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民國名人張璧評傳》10

(2016-05-18 12:26:11) 下一個
八、七七事變後保護古都北平的張璧
 
 
 
當舉世震驚的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時,這個曾經的辛亥革命元老、京師警察廳總監、北洋時代的陸軍中將張璧,此刻他在哪裏?他正在思考什麽?他當時幹了些什麽?這是我們必須給予回答的。因為這是解讀張璧一生政治表現的一個重要關口。接下來的幾章,我們將利用真實的原始檔案,還原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到1945年抗戰勝利前的張璧的真實表現和曆史功過。
 
1937年7月7日夜10時,駐豐台日軍河邊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由中隊長清水節郎率領,在盧溝橋以北地區舉行軍事演習。11時許,日軍慌稱演習時一士兵失蹤,要求進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當即遭到正在那裏防守的29軍第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的嚴詞拒絕。於是,理虧辭窮又惱羞成怒的日軍立刻包圍了宛平縣城。
淩晨2點,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長秦德純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定,雙方共同派員前往盧溝橋現場調查。
 
而日軍卻借機一麵部署戰鬥,一麵假冒繼續尋找失蹤的士兵,企圖麻痹中國軍隊。並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早已歸隊,但是日軍卻故意地隱而不報,繼續為發動挑釁製造借口。7月8日晨4時50分左右,日軍突然向宛平縣城發動炮擊,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
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指揮戰士奮起抗戰。
 
7月8日,北平當局令駐軍堅守盧溝橋。宋哲元致電蔣介石,報告盧溝橋事變真相。同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為盧溝橋事變向日本大使提出口頭抗議。同日,日本內閣會議提出所謂“事件不擴大,就地解決”的方針,欺騙世界輿論,麻痹國民黨當局,爭取時間調集部隊。
9日,北平當局與日軍臨時達成三點協議:
 
(1)雙方立即停止射擊;(2)日軍撤退至永定河左岸,中國軍隊撤至右岸;(3)盧溝橋守備由河北保安隊石友三部擔任。
 
翌日,中國軍隊撤退,日軍不僅不履行諾言,反而大批調兵向中國軍隊進攻。11日,平津當局與日軍達成現地協定:
 
(1)29軍代表聲明向日軍表示道歉,並懲辦此次事變責任者;(2)取締共產黨、藍衣社及其他抗日團體的抗日活動;(3)永定河以東不駐中國軍隊。
 
10日,各方紛紛報告,日軍已由天津、古北口、榆關等處陸續開到,且有大炮、坦克等向盧溝橋前進,已將大井村五裏店等處占領;平盧雲路也不通行,戰事即將再發。11日起,日軍時以大炮轟擊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帶,城內居民傷亡頗多,團長吉星文亦負傷,就將城內居民向城外比較安全地帶疏散。戰事由此擴大到八寶山、長辛店、廊坊楊村等處。第29軍各部分散於各處應敵。日軍出動飛機在各處偵察掃射,戰事時斷時續。
    7月11日,日本政府近衛文麿內閣聯合陸軍參謀本部通過新聞媒體發布了由武藤章製定的《華北派兵に関する聲明》,日本政府決定動用五個師團共40萬兵力,企圖用武力滅亡中國。蔣介石也於1937年7月17日發表了關於解決盧溝橋事變的談話。
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戰爭的序幕。於是,在北京發生的第二場中國軍人英勇抗日的廣安門事件正式登場。
1937年7月26日晨1時,日本“支那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下令駐屯軍步兵第二聯隊第二大隊,駕駛四十輛日本軍車,裝滿全副武裝的日本兵,由天津出發日夜兼程趕赴北平。大隊長廣部帶兵於淩晨5時30分從天津出發。當天下午2時左右到達豐台。他迅速和北平特務機關長鬆井太久郎、大使館助理武官今井武夫等人商討進入北平城內的方式,決定假冒北平日本大使館衛隊出城演習歸來,由廣安門或前門開車入城。最後覺得還是從廣安門入城比較容易。40輛車隊中,扣除物資和彈藥之外,實際列入進城車隊的是26輛車隊的官兵。
當時,駐守在北平廣安門的是趙登禹部132師獨立27旅679團團長劉汝珍及其官兵們。當日軍行進到廣安門城門下時,劉汝珍首先率團堅決阻止日軍進城,並緊急致電宋哲元。宋哲元憤怒地從牙根裏蹦出一句話:“敢強入城者,一律給我打!”。
 
接到命令後,聰明的劉汝珍團長決定來個甕中捉鱉。他先下令開城,誘日軍進入。當自以為得意的日軍第三輛軍車剛開進城時,劉汝珍立刻下令開火。瞬間機關槍和手榴彈四起將日軍分割為城內、城外兩部分,陷入了混亂。日軍多人被當場擊斃。
我們從日本“支那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親自寫的一篇《弔辭》中可以看出當時29軍戰士抗日殺敵的英勇,居然引起了血腥殘暴的日本陸軍中將的哀歎!
在這篇《弔辭》中,狂妄不可一世的天津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在文章一開始居然使用了“殘暴的支那軍人”這幾個字。由此可見,中國軍人一旦真的開始抗日,就徹底改變了以往忍辱負重、被動挨打的懦夫形象!讓我們為英勇抗戰的29軍將士們喝彩!
 
宋哲元得知消息後,立刻給何應欽發電報,報告了日軍由廣安門強行進入北平城的問題;
 
限即到。南京。部長何:三一一二密。今日下午七時,敵用載重車三十餘輛,載兵約五百名之譜,由廣安門強行入城,經我守兵阻擋,不服製止,以致互相衝突,刻正在對峙中。似此情形,敵有預定計劃,大戰勢所不免。
除飭各部即日準備外,謹聞。
宋哲元叩。
 
於是,中日兩軍在廣安門城樓四周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攻城不下又急於解救已經入城的被圍的日軍,日本廣部大隊長緊急要求調炮兵和飛機轟炸增援,力圖打開缺口,殺進北平城。一場大戰即將在古都展開。北平城也即將成為一片“瓦礫”。
我們在這裏公布一下保存的舊北平特別市公署警察局張璧檔案中有關北平古城的如實記載:
 
當時情況如非張氏周旋,北京城早成瓦礫矣!
 
正是這關鍵時刻,張璧看到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北平就要被日軍的炮火和戰機轟炸所摧毀,此刻的張璧明白他肩上擔負著重大的曆史使命,那就是保護曆史文化名城古都建築免遭炮火毀滅,他勇敢地挺身而出斡旋於日、中兩支軍隊中。
 
此時此刻,一個愛古都的中國人的麵貌再次出現在危機時刻的北平城!
 
7月26日晚,張璧直接來到廣安門城樓前,麵見29軍的現場指揮官132師獨立27旅679團團長劉汝珍,與之相商,避免把日軍的炮火引入北平城。同時他又和宋哲元、張自忠、馮治安等高級將領通了電話,曉以大義。作為中國人當然不忍看到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被日軍的炮火和戰機所摧毀,29軍全體官兵立刻明白了保衛古都的意義。
然後,他又將生死置之度外,冒著隨時可能被流彈擊中身亡的危險,淩晨二點左右出城麵見日本大使館武官今井武夫、廣部大隊長、北平特務機關長鬆井太久郎等人。他鄭重向日本人說明北平古都在世界曆史上和現實上所具有的的文物價值,嚴厲勸說日軍絕對不可以炮擊和轟炸北平城。此時日軍要求中方隻要能保護已經進入城內的日本軍和日本僑民的安全,日軍答應將不再炮轟北平城內和廣安門。於是,張璧再次去和29軍將士們商量。最後取得協商結果,雙方撤兵具體事宜如下:
日軍的城外軍隊撤退到規定線以外,已經進入城內的日軍廣部大隊,分乘13輛汽車於27日淩晨2時半退入東交民巷的日軍兵營。中方29軍132師的獨立27旅679團全體官兵撤向門頭溝待命。
保存的舊北平特別市公署警察局張璧檔案中的“當時情況如非張氏周旋,北京城早成瓦礫矣”這一記載應該是對張璧最直接和最真實的肯定和讚美了!
一場本來險些毀掉北平古城的戰爭,因為張璧的從中斡旋,得以化解。如此重大的一件曆史事實,居然沒有被中、台兩地的史書和公開出版的文獻資料所記載,還是我從檔案文獻中查找到了這一發生過的保護古都北平真實的一幕!這也是本書首次披露的真實原始文獻和檔案記載中的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拯救古都北平免於炮火之下的張璧!
《日本外交文書?広安門事件に就て:河邉兵團司令部》中,記載了中日兩軍在淩晨二點左右從交戰到主動撤離的具體過程。其中,日軍的安排是城外軍隊撤離、城內軍隊進駐東交民巷的日軍兵營的真實經過。該電報沒有解釋為何出現交戰雙方自動撤離的原因。
但另一見證人、日本當時駐華大使館武官今井武夫,對於1937年7月26日的行為,無法掩蓋這一曆史事實卻又別有用心地將全部經過加以輕描淡寫地寫為:
 
駐屯軍為了使古都北平免遭戰火的波及,曾由張璧作為使者,交涉於駐屯軍和29軍間,於是,29軍接受了調解,主動地向門頭溝方向撤退。
 
到處燒殺掠搶、施行三光政策的侵華日軍居然也會考慮起“駐屯軍為了使古都北平免遭戰火的波及”這一天方夜談的神話來了。既然北平是古都“日本皇軍想到了要保護”,那麽請問今井武夫,日本皇軍為什麽卻不保護同樣為古都的南京呢?!
在這裏,讓我們先看看日後的日軍侵略者是如何轟炸南京城的:
 
侵略者說謊總是無法自圓其說。但是,這則日記至少佐證了張璧挺身而出保護古都的這一英勇行為的曆史真實性。
又見當時日軍特務機關出版的每日內部情報通報,也詳細記載了此事,該資料照片如下:
  
 
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変の回想》一書中也記載了這一曆史事實,相互印證,可以確認此事的曆史真實性。
中日雙方軍隊各自撤退後,在北京門頭溝並沒有再繼續交戰。但是,29軍的抗日之心已經被全麵點燃。
27,日軍首先出動大批飛機悍然轟炸了天津城。天津南開大學慘遭日機的輪番轟炸,學校內的很多設施如圖書館、教室、宿舍全都付之一炬。日軍的野蠻轟炸,不僅造成天津城內房屋的被毀和燃燒,還造成了兩千多平民的死傷。
 
 
27日,宋哲元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抗戰。
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準,向日本“支那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也下達正式作戰令。日軍香月清司中將正式向宋哲元下達電報:日軍將在28日發動進攻北平。
 
 
於是,29軍最後的北平保衛戰發生在南苑、北苑、西苑。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香月清司指揮著主要由韓國軍人組成的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和第11旅團,以及偽軍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麵攻擊。29軍駐南苑部隊將士全線阻擊。最後,張璧的友人、副軍長佟麟閣和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犧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