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的期許
公元前100年前左右, 古希臘在天文學方麵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當時流行的是托勒密地心體係,自然地心體係令很多天文現象無法獲得滿意的解釋。隨著希臘的衰落,其後若幹年天文學沒有太大的進展。直至公元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體係,天文學才前進了一大步。但無論是“地心說”還是“日心說”,都認為天體運行的軌道是絕對的圓周。直到開普勒在1609和1619年分別發表的開普勒三大定律,明確了天體運行軌道是橢圓形而非圓形。生活在二十世紀的我們,如果認為日心說及天體運行軌道是橢圓形從來就是常識,那麽顯然我們就太天真了,因為今日近乎常識的知識,實際上是經過了1700年的時間不斷演化、論證及被接受的,其中還有若幹人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放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討論人類10年的人生,顯然會有豁然開朗(或者令人沮喪)的效果。認識到自身的渺小和人類長河的漫長,每個個人都無需將個人的喜怒哀樂和個人得失看的過於重大,因此應當豁然開朗;但同時如果個人如此渺小,在整個宇宙之中如同螻蟻,似乎也非常令人沮喪?其實未必,10年對個人來講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努力耕耘,也非常有可能在10年內看到耕耘的成果。我認同古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能做到在10年的時間內專注於自己有興趣的活動,相信10年後可以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