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聖誕節的時候,和幾家朋友租了一個大的度假屋,白天一起滑雪,晚上一起做飯。其中有幾家是第一次搭檔在一個屋簷下生活。這也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不同家庭生活的窗口。
六家人,多數孩子都是小學生,我們家也是小學高年級。隻有一家朋友,他們的大女兒剛上大學一年級。住了三個晚上,每兩家搭檔給大人12人,小朋友12人做一次晚餐。做晚飯還好,大人們邊聊天邊幹活,也不太累。
可是沒有讓我們想到的是,在大家吃完以後,大人們還在吹牛聊天,小朋友做鳥獸散時,這個剛上大學的女孩一個人承包了三天所有的清潔收拾工作。她做的時候非常有條理,效率高,也沒有任何的怨言。在第一天的時候,我們忐忑的問她媽媽:“這個不太好吧!這麽多事,讓她一人做了我們好像於心不忍呢!”沒有想到媽媽淡定的回答說:“沒有關係!孩子大了,應該替大人分擔家務。再說,她在家也每天要做這些事情,習慣了!”後來,他們家還談及她上大學後,就去教授的實驗室工作,因為看得到事情在哪裏,動手能力又強,讓教授很欣賞。回到房間,我仔細想了想我這個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總覺得孩子還小,沒有特別去培養他們生活上的一些能力,我親力親為給他們做了很多,自以為是一個合格的“親媽”。
我回頭想了想我自己的生活軌跡,我自己的媽媽是絕對是一個大寫的“親媽”。我的哥哥姐姐都大我快十歲,我是家中老小,好像他們都習慣照顧我,我也習慣被照顧。我小的時候,身體不好,吃東西又特別挑剔。中學時,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喜歡吃外麵東西,我媽會五點左右起床做包子、饅頭之類的東西,我六點起床吃了早餐再去上早自習。上大學前,我完全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好不好呢?挺好,我想起來都覺得感恩和甜蜜,我的好朋友們現在都還在講,她們當年對我的羨慕嫉妒。但事情總有兩麵性,等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麵對。因為從小沒有鍛煉過,總就感到手忙腳亂,象打仗一樣,顧東不顧西。另外,心裏有很大的落差,覺得我本來是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怎麽就變成了圍著鍋台和孩子打轉的人,心裏很苦。我花了好久的時間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確有很多的理由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生活的機會。第一,就是學習本身。我們經常定義的學習,主要是學知識。這一點尤其在我們華人家庭中占了重大的比重。看看我們周圍,看見很多父母包辦一切,就是要讓孩子不分心,把所有的精力都聚集在學知識上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甚至是要讀到名校才高”的想法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的無意識裏麵了。第二,就是時間。現代社會,家長忙,孩子也忙。孩子除了要拚學習,還有拚體育,拚文藝等等。這些都需要保證時間,有朋友和我說她帶孩子從球場趕到鋼琴老師家,孩子還在車裏還在做作業。說實話,我很佩服這些家長和孩子拚命三郎的精神。這樣的孩子的確沒有時間學習生活。
感謝這位媽媽及時的給我上了一課。假如我還按傳統的方式對待我的孩子,那我的孩子成年以後也需要花很長時間,學習照顧自己的生活。這對他們將來的生活有沒有益處?答案是很顯然的。通過這一次經曆,我意識到一個重要的原則:孩子要從小練習平衡怎麽學習,怎麽生活。雖然讓孩子去做很多事情看起來象“後媽”。
那怎麽辦呢?把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時間勻出一點時間生活可以嗎?答案是可以的,如果家長能狠得下心當“後媽”。我在剛開始的時候,也隻能偶爾當“後媽”。周末的時候,忙不過來,臨時抓俘,來洗衣服疊衣服啊!或者偶爾一起後院拔個野草啊!但我很快發現,孩子們很抗拒,不太願意幹活。為什麽?因為他們疑惑了,這個媽,怎麽今天“親媽”,明天“後媽”呢?而且隨機性的幹活,他們覺得這些活不屬於他們的,他們偶爾來做這些,我這個媽還要心存感謝呢。
(哥哥偶爾做個玉麵小殺手)
(哥哥偶爾化身小廚神)
等到一個多月前,一次小意外,我的左邊的膝蓋受傷,自己即使想做“親媽”也有心無力了。兩星期過去了,家裏非常的髒亂,到了我忍無可忍的地步。於是,我們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我問孩子們:“媽媽受傷了,行動不方便,你們也不希望住在牛欄裏!那你們可以做些什麽分擔家務嗎?”老二說:“周末我們可以洗衣服,疊衣服。”老大說:“和爸爸一起收拾碗筷?”媽媽說:“爸爸工作一天,回家還要做晚飯,你們可以做更多一點嗎?”兩人沉默了一下,老大說:“我可以檫桌子,把碗放到洗碗機,清潔灶台和水槽。”老二說:“我掃廚房和餐廳的地。”
他們自己表態要做這些事情,所以等到晚飯後,兩人就開始行動起來。頭兩天還是稍有怨言,覺得花的時間太多了。可是但等到第三天,就慢慢習慣了。在實施過程中,有幾點要注意。第一,就是父母要手把手的教具體怎麽做,上幾次課。而且在上課的過程中反複強調步驟,讓他們按照步驟一步一步的做,就不會覺得抓不著頭腦。比如:洗衣服的程序;疊衣服的方法和分類;廚房清潔的先後順序等等。第二,在孩子練習的過程中,父母陪伴,讓他們隨時可以谘詢。第三,等到反複練習熟練之後,讓他們獨立操作。第四,完成任務後,及時的表揚和總結。
有時候老大檫洗水槽和灶台的時候,非常的賣力,等到完成了以後,自己又非常的得意。當看到廚房幹幹淨淨時,衣服整整齊齊時,他們也找到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們做父母的,也從包辦家務中解脫出來,可以更加和顏悅色的和他們相處,感覺也不錯!
難道還有媽媽糊塗到以為培養孩子做家務是不愛孩子?是剝削孩子?那樣的媽媽哪裏配當媽媽,簡直就是愚蠢的老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