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國見聞 《崇林世居》

(2024-06-28 18:27:34) 下一個

 

崇林世居是一座被遺忘的客家圍屋,再難見其昔日的輝煌。圍屋內雖然不少部位已經坍塌,依舊能感受到當年房屋層層疊壘,回環相連的恢弘氣勢,能看到許多客家故事和風情。崇林世居是一座國學文化寶庫,通風、采光、排水、衛生規劃得體,建築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美。

崇林世居占地麵積13824平方米,建於清嘉慶三年(1798),龐大的建築群猶如西方的古羅馬城堡一樣氣勢恢宏,構造精美,是客家人生活和智慧的偉大結晶。 圍屋依山而建,背山麵水,坐西南朝東北,平麵呈回字形布局,寬128米、總進深108米,進深分成4個平層,逐層升高。 圍屋正前方是半月形的池塘,池塘與圍屋之間的禾坪(曬穀子用),內有住房262間,戶戶都有洗澡間,汙水由地下管路排到圍屋之外。廁所嗎,那是不可能,客家人崇尚節儉,上好的耕田肥料,不會讓它白白流走的。

圍屋從外至內由池塘、禾場、首圍、祠堂、望樓五部分組成,空間布局呈中軸對稱分布,九廳十八井,是典型的祠住合一建築,那古老的祠堂,用來係著遊子的心。四周圍牆三合土夯築而成高9米,底部厚度70公分,頂部有走馬道相連便於保衛人員快速移動。圍牆四角建有凸出的碉樓,並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槍眼防備土匪攻擊。

圍屋正麵外牆有正門和二個偏門,正門對著祠堂,偏門連著是裏麵的兩條天街。正門雕刻一幅對聯,橫批是“崇林世居”四個大字,邊聯是“南陽錦世澤,東粵紹家聲”,意思是客家人來自河南南陽,落地粵東,如大澤之水,世代延續;左偏門雕有“乾年用九,巽命錫三”,出處易乾文言,安居平順,三多九如;右偏門有“厚德載福,和氣致祥”。

 

 

首圍、祠堂、崇林樓(望樓)是圍屋的主體建築。從正門進入,左邊有一塊大理石雕成的十條家規,200多年來原汁原味,“敦孝悌,睦宗族,務正業,重國課,守國法,戒非為,崇節儉,端風俗,敬師長,和鄉鄰”。

再走幾步,見到一座單門三樓式中開拱形門的牌坊,正麵是畫,背麵是雕刻。

 

拾級而上就到了祠堂,祠堂是崇林世居圍屋建築的核心部分,分為下、中、上三堂,中間有二個天井隔開,功能各不相同,具體體現為“中堂最闊,上堂其次,下堂最窄”。 上堂供有祖宗牌位,中堂麵積最大,是祭祀判事的地方,如弟弟打哥哥,就會給吊綁在這裏。人過世了,棺材會停放在祠堂幾天,有壽的停上堂,成年的停中堂,未成年的停下堂。

 

在圍屋內,最為壯觀的一處,當屬位於圍屋中間部分的望樓,高20米重簷歇山式的三層建築,堪稱崇林世居的靈魂所在,還融入了伊斯蘭建築風格中的圓頂等元素,極為罕見。站在崇林世居的製高點,憑欄俯視,隻見整座圍屋氣勢恢宏,庭院錯落有致,與前方一池碧水相映成趣。望樓內挖有一水井,是圍屋的應急水源。

 

 

屋內建築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圍屋內到處有雕琢精美的裝飾物,有色澤豔麗的廊圖壁畫,顯示出客家人高超的建築工藝,洋溢著濃鬱的客家文化韻味。每一副畫麵都寓意深刻,有的象征富貴吉祥,有的表示忠孝仁義,有的祈望登科入仕。

 

早在1949年前,當地稱此族人是:先生多過金罌、秀才多過棺材。你可以想象200多年來,這裏的朗朗讀書聲,這裏的兒童追逐嬉鬧,這裏的炊煙嫋嫋,這裏的飯菜飄香,崇林世居,一處被遺忘的客家圍屋,一段200多年曆史的家族榮耀,曾經的喧鬧歸於平靜,曾經的繁華也已散去,如今隻剩下一座空空的建築軀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很有特色的古建,應當予以更好的保護和利用。謝謝作者的詳細介紹和豐富的圖片資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