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金融評論:巴菲特在股東會上舉的一個例子

(2018-05-06 20:10:32) 下一個

 

 

alwaysbull:

 

老頭應該是小數點數錯了,應該是51倍而不是510倍

 

 

天朝玉:

 

樓下提到巴菲特在股東會上舉的一個例子,他的計算應該沒有錯誤. 巴菲特說 如果在1942年投$10,000在S&P500, 現在會有$51million.

 

我有別的數據證明,如果你在1926年放$1,000在美國股票,你會在2016年得到 $4.696 million, 9.8% return, 如果投入$10,000 ,會得到$47 million, 這與巴菲特的那個回報率差不多。我這個數據還包括了在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和股市崩潰時持續投資。

 

也許我們不必懷疑巴菲特對數字精確度的敏感吧 :)The point he tried to make was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hoosing the right market to invest and the power of compounding.

 

 

alwaysbull:

 

我查了一下曆史,42年熊市最低點是道指約100點,S&P約9點,黃金35.5,也就是說S&P和道指過了75年漲了約300倍,黃金漲了40倍,平均工資漲了約50倍。估計老頭的510倍是加上紅利。問題是絕大多數股不可能永遠不賣,當年道30個成分股隻剩GE還在,隻要賣了就要上聯邦稅和州稅。七十五年510倍的年成長率為8.67%,假設聯邦稅和州稅加起來平均稅率為30%,那平均成長率也從8.67%降到6.07%,成長倍數也從510倍降到82倍。這個82倍才是個人真正的稅後回報率,還是按熊市最低點進入計算的,與工資增長的50倍,黃金增長的40是一個量級,所以說長期投資指數主要是保值,而不是增值,想增值要聽林奇的而不是巴菲特的。

 

 

天朝玉:

 

好名字!Dividend yield 當然是股票回收率很重要的兩個來源之一。As for tax effect on after tax returns, tax planning and estate planning can make it more tax efficient for investors. That is also why Roth IRA is so attractive ~

 

林奇,你是指 Peter Lynch 嗎, the portfolio manager of the century? 他也認為對普通的投資者來說,指數投資是最好的方式呢。問題是誰都不承認自己是普通的投資者,都想 beat the market by a large margin... I say Best of Luck! :)

 

 
大千股壇 05/06/201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