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南北卡+黃金群島自駕遊(13)—查爾斯頓- 殖民湖+布恩霍爾種植園

(2025-11-14 13:22:10) 下一個


南北卡+黃金群島自駕遊(13)—查爾斯頓- 殖民湖+布恩霍爾種植園

我們今天要去種植園,但需決定是去Magnolia plantation, and the gardens (木蘭種植園和花園)還是去Boone Hall Plantation & Gardens (布恩霍爾種植園和花園),兩個種植園的曆史和規模都差不多。一番對比之後還是選擇去布恩霍爾種植園,感覺它的特點更多些。

但是在去布恩霍爾之前我們會先去Colonial Lake Park ( 殖民湖公園),一方麵這個湖是與去布恩霍尓同方向,二來聽說這個湖具有許多別的湖沒有的特點,由於她在當地的名氣,讓我們事先也讀了有關這個湖的曆史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們。

轉眼我們來到殖民湖跟前,一片住宅區的正當中殖民湖讓我們眼前一亮,她有一種特別寧靜的美,美中又呈現一種神秘和靈性,讓人忍不住想探索她的一切。

讓我們將時光倒流,觸摸這片水域沉澱的曆史。它並非天生的自然造化,而是一首由人力與時間共同寫就的敘事詩。殖民湖的曆史就是一部潮汐之書。它最初的輪廓,並非出自神祇的構思,而是源於一場十九世紀的城市謀劃。約在1881年,它的名字被正式標注在地圖上——“殖民湖”。這並非為了紀念某個遙遠的殖民時代,而是源於它湖畔那條名為“殖民街”的道路。它的誕生,是查爾斯頓實用主義與浪漫情懷的結合,既是一個巧妙的城市蓄水池,也為快速擴張的城南,預備了一片呼吸的綠肺。

它的水,是鹹的,與阿什利河潮汐相連。每一次漲落,都是大西洋通過蜿蜒河道傳來的遙遠心跳。因此,它並非一潭死水,而是一個活著的、有呼吸的生態係統。它的曆史,也如潮汐般起伏。

在漫長的歲月裏,它曾是查爾斯頓的社交心髒。鍍金時代,紳士淑女們沿著水邊漫步,裙裾與手杖點綴著黃昏;上世紀之交,它的岸邊曾建起一座華麗的維多利亞式亭閣,如同蛋糕上的糖霜,成為城市明信片上的主角。它見證過戰後的蕭條,也親曆了“吉姆·克勞”種族隔離時期,成為那個時代少數允許所有族裔進入的公共空間之一,盡管其中也充滿了無聲的界限。

它像一個沉默的舞台,承接著城市的悲歡。它的水麵映照過馬車、T型車,到如今的汽車流光;它的長椅上,交替著水手、作家、戀人與遊客的身影。它聆聽過戰爭帶來的焦慮私語,也收藏了和平年代孩童無憂的笑聲。

如今的殖民湖,在曆經近年的翻修與美化後,變得更加精致而充滿活力。但它的本質未變——它依然是那座人工潮汐湖,這個身份是它所有故事的起點。曆史並未沉入湖底,而是化作了環繞它的每一步足跡、每一道波光。

所以,我們今日漫步於此,所見的不隻是水光樹影,更是一本以水為頁、以時光為墨的潮汐之書。它記錄著一座城市的實用與夢想,它的矜持與它的包容。這片水麵,是查爾斯頓過往與現在之間,一道溫柔而永恒的縫合線。

我們在湖邊散步時碰到幾位五十來歲的大叔在湖邊的花圃種花,相談之後知道他們都是住在湖邊的居民,自願抽時間來修整並種時令花卉。不僅無償也許自己要出點資,但一切為了這個湖的周邊景色更好。自己的家園自己創造,多麽神聖又美好!


我們坐在湖邊的長椅上,(這些木質的長椅均為捐獻而製),欣賞著這湖光美景,人工潮汐湖的獨特韻律,水彩畫般的視覺質感,以及那份寧靜的、隨時間與光線流動的日常詩意。鋪開這幅水彩般的畫卷——

有人說,殖民湖是上帝遺忘的一幅水彩
畫框是查爾斯頓老城的磚紅與乳白
潮汐是那位慵懶的畫師
每日兩次,用阿什利河的鹹澀
調勻畫盤裏的水綠與灰藍

橡樹的綠是蘸飽水分的墨
在天空的宣紙上慢慢洇開
長椅的木紋線條
是畫師勾勒的工筆
而漫步的人們
成了畫中偶然滴落的
靈動的暖色

晨曦是薄塗的檸檬黃
暮色則摻了少許赭石
將水麵染成一片溫柔的混沌
沒有噴泉打破這靜謐的構圖
隻有潮水在石岸邊的吞吐
像畫師輕柔的呼吸

偶爾掠過的白鷺
是畫麵上不經意的留白
牽狗的老婦人
與她的倒影一同
構成了完美的對稱
所有的色彩都濕潤著
仿佛未曾幹透
隨時會隨著一場雨
流入查爾斯頓的夢裏

這便是我所見的殖民湖——
一幅永遠處於“未完成”狀態的水彩
在潮汐的筆觸下
日複一日地
修改著自身的美


我們還沉浸在殖民湖的詩意中卻不得不離開,去我們今天的主題項目布恩霍爾種植園和花園。它是美國最古老、仍在運作的種植園之一,以其標誌性的“橡樹大道”(巨大的橡樹上掛滿了西班牙苔蘚)而聞名。布恩霍爾種植園和花園是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最具代表性和最受歡迎的曆史景點之一。它不僅僅是一個風景優美的花園,更是一個承載著複雜曆史、悲傷與美麗並存的地方。它可以被描述為 “一部活生生的南方曆史畫卷”。

它坐落於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附近,蜿蜒的庫珀河畔。這個地理位置在曆史上對於將種植園的農產品(主要是稻米)通過水路運輸至關重要。來過這裏的遊客大多能感受到這裏有一種獨特的、雙重性的氛圍。一方麵,其花園和古老的橡樹大道美得令人窒息,充滿了南方的浪漫與寧靜;另一方麵,當了解到它背後的曆史——尤其是依靠奴隸勞動而繁榮的過往,又會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曆史厚重感和反思。

種植園由主要殖民者約翰·布恩於1681年建立。最初,它主要種植靛藍和飼養牲畜。到了18世紀中期,布恩霍爾轉型為一座成功的水稻種植園。這背後的勞動力主要來自於西非稻作農業區被奴役的非洲人,他們帶來了至關重要的技術和知識,是種植園經濟成功的基石。像許多南方種植園一樣,布恩霍爾在美國內戰(1861-1865)後走向衰落,隨著奴隸製的廢除,其水稻經濟模式也難以為繼。二十世紀,種植園幾經易手,並得到了精心的修複。現在它作為一個向公眾開放的曆史遺址和博物館,致力於講述其完整的曆史。


著名的橡樹大道是布恩霍爾最具標誌性的景觀。一條長達四分之三英裏的林蔭道,兩側是巨大的南方橡樹,它們的枝幹在空中交錯,掛滿了西班牙苔蘚,營造出一種莊嚴而浪漫的氛圍。這條大道已有近300年的曆史,是遊客必到的拍照地點。

我們在園內導遊的帶領下可以參觀經過修複的莊園主宅邸,但不可拍照。內部的導覽遊展示了18、19世紀南卡羅來納種植園主家庭的生活方式、家具和裝飾藝術。當然,參觀也僅限於樓下。

原始奴隸小屋是布恩霍爾最具和教育意義的部分,種植園內保留著9座原始的磚結構奴隸小屋,它們是美國現存最古老的此類建築之一。這些小屋無聲地訴說著被奴役者艱苦的生活條件。


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乘坐拖拉機作一個種植園沼澤之旅遊,進入種植園後方的沼澤和濕地。我們親眼看到當年由奴隸們建造的複雜的水稻灌溉溝渠係統,了解低地地區水稻種植的驚人工程技術。濕地有一大片,現在種了許多藍莓等水果,更多的是水稻等農作物,還看見許多白鷺鳥在這裏安家。

布恩霍爾種植園不僅僅是一個風景如畫的旅遊景點。它是一個充滿力量的地方,將美麗與悲傷、財富與壓迫並置在一起。它邀請遊客在欣賞古老橡樹和優雅豪宅的同時,也去思考、學習和紀念那些被奴役的男男女女,正是他們的勞動和犧牲,創造了這片土地上的財富。對於任何希望深入了解美國南部真實曆史的人來說,布恩霍爾都是一個必訪之地。

(未完待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