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民國名人張璧評傳》16

(2016-05-18 13:09:32) 下一個
十四、張璧和他的紅色家庭
 
 
 
張璧家族中有許多革命者,本章主要介紹張璧的妹妹,早期中共黨員張秀岩,和張璧大哥張律生的子女,即張璧的紅色侄子、侄女們。
首先,要從張璧妹妹張秀岩開始說起。張秀岩在《我的回憶》中曾說:“毛主席在七大期間曾對我說:‘你改造了一個家庭。’這是我引以為很大的光榮。”
張秀岩,張璧的妹妹。生於1895年。原名張崢漪。參考張潔珣在《中央人民政府檢查委員張秀岩》一文中的介紹,加以縮寫如下:
1919年初,她考入了北京國立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在校就讀期間,她積極參與了“五四”運動,並擔任了京、津兩地學生聯合會的聯絡員。在和北洋軍閥反動軍警的衝突中,許多學生被捕了,張秀岩日夜奔走在京津之間,奮不顧身的參加營救被捕學生的鬥爭。1922年,她畢業後來到廈門女子師範學校當教師。1925年,她任香山慈幼院教師。1926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得到了李大釗熱情接待和談話。他對張秀岩說:“我早就聽隆真同誌談到你的情況,你的為人和獻身革命的精神我們是了解的,黨組織對你經過較長時間的考察後,現在決定吸收你入黨。郭隆真同誌介紹你入黨,我很高興,在女高師我的學生中加入共產黨的你還是第一個,希望你入黨後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者,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黨組織決定你擔任香山慈幼院黨支部書記。”在白色恐怖的日子裏,張秀岩在慈幼院的男女師範中都發展了許多黨、團員,建起了黨、團支部,在教育陣地上播下了又一批革命火種。張秀岩非常善於利用合法身份作掩護,她雖然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但表麵卻像個守規矩的大家閨秀,獲得學校創辦人熊希齡的好感。在一次警方搜捕之前,張秀岩從熊希齡那裏得到了消息,趕快通知黨團員轉移和銷毀了文件,讓所有不安全的同誌都躲到香山的密林深處。結果,軍警什麽也沒有查出來
九?一八事變以後,張秀岩擔起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平分盟的黨團書記。後來北平的左翼文化運動進一步發展,北平“左聯”、“社聯”、“劇聯”、“語聯”、“教聯”、“樂聯”、“美聯”等團體相繼成立。1932年5月召開北平各左翼文化團體代表大會,成立了“北平文化總聯盟”。張秀岩擔任了該組織負責人。她為了擴大革命力量,開展左翼文藝、出版、繪畫、戲劇等革命活動,組織了青年讀書會,團結喜好文學和美術的青年作家和藝術家,出版了一個進步文學刊物《地球》。在她的支持和影響下,辦起了“星雲堂”進步書店,傳播革命進步書籍。這些活動對教育廣大青年知識分子,打破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圍剿”起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從中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壯大了黨的力量。
這個時期,她不但教育社會上的青年,還教育自己的家屬,她經常抽空給侄兒女們講革命道理。最早追隨張秀岩參加革命工作的是二姐張潔清,從一九三〇年起她就參加了黨領導下的“左翼作家聯盟”、“新興劇社”、“師大生活社”等團體,從事抗日救亡的革命活動,演出進步話劇,組織讀書會等。二哥杜文敏、三哥張文鬆和二姐張潔清一起夜裏出去散發和寄送宣傳抗日救國的傳單、宣傳品,貼標語或寫標語,還經常幫助姑母用米湯抄寫秘密文件。當時我隻有十歲左右,也曾跟著哥哥姐姐們出去散發傳單,他們寫標語時,我給他們在胡同口放哨。當時我的主要作用是當姑母在白色恐怖下同地下黨的同誌們接頭聯係時,帶著我作掩護,有時到別人家裏去,有時到某某會館、公園或圖書館裏,帶著小孩就不容易引起敵人注意。就連比姑母大二十歲的我們的母親,也時常幫助照顧來到家裏的同誌,並且為秘密接頭的同誌們看風放哨。在大搜捕的日子裏,我們大家一起悄悄的在夜裏挖開後院的土地,幫助她埋藏文件和書刊。
1934年,張秀岩被組織上調到天津工作,擔任天津左翼文化總同盟的黨團書記。同年,他和李鐵夫結婚。
案:李鐵夫原名韓偉健,又名金元鎬,是朝鮮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國際共產主義戰士。來到中國參加革命後,於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長和中共天津市委書記,是中共早期白區領導人之一。1937年赴延安開會時不幸染上傷寒去世。
 
1936年春,劉少奇到天津任中共中央駐北方局代表,糾正了王明左傾錯誤路線,任命李鐵夫為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張秀岩為天津市委委員兼婦女運動工作部部長。
1937年底,黨中央派張秀岩到西安,任陝西省委常委兼婦女部長、婦女工作委員會書記。在陝西,張秀岩根據自己多年的地下工作經驗,成立了陝西省婦女慰勞會,利用該會組織了姊妹團、慰問團、宣傳隊、救護隊、夜校、婦女識字班,創辦了刊物《西安婦女》。還在西安等地開展募捐支援前線,還舉辦了三期訓練班,培養了一批婦女幹部,派往陝西各地開展抗日救亡工作。
1939年,她去延安向中共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匯報工作時,被留在中央組織部工作。
1946年,周恩來回到延安,組建了中央城市工作部並親自兼任部長,張秀岩被任命為第四室主任,主管平、津、保各城市的工作。
北平解放前夕,張秀岩兼任中央派駐晉察冀城工部的代表,她與城工部部長劉仁並肩作戰,不辭辛苦的指導平、津等大城市地下黨的工作,為解放平津做出了很大貢獻。
1948年末,黨中央任命她為中共北平市委常委兼婦女工作委員會書記。她出席了中國全國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一九四九年九月,她作為全國婦聯的代表出席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十月一日登上天安門參加了開國大典。
 
新中國成立後,張秀岩擔任政務院監察委員會委員、監察部部長助理、全國婦聯常委、黨組成員,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一、二屆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文革”浩劫初期,張秀岩被非法抓捕,投入了秦城監獄。1968年12月25日被迫害含冤慘死在獄中。1979年11月25日,黨中央為張秀岩召開了平反昭雪的追悼會,對她光榮和革命的一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肯定!
 
張潔琪,張璧的大侄女。
    青年時代接受革命思想影響,追求光明、追求進步,在姑母張秀岩影響下,參加秘密革命活動。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做收聽、複寫、散發新華社廣播,掩護地下黨、轉接地下交通員等工作。1946年經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後,黨派她到北京司法部街小學、北京順城街小學任校長兼支部書記。1960年,她在北京市人委籌辦少年兒童讀物編委會工作。
張潔琪的丈夫梁以俅,也是中共地下黨員,長期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曾發起創建了“北平左翼美術家聯盟”,是當時北平地區卓有成效的著名青年畫家,1943年他參加了中共晉察冀邊區首屆參議會,當選為參議員。
 
張潔清,張璧的二侄女。參考樊文稷、牛占敏在《女革命家張潔清》一文中的介紹,加以縮寫如下:
1920年,張潔清在北平師範大學附小讀書,後在北師大附中上中學。1930年,她考取了國立北平師範大學英語專業。在姑母張秀岩的影響下,張潔清很早就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活動。1930年,張秀岩指導張潔清在北師大組織了黨的外圍組織“青年讀書會”和“新興劇社”。宣傳黨的主張,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1年,張潔清開始做黨的秘密交通工作,為姑姑張秀岩聯絡各大學的地下黨員和黨的外圍組織,傳送黨的指示。1932年,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京分盟。
1934年,有一天張潔清正組織北師大生活社的同學開會,憲兵三團突然闖進屋內把張潔清逮捕。當時,張潔清並未加入黨組織,但國民黨特務並不知誰人真是或不真是共產黨,隻是憑張潔清在北師大的活動判斷,張潔清不但是共產黨,而且是北師大黨的負責人,因此不但把她抓捕,還作為“共黨要犯”解往南京憲兵司令部關押審訊。與張潔清關押在一起的有帥孟奇、夏之栩、何寶珍等老資格的共產黨婦女領袖,由於張潔清年齡最小,被這些女革命家稱為“幺妹”。在南京憲兵監獄經幾次審訊,張潔清始終說自己就是普通學生,組織讀書會,生活社是學生的正常活動,沒有暴露一點與黨組織的聯係,也沒有交代任何一個她聯係過的共產黨員。再經過其家屬通過關係積極營救,一個多月後被釋放出獄。
1935年,張潔清在北師大英語專業畢業。在天津培才小學、天津扶輪小學教英語。時常往來於天津、北京之間,傳送黨的秘密刊物《火線》及黨的指示、文件,掩護、接送往來於天津、北京之間的共產黨領導幹部。
    1936年,張潔清在張秀岩、李鐵夫、姚依林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9年2月,張潔清根據黨的指示,轉移到平西抗日革命根據地。1939年5月,張潔清被調到中共晉察冀分局即中共北方分局黨校學習。1939年11月24日張潔清和彭真在根據地結婚,並出任彭真同誌秘書。1943年8月,張潔清調到延安,任彭真同誌機要秘書。張潔清於1946年調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任彭真同誌秘書。
新中國成立後,張潔清任彭真政治秘書。1956年開始,任彭真辦公室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開始,彭真同誌最先受到衝擊,張潔清也被剝奪了自由,受到無數次“批鬥”。夫婦二人分別被非法關秦城監獄達八年之久。粉碎四人幫以後,1979年,張潔清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顧問,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張潔清的丈夫彭真,文革前任北京市市委書記,文革後曾任全國人大委員長,是我國社會主義法製的主要奠基人,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的革命事跡,已經是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張騏,張璧的二侄子,又名杜文敏。參考陳誌鈞、張冀霞在《杜文敏革命生涯》一文中的介紹,加以縮寫如下:
1931年,他小學畢業後考進了北京師大附中。1934年底,在附中加入了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1936年2月1日,加入了民族解放先鋒隊。一二九”運動發生的前一天晚上,杜文敏開始把共青團員社聯成員和愛國學生組織起來,在滴水成冰的深夜和大家一起寫標語,刻蠟版印刷傳單。129日上午他帶領同學們巧妙的躲過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進行請願,要求國民政府一致抗日。“一二九”遊行之後,杜文敏被同學們推舉為師大附中學生自治會主席。
193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8月上旬,他身藏黨組織介紹信繞道濟南,順隴海路到達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然後又從西安出發,徒步走到延安寶塔山下。10月,他在延安陝北公學任陝公民先黨團書記。
1938年2月,他跟隨彭真同誌奔赴抗日第一線,創建晉察冀抗日敵後根據地。當年任晉察冀機關所在地阜平縣委書記,二分區地委組織部長,那時杜文敏才18歲。
1940年日本調集110師團五萬餘人,步騎,炮隊空軍和機械化部隊配合。分兵二十五路向我邊區根據地大舉進攻。當時杜文敏協助劉仁保護根據地領導機關及家屬轉移躲避日軍的追擊。但日軍窮追不舍,一條大河擋住了退路。那時已經是秋冬交接之季,水涼,水深,水流急。數百人被日軍壓縮在一個狹小地帶。掩護部隊幾乎就和日軍接上火。當時,晉察冀的領導人的夫人,孩子都在其中。為了保護好這些人,劉仁,杜文敏親自背他們過河,等日軍趕到河邊時,我方全部人員都爬上了山,翻過了山梁安全的跳出了包圍圈。
1945年8月15日,受聶榮臻指示,晉察冀中央局代理書記程子華親自命令並通知張騏到北平辦理接管日軍受降事。而後,他又作為共產黨代表參加了北平軍調部工作。
1946年赴東北,先後任長春市市委常委、民運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之後,調鞍鋼任鞍山鋼鐵公司秘書長。原子彈上馬時,調入二機部工作。文化大革命受迫害,被非法關秦城監獄八年。文革結束後,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當選為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張驍,張璧的三侄子。又名張文鬆,曾用名張驍、李析哲。參考張岱霞在《教育部原副部長張文鬆》一文中的介紹,加以縮寫如下:
    1935年,他在北平師大附中讀書,加入左翼作家聯盟組織。作為左翼文學青年,擔任交通,從事油印和分送文件、傳單等工作,也寫文章在左翼報刊發表。同年,他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他在北平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宣傳抗日救亡道理,喚起民眾團結抗日。1938年,經姚依林同誌介紹,張文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張文鬆衝破重重阻力,毅然奔赴抗日根據地。他先後擔任冀南區黨委宣傳部幹事、垂陽縣委書記,冀南區四地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等職。在嚴酷的對敵鬥爭中,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動員廣大群眾參軍參戰,率領群眾英勇地與日偽反動派展開反掃蕩鬥爭。
    1939年初,在隨冀南區黨委南下行動過程中,張文鬆等幾位同誌被派回冀南中心區視察,途經曲周縣桃園村時,被土匪綁架,土匪挖好了坑活埋他們,土都埋到了胸口,情況萬分危急,幸得當地部隊及時營救和百姓全力相助,方得脫險。
    1940年,張文鬆與一起從北平去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同學黃甘英結婚。他們的頭生兒子出生在行軍路上的一個小村莊,正趕上日寇掃蕩,村子裏火光衝天,處境危急,孩子一生下來就立即抱給當地老鄉家,沒有多久,這個孩子就夭折了。
    1943年,中共北方局黨組織派遣張文鬆和黃甘英返回北平做黨的秘密工作,主要任務是做上層的統一戰線工作和知識分子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張文鬆同誌擔任中共北平學生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共北平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在白色恐怖的艱苦環境中,他冒著隨時可能被捕、犧性的危險,參與組織領導學生反抗國民黨的黑暗統治,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北京市委政研室副主任、主任,市委教育局局長、市委常委。文化大革命時受迫害,與夫人黃甘英分別被非法關秦城監獄八年。1979年4月,他任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1981年,他任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張潔珣,張璧的三侄女。參考郝平在《全國婦聯原書記處書記張潔珣》一文中介紹,加以縮寫如下:
1934年9月,張潔珣以師大附小第三名的成績,被保送上北京師大附中。和她同班的同學有黃甘英、王光美、葉群、李菊蘋等人。1935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爆發了北平學生抗日救國示威遊行的“一二·九”運動。張潔珣當時還不到14歲,她的哥哥張騏(杜文敏)、張驍(張文鬆)參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兩次大遊行。1936年2月張潔珣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師大附中抗日救國聯合會。張潔珣幫助印刷、散發抗日傳單,到街頭教唱救亡歌曲並講演。1938年7月,經天津市委書記姚依林同誌批準,16歲成為中共黨員。1939年2月張潔珣和黃甘英等一批幹部被黨組織派往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晉冀豫區黨委黨校學習。1939年8月,張潔珣回到冀南,在南宮縣婦女救國會二區分會工作。由於出色的完成任務,張潔珣很快就被調到縣委工作,先任縣婦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長。時年18歲。她領導區委對敵鬥爭,曾組織戚家莊支部的黨員、民兵,配合八路軍正規軍,偽裝修炮樓的工人,一舉消滅8個日本鬼子和一部分偽軍,摧毀了炮樓。南宮縣的工作環境非常艱險,隨時可能遇到不幸,與張潔珣同時在縣委工作的組織部長,與敵人遭遇犧牲了;縣委敵工部長被捕了;縣政府公安局長、縣遊擊大隊長也在與敵人戰鬥中被俘了。被捕、犧牲是家常便飯。
1942年9月,冀南區黨委宣傳部長賈庭修不幸被捕。冀南區黨委決定派張潔珣和黃甘英回北京,找她的二叔張璧,設法營救賈庭修。在張璧幫助下,當地黨組織設法營救,終於使賈庭修被取保釋放。當時張潔珣住在家裏,父親(張律生)和二叔(張璧)及三叔明明知道她是代表共產黨回來的,但當她完成任務要回冀南抗日根據地時,他們從沒有阻攔,還給予經濟資助,充分表明了他們的政治態度。
1943年底,黨組織決定讓她和張文鬆(三哥)、黃甘英(三嫂)回北京做地下工作,為抗戰勝利到來做準備。張潔珣在地下做過上層統戰工作,也做過領導大、中學生黨支部的工作,曾任北京地下學委分區委員會委員。她做地下工作也經曆了很多艱險,但都被她巧妙勇敢地躲過了。
1949年,北平解放後,張潔珣被分配到北京市婦委,籌備成立北京市婦聯。曾任組織聯絡部副部長等職。1961年5月,她調到全國婦聯國際部任副部長,文化大革命時受迫害,被非法關押在機關牛棚達八年之久。文革後恢複工作,任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中國聯合國協會理事等職。是第二至第八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代表;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張潔珣的丈夫郝貽謀,也是一名黨的地下工作者,抗戰時期,曾任燕京大學中共地下黨支部書記。
 
張潔璿,張璧的四侄女。又名杜璿:
抗戰期間,在北京師大女附中讀書時的她就和妹妹張潔琳一起參加革命文藝宣傳工作,創辦北平中學的“沙龍劇社”,參演了許多進步話劇,如:《北京人》、《沉淵》、《日出》、《雷雨》、《家》、《茶花女》等。並參與主編了學校中的革命刊物《海燕》。她學生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在北大醫學院二年級時奔赴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先後在華北聯大政治班、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學習。1948年參加晉察冀邊區中央局土改工作組。1948年10月在行軍途中腿部嚴重燒傷致殘。
全國解放後,她先後任重工部辦公廳和二機部辦公廳幹部、技術處工程師,北京化工局科研處處長。文革中受迫害被關機關牛棚,文革後於1978年任北京市化工研究院院長,1982年任北京粘接學會理事長。
張潔璿的丈夫冷林,也是當時北平學生中的中共地下黨員,是劉仁領導下的北平城工部成員,並是學生革命刊物《海燕》的主要創建人。
 
張潔琳,張璧的六侄女:
在北京師大女附中讀書期間,與四姐張潔璿一同是“沙龍劇社”的主要成員,積極參演進步話劇。尤其在《雷雨》中飾繁漪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在19453月,《沉淵》演出時受寒住院,查出患肺結核於同年5月不幸去世,年僅18歲。同學們無不十分驚訝和無比歎惜,北平學生辦的《沙龍半月刊》特別印出紀念張潔琳的專刊。在紀念專刊上,有藍天野同學精心製作的木刻版畫的張潔琳遺像,有蘇民等同學深情哀悼的詩文。摘錄:
 
沒有一個人不喜歡你,沒有一個人不期待你,然而……
你有清潔的誕生,你又清潔地死去。值得驕傲呢!你不曾染上一點混世的汙濁和塵垢。
……。
 
張騄,張璧的四侄子,又名杜汶淥:
畢業於北京“四存中學”。1945年,他15歲時就參加了中共北平城工部的革命工作。後赴晉察冀邊區華北聯大政治學院、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學習,並在華北解放區兵工局研究所工作。1949年任太原市軍管會接管員,194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全國解放後,曾先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員、係黨總支副書記和軍工科研部負責人,國防科委第七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第15研究所情報室主任。文革中受迫害,之後調清華大學任機械係黨委常委,清華大學財務處處長等職。
 
張潔玲,張璧的七侄女,又名杜玲:
1945年,僅14歲的她奔赴晉察冀解放區參加革命。1949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解放後,她被派去蘇聯基輔工學院學習。後在清華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先後編著《激光全息照相》《光學精密測量》等教材,發表多篇科學論文。她的科研成果“雙波長全息術研究”“陳列透鏡全息術”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機械部教育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張潔瑉,張璧的八侄女:
少年時期即幫助中共地下黨工作的兄姐們做秘密聯絡工作。1949年加入共青團。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係。畢業後即參軍在總參謀部某部工作,在部隊期間曾多次立功受獎。文革中被複員轉業。文革後,調北京科技情報所任國外情報室主任,並參加建立“大城市數據庫”工作,該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之後曾任中國兒童發展中心副主任,領導和實施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的項目。1994年,她被評為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張潔瑜,張璧的九侄女: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於北京師大女附中。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之後留校任年級主任。1965年借調到中央黨校工作,任青訓班輔導員。文革中被下放農場。1971年9月後在清華大學從事科研工作。之後兢兢業業從事黨的幹部組織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另外,張家還有一侄子武烈,又名張軍:
他是張璧大嫂的妹妹之遺腹子,出生在霸州大高各莊張家,也成長在張家。從小受姑母張秀岩革命思想影響,16歲就去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而後又於延安抗大畢業,隨即奔赴到冀中的抗日前線。1940年擔任八路軍團隊指揮員的他,身先士卒,英勇抗敵,在與日寇的激戰中英勇犧牲在抗日戰場上,時年僅20歲。他的抗日英雄事跡已永久記載在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中。而他的母親一直不知道她唯一的兒子犧牲的事情。全國解放後,張家子侄們陸續回到家中,而這位堅強的母親沒有問她的兒子為什麽沒回來。從此,張家的子侄們負起了照顧和看望這位烈士母親的責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