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與健康

脊椎與你的健康息息相關。調脊椎,治百病。
正文

腰椎間盤突出症—現代醫學裏的治療誤區

(2016-02-11 18:02:33) 下一個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科常見病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脊神經根、脊髓等組織遭受刺激或壓迫,而產生一係列的臨床症狀。由國內外流行病分析來看,從1934年Mixterher和Barr提出此病至今,其發病率的人口比率和絕對數值均呈上升趨勢。發病年齡從幾歲到幾十歲都有,也有9歲的腰椎間盤脫出患者的病例。此病的發病率上升,與我們生活的環境、生活和工作的習慣改變有關,而長期不良的用腰習慣則是主因。

但當今醫學界,很多學者及群眾普遍都認為是“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造成腰腿痛”,所以一切治療都是圍繞“解除壓迫” 等針對突出物大做文章。牽引、微創、理療、手術也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開展工作。目前的加拿大也是如此,當某些患者因為腰腿痛而去醫院看急診而確診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後,輕者讓他們口服止痛藥和消炎藥,重者則讓他們等待安排做椎間盤切除手術,因為外科醫生往往認為隻有切除突出的椎間盤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我認為造成這種誤解的根本原因是人們的慣性思維所致,人們總是隻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而不願意去花心思找尋背後的根本原因。醫生太過依賴X光,CT, MRI(醫生們的眼睛)來診斷疾病,而忽略了CT, MRI等機器所看不到的肌肉軟組織病變,也忽略了局部或全身結構的偏歪,而正是這些看不到的肌肉軟組織病變及身體結構的偏歪卻引起大部分 “典型的腰腿疼痛”等臨床症狀已是不爭的事實! 可想而知有多少腰腿痛患者被錯誤地接受“搞定椎間盤”的“臥床,牽引,脫水,溶核,手術摘除”等一係列治療,而被當做理所當然!

但是在臨床中有很多患者手術摘除了椎間盤而臨床相應症狀本應該消除,而事實證明大部分效果並不理想,有的甚至是症狀沒有任何改善。有部分患者的臨床症狀與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一樣,但CT結果是腰椎間盤有病變,但病變的椎間盤根本就沒有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而卻出現了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的症狀。另外,有很多人無臨床症狀,體檢時卻發現腰椎間盤有明顯的突出,但臨床中常常有典型腰腿痛的,CT檢查腰部卻未見椎間盤的突出。臨床中有很多患者治療後臨床症狀消失,複查時椎間盤的突出並沒有明顯變化。由此可見腰椎間盤的突出與否並非治療的關鍵。

關於治療方法,從中草藥、針灸、牽引、理療到手術治療,可以說是有很多的選擇,但是患者個人如何在眾多的治療方法中針對其病情進行選擇呢?患者有時則是一頭霧水,要麽是迷信權威而隻相信其家庭醫生的,要麽是聽信身邊朋友的介紹而選擇了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我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經常聽到一些患者的谘詢,在我仔細的回答了他們的疑問後,有一些患者還是寧願選擇迷信權威而要麽等待手術,注射溶核或消炎藥物,要麽是選擇沒有針對性的針灸、牽引、理療等療法,而不願去嚐試調整偏歪的身體結構、修複勞損退化的軟組織等針對病因的治療方法。

我相信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是由身體結構的偏歪而導致的,也是在慢性腰、臀、腿部軟組織勞損的基礎上發生的,而椎間盤突出物釋放化學物質刺激相應神經根,則引發無菌性炎症繼發腰腿疼痛。也就是說腰椎間盤突出是在身體骨骼結構歪斜,腰椎、軟組織整體勞損和退化的基礎上出現的,某種意義上來說“突出”不是疼痛的因而是疼痛的果,隻不過它能加重疼痛而已。顯然單純治療“突出”不是治本,隻有全麵調整偏歪的身體結構、修複腰腿部勞損退化的軟組織才是治本之策!我想這也是很多病人即使手術切除了突出的椎間盤,因沒有全麵調整偏歪的身體結構,也沒有全麵修複腰、臀、腿部的肌肉軟組織損傷,一樣會殘留嚴重的腰、臀、腿痛的主要原因。

感謝那些信任我且願意堅持治療的患者,是他們讓我對此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幫我不斷完善了手法與治療思路,使我不斷改良對此病的治療方法而取得良好的療效。數年來我的病例中不乏臥床不起或病程數年的案例,也不乏到處求醫無果而轉到我這裏的病患,在經過短則3-5次,長則一兩個療程的治療後,幾乎都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