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極”由來考
(一)、“太極”概念在早期中國思想史上的出現
“太極”概念至今為止最早見於《周易係辭》中。
《周易係辭》:“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中解釋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二)、“太極”概念在早期道教內丹功法中的地位
“太極”概念和氣功的結合,也許可以上溯到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中。但是,那裏麵是講“大易”和“八卦”之間的內在關係,越過了太極、兩儀、四象這三個階段。可見,在漢魏之際,“太極”概念在原始道教的內丹修煉活動中還不具有特殊的地位。
三、“太極”概念在宋代的提升
“太極”概念和武術的結合,不會早於宋代。宋代陳摶才是“太極”學說圖象理論的發揚光大之人。
見《宋史?朱震傳》中的相關記載:
有《漢上易解》雲: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許堅傳範諤昌,諤昌傳劉牧。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
又見黃宗炎《易學辨惑太極圖說辨》:
辨曰:此圖本名《無極圖》,陳圖南刻於華山石壁,列此名位。……魏伯陽得之著《參同契》。鍾離權得之以授呂洞賓;洞賓後與圖南同隱華山,因以授陳。陳又受《先天圖》於麻衣道者,皆以授種放。放以授穆修與僧壽涯。修以《先天圖》授李挺之。挺之以授邵天叟。天叟以授子堯夫。修以《無極圖》授周茂叔;茂叔又得先天地之偈於壽涯。乃方士修煉之術。其義自下而上,以明逆則成丹之法。
無極圖
因為“無極”概念的上升,才使得“太極”的概念得以提升。
於是,宋代大哲學家周敦頤《太極圖說》便開始將此圖哲學化了,即: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太極圖
(四)、“太極”概念在中國武術史上的出現
一般有太極拳、太極功等。“太極拳”這一概念目前最早見於王宗嶽《太極拳論》中。《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二》中記載:“清中葉,河北有太極拳,雲其法出自山西王宗嶽”。則王宗樂為山西人當為可信。所謂陝西人之說,蓋山西、陝西音近而誤。
關於太極拳的創始人,大致有唐朝許宣平、宋朝張三峰、明朝張三豐、明末清初陳王廷、王宗嶽、李岩等6種不同的說法。其中,張三豐和王宗嶽各著有《太極拳論》問世。而張三峰,或作張三風、張三瘋、張三豐等,其人之史實多不可詳考,其生存年代,有雲宋代、有雲元代、有雲明代等等,多神化之說,而絕非嚴謹和科學的曆史史料。張三峰創太極拳和達摩創少林拳一樣,皆荒誕、神秘之談。而太極圖理論在宋代才開始廣泛應用,而所謂唐代許宣平創太極拳之說,則是清代中晚期時代社會上自作家譜風氣、神化祖先來源的影響所至的產物,也是靠不住的作偽之論。已經有人對此說進行了駁斥。見李希平《對溫縣陳家溝掛牌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的兩點認識》一文中的觀點:“宋書銘的宋氏後人大致與陳鑫同時,在清末拋出了一個宋代家傳的太極功拳來,其曆史比陳卜還早好幾個朝代,其老祖宗竟是唐代之許宣平”。可見晚清造譜造神風氣的影響之巨大!姓孔的皆成了孔子後裔,姓呂的皆成了呂洞賓的子孫,姓諸葛的皆成了諸葛亮的直係傳人……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真不知道老子的子孫、周文王的後代何時又出世了!他們才是太極理論的神話時代的創始人。這類造譜造神的主張者皆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自身在武術界和學術界本沒有任何地位和影響,隻好打出造譜造神的慣用招術來壯大聲勢,不是“祖傳三代”就是“得自異道仙僧”之類的故事,一旦仔細地從文獻學、版本學、家譜學、年曆學、文化史等方麵考察這些“故事”的真正曆史,則立刻露了底、破了相,再也不敢出來裝神弄鬼、欺世盜名了。
——假如今天還有人繼續鼓吹張三峰、許宣平等人才是太極拳創始人的話,那麽我就要公開主張“根據我的考證,陳卜的老祖宗是宋代太極圖理論創始人陳摶老祖”了!
笑談!笑談!
但是,具有今天我們所熟悉和認可的陳氏太極拳則主要出自陳王廷創始、並經過陳家後代代代傳授和改進而成。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對於近現代在北京地區流傳的陳氏太極拳來說,它的直接傳授者和創始人是陳發科老先生。而出現北京地區陳氏太極拳流派的根本原因又是陳發科老先生對陳氏太極拳進行的改進和定型。
因此,假如北京地區的陳氏太極拳是個新興的流派的話,那麽它的創始人就是陳發科老先生。
雷慕尼老師曾經說:
太極拳名為太極者,蓋取法於《易經》陰陽動靜之理,盈虛消長之機。其運動作勢,純任自然,圓活運動如環之無端,循環往複,無止無休,氣象萬千,變化莫測,故名之曰“太極”。俗稱太極圖為“陰陽魚”。其外一圈是為太極,中分黑白者為陰陽。黑者象征陰,白者象征陽,白中一點黑者陽中陰也,黑中一點白者陰中陽也。陰陽交互,動靜相依,虛實開合,互為其根,錯綜運行,周而複始,以至生生不已,化化無窮矣。
又說:
或謂“太極拳本諸《易經》,以《易》理說拳理,不知《易》則無以窺其奧秘”。此說不無道理,然而,“學《易》”決非易事,筆者自問不能,精研《易》理之士,固不乏專家學者,然能以《易》理說拳理,闡發精微,陳鑫而外,殆無出其合者。唯寄厚望於後之來者。
本書作者自少年時代開始學習《周易》,至今已經先後出版了《周易通說》、《周易通說講義》、《周易發生學》、《易數神秘學》、《周易的起源及其哲學思想》等學術專著,在國內外發表了專業研究《周易》的論文近百篇,現為中國著名學府的專業易學和古典文獻學教授。但是,《周易》對於陳氏太極拳的練習和技術提高的具體指導過程和方法,實話說來,還經常感到不能徹底領悟、力不從心。 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解釋說:“此拳之所以以太極名也:拳者,權也。所以權物而知其輕重者也。然其實根乎太極,而其用不遺乎兩拳。且人之一身,渾身上下都是太極,即渾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這才是拳之名為太極的體用之道。這也難怪陳鑫在該書中反複強調“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了。
內家拳術,不是空有一把子力氣、死下功夫就可以練好的。必須要本著“著著當細心揣摩。一著不揣摩,則此勢機致情理終於茫昧”。我們再看看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是怎麽解釋的:“太極拳,一名長拳。又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分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此十三勢含五行和八卦,是“合而言之曰十三勢”的。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者屬於八卦,而“進、退、顧、盼、定”五者屬於五行。這就是所謂《周易》理論模式在太極拳理論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