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華人生活

我的博客將介紹亞特蘭大的華人生活,吃喝玩樂,所見所聞,歡迎來做客!
正文

親曆美國婦產科 —— 一位中國資深婦產科醫生在亞城見證的分娩過程

(2016-04-11 14:23:28) 下一個

中國有句古語,“產前產後,鞍前馬後”,意思是說分娩過程的風險是隨時會發生的,一定要小心伺候著。身為一個有著30多年臨床經驗的婦產科醫生,獨生女兒即將在美國生產,我務必親臨一線。

女兒預產期前半個月,正值中國春節大年初二,我從冰天雪地的中國東北啟程來到了美國亞特蘭大。心情和這的天氣一樣,晴朗中還帶點寒意,天空中似乎有團團雲霧要遮將過來。

在懷孕早期,女兒曾有過一次少量流血(那段時間女兒在國內的確有些辛苦),雖然隻有一次,但也足以引起我的職業性聯想:是先兆流產?是胎兒發育不好?還是其他什麽原因?……大腦神經網絡持續放電,折騰得我幾天都難以入眠。

懷孕第三個月女兒回到紐約,開始在紐約大學附屬醫院定期進行產檢,各項指標全麵檢測,一旦發現有一丁點異常,診所的醫生會毫不猶豫refer到設備更高級的專科醫院複查。我們最初的擔憂也得到了準確的回答,讓我懸著的心漸漸放了下來。這種分級診療製度讓人去除疑慮。

妊娠晚期女兒搬到亞特蘭大與女婿團聚,在Emory大學附屬醫院繼續檢查,一切情況順利,我們共同期待著最後的分娩時分。

臨產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距預產期還有5天的這天早上,女兒出現了早期破水現象。

我很高興,雖然距離預產期還有5天,但是胎兒已經足月,破水對足月的產婦來說雖屬異常,但作為初產婦,從陣痛到分娩總要10多個小時,女兒暫時不會有什麽危險。我們為孩子的出生早已準備的倉滿糧足,衣物、奶粉、尿布一應俱全,去醫院要帶的物品也已裝好,簡單的收拾過後,我們就出發了。

下午3點,我們來到了Emory大學醫院。那天雖然是星期天,產婦入院也是隨時有床位的。這和國內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國內的產婦一般要提前幾天辦理住院手續,叫做“占床”,以確保分娩後有床位住。但即使是這樣,實際的床位情況也往往不盡如人意。

84843417929365914

美國醫院婦產科悠閑的護士站

在這家醫院的產科住院處,護士站的值班人員接待了我們,確認產婦信息與係統內一致,陪同家屬也要登記並現場拍照,照片打印出來貼在胸前。這一切做的嚴謹認真,但是護士的工作速度實在讓我這個急性子的人有些按捺不住,實在太慢了呀!這速度在中國的產科醫院,根本是行不通的,烏泱泱的病人都等著呢。不過這些小心都是為了自身的安全,我們還是安心的接受了安排。

女兒先行進入檢查室做準備,我們在寬敞明亮的等候區等待。就等待區而言,這裏較國內大多數醫院要人性化得多:沙發,電視,雜誌,還有飲料和小零食。

507857750132109161

美國醫院婦產科舒適的家屬等待區

我在國內的工作醫院是某著名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規模很大,但因為是比較老的住院區,來住院的產婦和家屬到了護理站前,隻能站在走廊裏等待,連椅子也沒有,對產婦來說就很辛苦。

101172237846882146

國內醫院婦產科過道中等待的家屬

553878483795147043

美國醫院婦產科空無一人的走廊

過了一會,護士來通知我們可以進入待產室。這是一個我隻在之前聽說過的LDR產房,從待產到分娩都在這個房間,分娩監護的設施,新生兒搶救的設備等讓我這個專業醫生看來格外放心,胎心監護與宮縮監護都通過儀器與中心醫護站連在一起。女兒穿著醫院提供的睡袍,後背有開口,肩上是暗扣,幹淨方便;就連腳上穿著的防滑襪都讓我很有感觸,處處體現了人性的關愛。相比之下,我所在的醫院裏,產科平均每天都有幾十個產婦在住院待產,胎心監護器卻隻有2-3台,每個房間裏住3-4人,產婦穿著自己的衣服分娩,陪同家屬幾乎沒有地方休息,硬件條件方麵可謂是天差地別。

517044836020243760

美國醫院婦產科病房一角 -- 先進齊全的設備1

153527577691186423

美國醫院婦產科病房一角 -- 先進齊全的設備2

903354996568423452

國內醫院婦產科產房一角1

143509056074846744

國內醫院婦產科產房一角2

分娩

住院後的醫療程序細致精準,包括抽血化驗,簡單的超聲看胎位、胎兒大小,檢查是否破水,胎兒狀況胎心監護等等,一切就位後,我們就開始等待宮縮增強。

到了晚上7點左右,按照醫療原則,由於宮縮仍然微弱無規律,開始靜脈輸入催產素。接著發生了三次胎兒心率減慢。第一次是在靜點催產素後,由於宮縮增強,引起了胎兒心率下降,胎心監護報警後,立刻有3、4個醫護人員來到現場查看,這讓我們感到很放心。但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胎心減慢,發生在胎兒的頭部已經進入骨盆,宮縮在最高峰時,此時其實可以判斷為臍帶因素(臍帶繞 頸或其它導致臍帶受壓)引起。我們詢問醫生,她說是胎兒頭部進入骨盆受到壓迫引起。很顯然她的判斷太書本化了,胎頭受壓帶來的心率下降大多數不會低於100次/分,而我們第二、三次的心率均為60-70次/分,醫生的判定錯誤讓我十分緊張。

903805090840419461

美國醫院產房護士檢測各項指征

由於每次隨著宮縮增強,胎兒心率都降低,醫生決定停止催產素。後來宮口開大到7cm時,我們提出使用無痛分娩腰部麻醉,麻醉過程在半小時內結束,宮口已經開全很久,差不多已經2個多小時。可這時一直宮縮不好,胎心不好,這是關鍵的第二產程!孩子會有危險!

可是一直沒有醫生來,我們反複也找不到醫生,護士說醫生正在給別人接生。此時產程停滯,我心急如焚。

醫生終於來了,決定要使用”產鉗分娩“,我無條件同意,因為這時胎兒危在旦夕,早分娩一分鍾,就安全一分鍾。胎兒腦細胞因為窒息會死亡的呀!醫生使用的產鉗薄而窄,相比國內大而寬的產鉗,更加安全方便。安放產鉗時並沒有側切,醫生的手法看起來有些生澀,在這緊要關頭,主治醫生還在教導旁邊的年輕醫生應該如何如何。我十分焦急,心都在顫抖,催促主治醫生盡快完成。大概幾分鍾後,胎兒娩出,與我最初的判斷一致,確實是臍帶繞頸。好在孩子響亮的哭聲讓我們鬆了口氣。

接下來,醫生取出胎盤,我剛好站在旁邊,看到胎膜大部分沒有取出來,還殘留在子宮腔內,就問醫生是否已將胎膜全部取出,她回答說取出了。這裏打個伏筆,在第四部分複診處詳細解釋。自此,整個分娩結束,美國醫生臨床的判斷力和反應力,我真不敢恭維。這也難怪,中國產科醫生比起他們來,個個算得上身經百戰了。

住院

分娩結束,女兒被移送到病房,孩子被送去新生兒護理室由兒科醫生進行各項檢查,大約一個小時後送回到母親的房間。

按規定,自然分娩的產婦在生產後住院2天,期間醫生和護士每12小時換班一次,他們工作的認真態度令人欽佩。每間病房配備2個護士,一個是醫療護士,負責監護產婦的身體情況、輸液、換藥送藥、將任何情況及時反饋給醫生等等;另一個護士監護新生兒的情況,同時也負責病房內設施的補給。每隔2-3個小時都會有護士進來定期查看,可謂無微不至。令我感動的是護士的這種周到細致的工作態度十分自然,比如其中一位護士要記錄女兒的流血量是否正常,女兒不是很確定流血量多少,她就去垃圾桶查看換下的衛生棉上的血量多少,毫無怨色。

當然也有不通人情的地方。在我陪床的晚上,護士淩晨也敲門進來檢查產婦各項生命體征和給新生兒從睡夢中脫光測體重等,我覺得女兒和孩子都需要休息,問她是不是可以早上再來,她說“這是我的工作”,讓我們覺得真是一根筋的勁。相比之下,這在國內,晚上2個護士值班要管理幾十個產婦的,很難做到如此無微不至。減輕點護理工作的負擔,讓她們求之不得呢﹗

834037746137312021

國內醫院婦產科病房

除了護理周到,住院期間還有專業的哺乳師指導新媽媽喂奶。這位一頭銀發的哺乳師第一天來的時候講了母乳喂養的優點,確認我們也想母乳喂養後,指導女兒喂養的方法、如何使用電動和手動的奶泵、以及喂養姿勢。由於孩子出生後有一些低血糖的現象,兒科醫生給孩子配備了一些配方奶粉,加上女兒產後隻有少量初乳,我們就在母乳的基礎上給孩子喂了配方奶粉,沒想到第二天,哺乳師再來查看的時候發現我們沒有采用完全母乳喂養,她變得非常生氣,臉色嚴肅地又強調了母乳的重要性,重新教育了我們一番,敬業的態度令人心服。

439987962510461122

美國醫院婦產科哺乳師教女兒母乳喂養

要出院了,出院前要完成的事項都寫在病房內的小黑板上,每完成一項護士就會勾掉一項。值班的婦科醫生來到病房與女兒討論了產後恢複的注意事項、複診時間、是否節育等問題;兒科醫生也來檢查了孩子的心肺、聽力等功能,並確認我們已經聯係了專業的兒科醫院進行出院後的新生兒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醫院的安保工作非常完善,嚴格避免母嬰失散,新生兒除了佩戴與父母二人的配對手環,還帶著一個安有GPS定位的腳環。出院時,護士推來輪椅,女兒抱著孩子(必須由母親抱著嬰兒)坐好後,護士打電話叫來一位警察樣子的保安人員一起送我們到醫院門口,直到我們上車。這樣的有條不紊有始有終的醫療程序用我們的話說叫“真到位”,我們可以安心的回家“坐月子”了。

複診

事情不是一帆風順的,產後第5天,女兒發現流血突然增多,並排出一大團膜樣組織。我是專業醫生,迅速判斷出這是殘留在子宮內的胎膜。

按照正常的分娩過程,分娩結束後,胎膜應該與胎盤一同娩出。產科醫生應該確認取出的胎膜是否大致完整,因為如果胎膜殘留在子宮內,會造成出血和感染等並發症。

我感到很生氣,正如前麵提到,在分娩第三產程中我曾問過主治醫生是否把胎膜大部取出,但是她並沒有認真檢查就說已經取過了,取過不等於取出呀,反映出其專業水平和責任心都有問題。

我們馬上聯係醫院前去複查,在超聲下仍可以看見子宮內還有少許的胎膜殘留。為我們檢查的這位醫生也並不高明,她試圖用超聲儀器測量殘留胎膜的大小,但是反複測量都量不出數值,原來她對這台超聲儀器使用不熟練。

之後,醫生建議我們采取保守方式,先使用藥物,看是否能將殘留的胎膜自行排出,2天後再來複診,如果藥物不起效再手動清理。這種情況如果是在國內,我們會即刻采取一個小的處理,用小口徑的鉗子將殘留胎膜夾出來,整個過程不需要5分鍾就可以完成。但此時身在異國,我們隻好聽從醫生建議采取保守方式。

最後的結果是,2天後我們又去了醫院,醫生用特製的吸管將殘留部分吸出。可這樣一來,我們不但在產褥期內多跑了二次醫院,(按照中國人的習俗,月子裏不出門的),還要負擔複診和藥物的費用。這如果是在國內,醫療糾紛是在所難免了。

回顧這次女兒在美國分娩的經曆,雖然有驚無險,但是作為一個婦產科醫生和母親,我在女兒分娩過程中的各種擔心和焦急實在一言難盡,這對我今後理解病人及家屬的心情非常有幫助。

對於我在美國經曆的整個醫院生產過程,我的總結是:美國醫院的醫療硬件條件、對病患的服務水平以及人性化關懷是中國大部分醫院無法比擬的:然而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手術動手能力方麵,美國的醫生,至少是我們所接觸的這幾位醫生可實在是有點拿不出手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塵之極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美國的醫生都不能全部依賴。這年頭自己需要十項全能。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在倫敦生的孩子, 刨腹產,不到3天就出院了,5天拆線,什麽情況也沒有,這裏技術,服務都不錯
verlin 回複 悄悄話 美國醫生的水平實在不怎麽樣。我姐姐住院作手術。輸液時。紮進去拔出來反複多次還是不行,真嚇人。後來換了一個人總算紮進去了。後來胳膊上一大塊淤血,很久才下去。
林外芭蕉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孩子在新加坡出生。從破水到孩子出生4個小時。醫生和產婦都很專業。硬件設備感覺比美國的要好。產後一切順利,沒有並發症。所以我先生說如果再要第二個孩子的話,他還要在新加坡而非美國。不過我去的是私立醫院,不知道公立醫院條件如何。
小流星 回複 悄悄話 我在國內剖腹生老大真叫順利,在美國剖腹生老二受了大罪了,連縫合都出了問題最後回北醫三院又重新縫合一次。美國人真是儀器好技術差。
家慧 回複 悄悄話 我的第二個孩子是在波士頓出生的,也是上了產鉗。產前幾次超聲波的檢查,我問過是否有臍帶繞頸的情況,醫生說不用看;住院後醫生也沒看,產程10多個小時後他們才覺得情況不好,要我決定是上產鉗還是緊急剖腹,我選了產鉗,也是沒有側切。孩子出來後果然是臍帶繞頸。我自己的傷口很久才複原。和我在北京生第一個孩子碰到的國內醫生相比,美國醫生確實不是好技術,但較耐心、態度好。
warara 回複 悄悄話 同感,俺就是醫院大院長大的。啥多了都不值錢,人也一樣。
springdale 回複 悄悄話 美國醫生,典型的質次價高。
niu9898 回複 悄悄話 美國本土醫生9成是混日子的(水平還趕不上縣醫院的醫生)。醫療硬件非常優,私立醫院人少切貴。公立醫院人滿為患,有朋友憋到醫生有空才能(準)生。謝謝分享
郝斯佳 回複 悄悄話 總結得好~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不知您在與醫生交談時是否談到您本人就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如果他們知道您是同行,馬上會謹慎很多。我想,美國醫生也知道內行不好糊弄,必須認真對待,否則會有麻煩吧。您在發現醫生沒有處理好胎盤的問題,應該不輕易放棄,要反複強調醫生需要再檢察。在醫院裏一位醫生發現了問題卻沒有及時解決,可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