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春秋戰國〈倗矛〉銘考釋》

(2016-08-22 09:45:27) 下一個

《春秋戰國〈矛〉銘考釋》

 

【拓片】

 

【模寫】

【器名】《倗矛》。

【斷代】楚器。

【著錄】《淅川下寺春秋楚墓》T14。

【釋文】倗[1]之用[2]矛。

【注釋】

[1]倗,人名。通“朋”。商早期金文中多作等形。有人主張即“倗”字,指一人肩挑二串貝之形。戰國金文中多作等形。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凡貝朋字,古刻作拜。《叔弓鎛》‘造而’、《寅簋》‘逌馭人’、《豐姞鼓敦》‘友’、《多父盤》‘友’,並朋字。《說文·鳥部》:‘鳳,古文作’雲,象形。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人部:‘倗,輔也。’即朋字。”吳鎮鋒《金文人名彙編》注釋為:“春秋晚期晚期人,楚國貴族,自稱楚叔之孫,亦作子倗,即史書記載的薳子馮。楚康王時期曾任楚國的大司馬,地位與尹子庚相當,子庚死後的第二年,接任令尹,三年後卒於任。”而在《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一書中則有人主張此人是楚莊王之子王子午,史稱令尹子庚。究為何人,尚有考證的空間。

[2]用,專用。《說文解字》:“用,可施行也。”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卷下:“用字的初文作,本象有柄之甬。其演化的規律是:由。周代金文由用分化成甬字作<>或。”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