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史牆盤〉和微氏家譜》

(2016-07-30 07:08:20) 下一個

《史牆盤》和微氏家譜

 

1976 年 12 月在陝西省扶風縣莊白村一號西周青銅器窖藏出土。作此器人的名字叫“牆”,是當時著名的微氏家族中的一員,所做的官職為“史”,“牆”者為紀念其先祖而作的銅盤,故此器名為《史牆盤》。現藏於陝西省周原博物館。

《史墻盤》製作於西周中期,通高16.2厘米,口徑47.3厘米,深8.6厘米,重12.5公斤。圈足,飾竊曲紋。雙附耳,腹飾垂冠長尾鳳鳥。用雲雷紋襯底。盤內底部鑄銘文,銘文共18行,除末行外每行15字。其中有重文5個,合文4個。銘文總計284字。

  

《史墻盤》的銘文較長,記述的內容十分豐富而且極其重要。該銘文內容可分前後兩部分:前部分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恭七位天子的功德和事跡;後部分為牆自敘其家族自遠祖以來事奉周王朝的曆史。《史墻盤》所記述曆代周王的史實,與《史記·周本紀》上記載的內容基本上是相互吻合的。特別是對微氏家族曆史的記載,迄今為止幾乎從沒有留下任何文獻記錄,而《史墻盤》的出土填補了商周時期的一段重要的曆史空白,其學術價值不亞於《尚書》中的某一篇。在《史牆盤》銘文中則一連出現了七世祖先的姓名,簡直如同一本青銅器上鑄刻的家譜。這段內容的銘文,我考釋如下(從照片右起第九行、從下數第三個字開始):“靜幽高祖,在微靈處。越武王既戕殷,微史烈祖,乃來見武王。武王則令周公舍宇,於周俾處。通惠乙祖,來匹厥辟遠猷,腹心子入,鄰明亞祖。祖辛遷毓子孫,繁祓多子。齊角熾光,義其禋祀。靄萋文考,乙公遽爽。德純無諫,農穡越曆。唯辟孝友,史牆夙夜不墜。”這裏出現了高祖、烈祖(武王時代)、乙祖(成王時代)、亞祖(康王時代)、文考乙公(昭王、穆王時代)、史牆(恭王時代)共六世。這段史料學術價值十分巨大,它是研究商周宗教、氏族、家族、曆史、官製、等方麵不可多得的真實可信的材料。

有了這樣多代的祖先,就必然存在對這些祖先的宗廟祭祀活動。古代中國的史學家們建構出一幅由夏至周的廟製發展史。但是,對這一發展史的建構卻有兩種觀點存在。以《禮緯·稽命征》一書為代表,認為:“唐虞,五廟:親廟,四;始祖廟,一。夏,四廟;至子孫,五。殷,五廟;至子孫,六。”此說重點在於通過對“周因於殷禮”的證明,從而達到否定周廟的真實存在這一目的。如果夏的四廟不包括始祖廟的話,那麽夏朝立國初期並不注重對祖先的祭祀,這或許是和夏啟的“石破北方而啟生”的異常出生神話有直接聯係。可參見《漢書》顏師古注引《淮南子》佚文中的有關記錄。四廟說的提出,為親廟地位的建立提供了曆史依據。以《孝緯·鉤命訣》一書為代表,認為:“唐堯,五廟:親廟,四;始祖廟,一。禹,四廟;至子孫,五。殷,五廟;至子孫,六。周,六廟;至子孫,七。”此說提出的意義在於把周廟地位的提升,注重的是周禮對殷禮的”損益”。在這裏也是主張夏朝立國初期的四廟說。同樣都是緯書,卻有兩種不同的廟製發展史觀。看來,作為緯書,仍然維持著孔子思想的正統性。但是為兩派觀點都讚同的四廟說,在青銅器銘文中的具體例證如下:《戍嗣鼎》:”用乍父癸寶餗”。《弭叔簋》:“用乍朕文且寶簋”。《崗劫尊》:”用乍朕高且寶尊彝”。呂大臨《考古圖》卷三·二中所收藏的一件簋器,其銘文中出現了”乍皇祖益公文公武伯皇考龔伯”四世之名。為此,他解釋說:“祭及四世,知古之大夫惟止三廟,而祭必及髙祖。武伯龔伯,其祖考之為大夫者,以諡配字,如文仲穆伯之類。益公文公,其曾髙之為諸侯者。大夫祖諸侯,末世之僭越也。”

微姓,是上古時期一個很少見的姓氏。但是,他的傳承卻相當完整。根據史料記載:軒轅黃帝娶四姬,生二十五子。其中,元姬西陵氏族的女人為妻,生二世玄器。玄器再娶西陵氏族的女人為妻,生三世喬報。喬報再娶西陵氏族的女人為妻,生四世帝嚳。帝嚳高辛氏的次子就是五世契——商代流傳著“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玄鳥生契的神話,講得就是關於這位始祖的故事。由契再往下傳到第33世就到了商王帝乙、商紂王的父親。帝乙的兒子受封在微,子姓,名啟,也就是史料記載的第34世微子啟。史稱“微子”。

根據《史牆盤》銘文的記載:“靜幽高祖,在微靈處。越武王既戕殷,微史烈祖,乃來見武王”——正當武王伐紂之時,微氏的“烈祖”,前來向武王投誠。《牧誓》中所提到的微國的史官大概就是此人吧。則史書上的微子啟應該就是《史牆盤》銘文的”微史烈祖”。

進入周王朝以後,“微”姓有了兩種:一種如上所述是出自子姓商人後裔的“微”姓。另一種則是出自姬姓周文王後裔的複姓“微生”姓,《百家姓》中的“羊舌、微生”說的就是這個姓。根據《路史》記載:“魯公族有微生氏。”因此,源自上古子姓商王族的“微”和源自上古姬姓周王族的“微生”,完全是有著不同來源的兩種姓。孔子的弟子中就有一個叫“微生高”的,春秋時魯國人。孔子曾經評價說:“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醋焉,乞諸其鄰而與之。”看起來,微生高再當時是個以直率而聞名的人。

綜上所述,《史牆盤》銘文對微氏家族的完整記載,已經具有了家譜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它是用青銅鑄刻出來的家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