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報刊在日本
《讀賣新聞》、《朝日新聞》、《中日新聞》、《產經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日本大報的名字,為很多的國內人所熟知。其中,相當一部分的人都以為《中日新聞》是專門刊發中、日而國之間的政治、絰濟、科技等內容的一種報紙。甚至還有人以為這是一家中文報紙。其實,這是誤解。這裏的“中日”是中部日本的簡稱,和中文裏的“中原”的概念有點接近。要是到了廣島一帶,那裏有稱為中國銀行、中國新聞、中國工業、中國科學、中國化學、中國體育、中國音樂等名字的機構,但那裏的“中國”也是中部日本的簡稱。和中文報刊、和我們炎黃子孫的中國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真正的中文報刊反而很少在名稱中使用中國這一術語。如目前在日本最有影響力、發行量很大、又長期盛行不衰的《留學生新聞》、《外國學生新聞》等等。
早在一八九八年的六月二十九日,在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留日高潮時期,誕生了由在日留學生主辦的報紙《東亞報》。至今年為止,正好是中文報刊在日誕生的一百周年。而現代日本中文報刊的興起是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留學生政策緊密相關的。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公費和自費赴日留學的洋插隊一族們在日本一日多似一日,讀日文報刊以提高日文水準的階段過去後,遂漸地從使用語言到閱讀報刊方麵向中文開始回歸。同時,在日中國人之間也感到需要通過中文報刊交流信息、發表內心感受。於是,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一日,在趙海成先生的提議下,由在日中國人主辨的第一家半月刊性、三十二版的中文報紙《留學生新聞》正式在東京創刊。僅僅過了三個月,第二家中文報紙、月刊性、二十八版的《外國學生新聞》也在東京創刊。據從事此專題研究的有關研究生的不完全地統計,到一九九六年年底,已發行的在日中文報紙共有三十三家。一時間,中文報業成了在日華人重要的文化和新聞基地。
上述三十三家報中,以創刊地來看:二十六家集中在東京。除此之外,名古屋市有三家,大阪市有一家,崎玉縣有三家。以發行時間來看:有日刊,如《時報(日刊版)》。有周刊,如《中文導報》、《東方時報》。有半月刊,如《留學生新聞》、《山海》。有月刊,如《外國學生新聞》、《時報(月刊版)》、《日本僑報》。等等。每期版麵,有八版,如 《中日新報》。有十二版,如《中國絰濟新聞》。有十六版,如《中國留學生》。有二十版,如《中國巨龍(周刊版)》。有二十八版,如《外國學生新聞》。有三十二版,如《留學生新聞》。以發行麵來看:有麵對在日留學生的,如《外國學生新聞》和《中國留學生》。有麵對從中國歸國的(侵華戰爭失敗後留在國內的)原日本軍人的遺孤和家屬的,如《山海》。有麵對在日華人高知識階層人口、在日各大學工作的思想文化專業華裔學者的,如《留學生新聞》。有麵對在日公司中工作的中國人和有對華貿易業務的日本人的,如《中國絰濟時報》和《中國巨龍(周刊版)》。有麵對和日本人結婚、非法在日居留及各類普通在日中國人的,如《中文導報》。也有麵對在日台灣留學生、在日工作的台灣人、由台灣留學生主辦的《新交流時報》。
等等,五花八門,品味各異,競爭激烈。說“在日中文報紙已進入了戰國時代”並不過分。在自由資本主義國家日本國內的中文報業,反而並不如國內人所設想的那樣言論自由。經濟和政治的製約是每一家報紙都麵對的大難題。大阪的《中日新報》因為刊發論證釣魚島是我國領土的文章,立刻接到了日本極右人物和團體打來的警告電話。東京的《中國絰濟時報》因刊發內容沒有啟到及時溝通中日經濟交流的作用,失去讀者,現已停刊……
在激烈的競爭中誕生了《時報(日刊版)》,標誌著有真正現代意義的在日中文報紙的出現。嚴格來講,《時報(日刊版)》誕生之前的中文報紙,以月刊·半月刊·周刊的形式發行,更多的象是刊物,是“以報代刊”形式的報紙。比如曆史最長、品味最高的《留學生新聞》,實際上已經成為和法國的《思想家》雜誌、美國的《知識分子》雜誌、香港的《二十一世紀》雜誌、國內的《讀書》雜誌相當水準和品味的中文報·刊一體化的一種新聞出版物。對國內外的文化時尚評論·書評、對國際性名流學者的采訪是此報的熱點所在。如該報最近刊發的對國內熱門書《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的書評,對國際著名曆史學家餘英時先生的采訪,對有種族主義思想的澳大利亞女議員的采訪……當然,曲高就容易和寡,今年以來有關此報內容和風格要作更改的傳聞一直不斷,這多少也可以看出經營者的不易。相反,克意求通俗的、很似國內地攤上販賣的各類小報的《中文導報》,盡管有比較好的發行網和經營機構,但是因為該刊的編輯人員大多數是從東京大學等日本各類大學來報社打工的留學生,他們自身缺乏作正式編輯工作的經驗和獨到的眼光,隻是以大學校園裏編油印文學刊物的水平來處理一家正式經營的新聞機構,這顯然是遠遠不成的。提高該報的編輯水準是當務之急,而目前這些打工族編輯的成果隻是保證不脫期而已。就是以校園刊物來看,他們也遠不如《新交流時報》這家台灣校園風味十足的報紙。多才多藝的女主編親自編版、作插圖,讓我想起了大學時代的純情又濃美的台灣校園歌曲。老資格的《外國學生新聞》的版式,最近越來越漂亮了,顯示出不可低估的活力。
過去,是中文報上從日文報刊上找新聞,而最近 《時報(日刊版) 》對中日貿易之間信息的準確報導,已絰引起了日本各大新聞機構的高度注意,《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就多次轉發了該報上報導的有關新聞。當然,該報的問題是如何體現獨到的辦報風格。這是使其繼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否則隻是上述各報的日刊化而已。
支持在日中文報紙發行的是廣告和訂戶。目前在日留學和工作的中國人近二十二萬人,華僑未計在內。這是訂戶的主要來源。其次是日本漢學家和中文係學生·研究生、以及有日中貿易關係的人。再次是國際婚姻家庭。僅去年一年裏和日本人結婚的中國人就有近六千人,而且最近幾年每年都有與此數相似的國際婚姻者出現。以上三者是中文報紙在日發展的讀者基礎,內容品味高低反是次要的。如果以訂戶不能正常生存的話,廣告的來源問題就成了大問題。同一內容廣告在各類中文報紙中多次重複出現,正是以訂戶不能正常生存而廣告的來源又不足的說明。
日本的中文刊物,在內容上和中文報紙本來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二者的區別隻是刊物用紙和裝訂形式的不同而已。在經濟和信息很發達的現代日本社會,在日中國入經營的日文刊物和電子信息刊物也是非常的熱門。但傳統的印刷刊物仍然為在日中國人所喜歡經營。對一個中國留學生來說,想擁有自己的刊物是一個相當古老的美夢。現在,美夢可以實現了。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到1997年為止,在日中文刊物先後出版了四十種,絕大多數刊物都以停刊。其中,相當一部分刊物創刊號就是停刊號。沒有讀者,這是誰也無可奈何的事。在國內的那些拳頭加枕頭的準色情刊物可能永遠有讀者。但在《花花公子》、《夜遊指南》、《美少女探險隊》等上千種配有彩色照片的超級色情刊物的市場中,這類小兒科級的準色情刊物,反成了誰也不去問津的“嚴肅讀物”。
目前為止仍在正常發行和新創刊的刊物有《中國經濟快訊》、《月刊草心》、《九州華報》、《新華僑雜誌》、《中日產業開發》等七家。發行地點是東京、大阪、福岡三地。其中,《月刊草心》的中文內容隻占該刊的八分之一左右,餘外皆是日文。而其它各刊則八分之七的內容是中文。
以發行人來看,《中國經濟快訊》是由《人民日報海外版》主辦、並由日本德一貿易公司聯合經營。《月刊草心》是由中國留學生後援協會會長五十嵐先生主辦,《九州華報》是由當代中日比較研究會主辦。《新華僑雜誌》是由該雜誌社獨立主辦……
在國外有一句開玩笑的話:如果想讓朋友口袋裏的錢早點花光的話,最好是勸說他去辦一種雜誌。那大部分一次性出版的雜誌並不求其生存和銷量,隻是個人情趣的一點表現而已。是一次心甘情願的“出血”。象是照了一次非花不可的高額的結婚像!以此來看在日中文刊物的價值是比較合適的。即:中文刊物在日本還沒有真正起步!
目前的狀況來說,《新華僑雜誌》的版式設計和印刷質量是最好的,而且又刊發中、日、英三種文字來稿,就其氣魄來說是很大的。這是一家新創刊的雜誌,刊發的來稿文字水準目前也高底不一,其自身的獨特的風格應該在今年的夏秋之間左右正式形成。創刊時間上早於此的是《九州華報》,該刊的清秀和明快的版式風格大有江南美人的氣質,但文學雜感類來稿的水準又太一般化了。國內的《隨筆》雜誌的風格應該是此刊的最佳樣板。《月刊草心》的中文文稿過於嚴肅了。《中國經濟快訊》實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信息雜誌,能否適應在日中國人的口味要到今年的年底之前才見分曉。《中國研究》和《海外民主牆》是家政論性雜誌,在國內不可能取得合法地位,所發文章的水準又遠遠泜於港台的同類刊物。特別是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發展走向的分析和研究,失於空談。在日本這片土地上評點中國時勢、宣傳民主自由,不亞於隔靴搔癢。港台同類刊物譽得讀者的是靠公平持正的分析,並以中立的態度向國內提出參考性意見。畢竟主辦者不是流亡海外的在野黨。準雜誌性刊物,如私人性質的年度刊《在日中國人大全》。此年度刊一般是書籍形式的居多。但以目前來說是以刊代書性質的,因形式特殊故稱之為年度刊。其信息量和覆蓋麵是一流的,但其不足是對所載信息的說明過於簡單,近似目錄了。由在日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主辦的年度刊《東瀛求索》等屬於內部發行物,其文章水準和主辦者的名號不太一致。如不改進,會流於形式性的會議紀要。
在國內時,我因有過在三聯書店出版社作特約編輯的經驗,曾希望以後我也主持一家純學術性的刊物。連刊名我早郡設計奸了:《思想史》。在日本一年又一年的過了六個春秋之後,《思想史》成了思想者(大言之成了思想家)。我又想起了剛說的那句話:如果想讓朋友口袋裏的錢早點花光的話,最好是勸說他去辦一種雜誌。
寫此文的人是一心一意想創辦《思想史》雜誌的主編愛好者協會會長,最後要說両句話是:慣曾為旅偏憐客,自己貪杯惜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