依據自己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結合陰陽五行的理論,參考當時的導引、吐納之術,創造出了一套具有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內家拳法。

陳王庭像
根據陳王庭的《長短句》一詩中的記載,我們可以大致了解他的一些情況:
“歎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隻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勿用,忍讓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顛,常洗耳不彈冠。笑殺那萬戶諸侯,兢兢業業,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彼邯鄲,陶情於漁水,盤桓乎山川,興也無幹,廢也無幹。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不是神仙誰是神仙?”
又根據《陳氏家譜》中的相關記載:
“陳王廷在明末拳術已著名。於拳術更加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傳,成為獨特之秘。”
因此,陳王庭並非無能之輩,而且他是在一百零八式長拳的基礎上,總結和創新出新的內家拳法的。這應該是必須予以承認的曆史事實。
當然,陳王庭晚年的造拳活動,按照各種傳說和資料記載,還與蔣發是分不開的。
按照《陳氏家乘》中的記載:
“陳奏庭,名王廷,明庠生,清入武庠,精太極拳。往山西訪友,見兩童子扳跌,旁有二老叟觀,公亦觀之。老者曰:‘客欲扳跌乎?’曰:‘然。’老人命一童子之扳跌。童子遂摟公腰,亮起,用膝膝公氣海者三將公放下,忽老幼皆不見。天亦晚,公悵然而歸。公與登封縣武舉李際遇善,登封因官逼民亂,以際遇為首,公止之。當上山時,山上亂箭如雨,不能傷公。遇一敵手,公追之,三周禦寨未及。李際遇事敗,有蔣姓仆於公,即當日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趕兔,亦善拳者也。”
這段記載先已經點出“陳奏庭,名王廷”是“精太極拳”的。然後再提起和蔣發的相識之事。據說,蔣發是明萬曆二年生於溫縣趙堡鎮西水運村,卒於清康熙九年。少年時代,山西人王宗嶽經商路過這裏,認識蔣發並將其帶回山西學拳七年。蔣發回到家鄉後,武藝超群,後來成為當地舉兵起義的李際遇部下一名戰將。陳王庭正是在這一時期認識了蔣發,蔣發武藝精湛,擅長技擊。後來,李際遇被清政府鎮壓後,蔣發由於武藝高強得以逃脫,並因此而投奔了陳王庭,成了陳家的門客。業餘時間,他們二人經常一起切磋拳法,客觀上促進了陳王庭的造拳活動。

陳王庭和蔣發畫像
我們這裏可以發現:陳王庭的家傳武術是以一百零八式長拳等所謂炮捶係列拳法為核心的。和內家拳法、和太極拳法起初是有一定距離的。但是,他的創造和革新舊有拳法,也正是在和蔣發接觸之後出現的。但是,這樣主張也不完全對!比如說明代戚繼光《三十二勢拳徑捷要》中就已經存在了懶紮衣、金雞獨立、雀地龍、獸頭勢、當頭炮等動作,這些動作和蔣發無關,也和陳王庭無關!因此,陳氏太極拳一路的出現是個複雜的曆史過程,不能簡單地說此拳得自蔣發。而這些年發現的唐村李氏家譜的史料也從側麵印證了陳王庭創拳的曆史。見如下:
“九世公諱仲、諱信,結陳溝姑表陳公奏廷,三表兄弟,太極門拜師結義,樹誌文武,竟功成名,創藝太極養生功,練傳無極功、十三勢、運臂功。考舉選貢,誘闖賊營,文武智傑,威振賊雄。”
這裏已經很清楚地表明了陳王庭“創藝太極養生功”的史實。而“創藝太極養生功”則是後來陳氏太極拳的真正原型。
然而,按照趙堡太極拳流傳曆史的說法,蔣發傳邢喜槐,邢喜槐傳張楚臣,張楚臣傳陳敬柏,陳敬柏傳張宗禹,張宗禹傳張彥,張彥傳陳清萍——而陳敬柏和陳清萍又是陳王庭一族的後裔,他們在學習趙堡太極之時,自然也會涉及到對陳家祖傳拳術的學習和繼承。無論他們是否到過陳家溝,因為拳術的傳承是以陳家族係後裔為基礎的,是所謂族內拳法。
著名的《太極拳正宗?武當太極拳溯始》一書中曾經主張:
“餘先師蔣老夫子,原籍懷慶溫縣人也。生於大明萬曆二年,世居小劉村,在縣之東境,距趙堡鎮數裏之遙。至二十二歲學拳於山西太原府太穀縣王老夫子諱林禎。事師如父,學七年,禮貌不稍衰。師亦愛之如子。據聞王老夫子學於雲遊道人。學時即告以此拳之來曆久矣。”
這應該是對另一個傳承係統的說明。這一傳承係統也得到了晚年陳鑫的肯定。見陳鑫作於1928年的《辨拳論》:“前明有父女從雲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莊,將拳傳予王氏。河南溫東劉村蔣姓得其傳,人稱仆夫,此事容或有人。”但是,陳鑫在此之後也明確表示:“至言陳氏拳法得於蔣氏,非也。”
正是因為一直存在著這兩個傳承係統的交叉傳授問題,所以才出現今日陳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之間在拳術名稱上、理論上和風格上的巨大差異。北京陳氏太極拳大師田秋田先生就一直主張陳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是性質和風格完全不同的兩種拳法。這一觀點,以筆者的親身體驗來說,是非常正確、符合曆史事實的一個觀點。
但是,有一點我想表明:今傳陳氏太極拳二路炮捶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動作上看,應該不屬於原始的太極拳,而是陳氏家傳的另一種拳法。(雷慕尼老師創編的33式陳氏太極拳,也不屬於傳統的北京陳氏太極拳。)因此之故,本書隻收錄了北京陳氏太極拳一路原始套路。
對比這兩個交叉存在的傳承係統,我們可以發現:
陳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是在陳王庭—陳敬柏—陳清萍幾代人之間逐漸形成的,而北京地區所流傳的陳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則是由陳發科一手締造的。正是在這一具體而現實的意義上,北京陳氏太極拳一般是公認陳王庭為陳氏太極拳創始人,而陳發科則是北京陳氏太極拳締造者和傳授者。
有些人想公開表達是“陳王庭隻創始了炮捶,而王宗嶽和蔣發才是太極拳的直接傳授者”這樣一個心裏話。在某種意義上,也許有一定合理性。一路和二路炮捶的最終定型,也許正是因為一路裏麵更多保存了王宗嶽和蔣發的傳授,而二路炮捶在名字上和發力上很明顯地具有明末武術套路的若幹特點。又見陳小旺《近代太極拳的先驅王宗嶽》一文中的記載:“年逾百歲的考古學家、太極名師吳圖南先生,早在1917年就訪問過陳家溝,親自聽到正撰寫《陳氏太極拳圖說》的陳鑫作介紹。陳鑫樸實地說,他們陳家世傳炮捶,屬少林拳,已經有幾百年曆史。村人稱他們為炮捶陳家。太極拳是一個在西安開豆腐坊的河南開封人蔣發傳給陳長興的。陳氏族人甚至認為這是炮捶陳家的恥辱,從此不準陳長興再教炮捶。陳鑫還向吳圖南引見了杜育萬,讓杜育萬演了一遍太極拳 (見吳圖南《太極拳之研究》)。可見上述曆史當時在陳家溝也是被公認的。”這一觀點還是很科學而誠懇的。因此之故,陳鑫才敢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公然聲稱“我陳氏自山西遷溫縣,帶有此藝”——換句話說,他把陳氏太極拳的創始人上推到了1374年由山西遷到河南的陳卜,而非陳王庭。此說顯然不是曆史事實。
可是,太極拳之所以有今天輝煌的曆史和壯大的局麵,卻正是由於陳氏太極拳的出現才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後傳入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此說見李亦畬《五字訣》中。陳家曆代和此拳的密切聯係與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陳家曆代的拳法大師都表現出努力整合二者的風格特點為一體的傾向。因此,目前主張太極拳百分之百是陳王庭獨自創始的觀點,主張太極拳百分之百是蔣發傳授給陳王庭的觀點,我們全不讚成,認為這兩種觀點過於極端。因為對於北京陳氏太極拳來說,一路哪怕百分之百出自王宗嶽、蔣發的傳授係統,可是二路卻百分之百可以看作是陳發科和陳家曆代炮捶的傳授係統——而這兩個傳授係統經過陳發科的整合和加工後,出現在北京陳氏太極拳曆史上的是這兩大傳授係統及其整合加工者陳發科。從某種意義上講,接受二路炮捶就等於接受了陳王庭對太極拳的整合和改造。
?——北京陳氏太極拳練習者們從來就不關心陳家溝族內的所謂太極三路、四路、五路、六路、七路的是否存在及其套路真假、準確的創始年代等等諸多問題。因為一路和二路的存在,已經更好地體現了《周易》哲學中的陰陽對立、陰陽統一、陰陽相互轉化等指導思想。
關於此拳名是“陳氏太極拳”還是“陳式太極拳”的問題:民國時代最早稱為“陳家太極拳”。
最早將“家”改稱“式”出自顧留馨《太極拳研究》一書。這裏的“式”是武術招式的式。
我們主張還是叫“陳氏太極拳”比較準確。“陳氏”即姓氏之氏,這樣才符合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