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
2020 (48)
2021 (43)
2025 (1)
由於先生剛到美國,上班的公司位於托倫斯,我們選的公寓也隻好在這個城市,而且要選離上班公司最近的一個。當時還沒有車,先生隻有步行上班,好在走40分鍾就可以到了。
當時的我們是“三沒“-沒親人,沒錢,沒車。當然也沒房,但是房是可以租的、不算在“沒列”中。
剛從北加來到南加,又是自己離開GE變得沒有工作,對於一個習慣上班的我,心裏不免有種失落感。好在出了公寓,過馬路就是圖書館,而且意外發現有中文報紙。我一眼就看到了好幾家中歺館招人。因為沒有交通工具,找一家離公寓近的歺館是我的首選。幾徑查找,相中了“四川峨嵋中歺館”。
立刻打電話去歺館, 對方問"你以前做過什麽?","工程師." 我想講我所做的低職位有利進歺館工作,對方立即說"這兒沒有你合適的工作!", 電話掛了。我不死心,想也許歺館正忙,下午二點後再打電話。這次是歺館經理接的電話,我從第一次電話中得到啟示,知道怎樣介紹自己,避開我以前做過什麽,著重我的工作能力和環境適應性。經理同意隔天麵試。
盡管是離住處最近的中歺館,走路還是到不了,坐公交車可以,但換公交車需要等待。第一次路不熟,化了二小時才到中歺館。
經理史帝夫,長得很斯文,一見麵就說要考我的記憶力。歺館有四十張桌子,記住桌子編號是帶位的人首要任務。歺館有兩個廳,右廳大於左廳。A1-A8, B1-B8 S1-S9 共25張桌在右廳,X1-X4, Y1-Y6, O1-O5 , 15 張桌在左廳。問題是桌子與編號排序不連貫。不規則的擺放,無邏輯的編號,帶位常搞錯編號,前台就送錯桌子也會讓客人付錯賬。
史帝夫給我十分鍾來記,然後點到桌子就要講出桌子的編號,我是數學專業的自然順利通過了。其實每張桌子放個編號,或重新便於記住的方式編排桌號就可避免錯號錯賬的情況。但史帝夫不肯,象是這編號排列是祖傳的不可更改。
史帶夫將我帶到小房間,說“你通過了,但每小時的酬薪為3.5美元,同意的話明天來上班。”, 比當時的最低工資少了百分之二十多。
我還是同意了,饑不擇食。
餐館每天早上十一點半開門,不巧我要坐的公交車要十一點零五分才能到餐館,我問史帝夫,我是否可以每天晚五分鍾到,中午少休息五分鍾,回答是否定的。
四川峨眉,一個在當地還挺有名氣的中餐館,老板是兩個台灣人合夥,一個管前台業務,一個管廚房。管前台的就是史蒂夫,在廚房的姓劉,大家叫他劉師傅。劉師傅的太太叫Jane,每晚8:00左右來公司餐館收錢。顯然她是管財務的。這幾個餐館老板都沒去過中國,更沒到過四川、隻聽說峨眉山漂亮就起了這個作為餐館的名字。菜單上辣的菜不多,劉師傅善長的是台灣客家菜,反正客家菜上加辣,那就成四川菜了。好在老美不知那麽多,好吃就行了。
我從居住地到餐館,坐公交車加走路,緊趕慢趕也要一個多小時。史帝夫不同意晚五分鍾到,我必須提前一小時出門去趕早一班的公交車。早上8:30出門趕9:00前的公交車,到了以後在車站等35分鍾,再換一個車,到站正好十點,走到餐館是早上十點零五分。
提早到餐館也不錯,我可安靜地讀點書。餐館廚房的人在九點半就到了,有時我也幫著廚房做點事。像是我要開餐館似的,我了解了廚房運作過程,有幾個冰箱,多少個爐頭,大型洗碗機的操作,怎麽抓碼,是否洗菜,怎樣處理豬、牛、雞肉和魚……
與廚房的人混熟了,一天,老扳之一的劉師傅對我說,以後每天來這兒吃早餐吧,我們在廚房的員工都在這兒吃的,隨即他端來一碗香噴噴牛肉麵,這牛肉麵下肚就太給力了。
我早晨出門早,常常也是來不及就不吃早餐的那種人,那將意味著要餓著撐到下午三點才能吃飯。現在每天早上十點半能吃上美味的牛肉麵,那種滿足感,溫暖感足夠讓我精神百倍地工作,它不僅讓我感覺到自己好幸運,更讓我有一種家的感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