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點醫學知識,也許會救自己一命

(2016-03-06 00:09:49) 下一個

生死別離是人生必須的經曆,無論我們願意不願意。我失去的第一個朋友是我小學同桌和鄰居,那年我11歲。不過,前不久得知N離開的消息,我好久好久說不出話來。她是那麽年輕,那麽漂亮,那麽有才華,那麽高傲。得知自己身患絕症以後,她沒有告訴任何人,跟自己的孩子和她愛過的那個男人一起度過了最後三個月的時光,直到最後一刻,她才告訴了幾個好友,但是謝絕了所有人的探望。活的瀟灑,走的瀟灑。

那天,談起N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她可以接觸到最好的醫生最好的醫療設施,為什麽所有的檢查沒有能夠早發現問題?也許以她的性格忽視了某些警告信號,沒想過自己會有問題?也許因為她如此年輕,醫生也從沒懷疑過她會有危險?是不是我們都過度信賴和依賴醫生了?

醫生是個特殊職業,人們對於醫生的期待和信任大概超過了所有其它職業,也許這個期待和信賴到了不切實際的地步。既然是職業,就會有局限,有失誤,有水平差異。有時候,我們去修車,都會幾經折騰才會找出問題,人體的複雜性豈是車可以比的?記得很多年前,還在中國,我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流感。我說,醫生,我覺得不是流感,我懷疑自己是腮腺炎。醫生哈哈笑了,說我還沒有見過這麽大歲數得腮腺炎的。我說,第一我小時候沒有得過腮腺炎,第二我最近接觸過腮腺炎病人,第三我覺得我的症狀像腮腺炎。醫生聽完後說,我再給你查查。後來,確定是腮腺炎。

醫生每天接觸很多病人,雖然有過專業訓練,但是麵對每個病人時,要確定確切病因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很多疾病都有類似的症狀,即使有了現代化的儀器,病人的信息反饋依然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一些醫學知識,對自己的身體和病曆的了解比其他人更多,可以提醒醫生做針對性的檢查,可以減少失誤,做出早期判斷。

我已經多年沒有自己去過醫院了,不過有時陪老人去看病。不少時候,從年輕醫生的肢體語言就可以看出,他們實際不知道問題在哪裏,冥思苦想,最後要不開點抗菌素了事,要不讓你再去做更多檢查。有時看他們著急挺替他們難受。記得那年朱令的故事,她在北京幾家大醫院都住院檢查,一直找不到病因,後來朋友在網上發布了她的病情,向全世界求救,最後一位美國醫生提醒可能是鉈中毒。多年以後,化學博士在美國投毒丈夫,醫院查不出原因,從中國來的一名護士想到朱令,提醒可能是鉈中毒。

學點醫學知識,不是為了當醫生,也不是打算代替醫生,但是對於自己的健康也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正,上網聊天八卦同樣耗費時間,網上打架罵人也是閑的無聊,何不轉移一下樂趣,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健康?要知道,醫生隻是幫你看病,並不對你的健康負責,在乎你自己的應該是你自己,也隻有你自己。

關注健康,多點醫學知識,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秋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lversky1234' 的評論 : 銀色的天空,很有詩意的名字,謝謝你來訪
silversky1234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讚同!
秋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酥酥' 的評論 : 謝謝
風酥酥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太對了!
秋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xyz' 的評論 : 是的,你的總結很精辟,不是我們比醫生更了解專業,是更了解自己。
秋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tion' 的評論 : 養生當先修身養性,仁愛之心,真誠,明辨是非,是每個人都要修行的課程,有沒有現代醫學都這樣,是不是?
cxyz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對, 最了解自己身體的那個人應該是自己。
potion 回複 悄悄話 被所謂的”現代醫學“強行洗腦,都洗殘了很多人的大腦。

秋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靈小抓' 的評論 : 醫學幹涉的目的是延長壽命和減緩痛苦,很多病目前都是無法根治的,也有不少事不可能根治的。比如說,肺炎高燒,高燒本身不是病,是人體免疫反應引起的,但是高燒需要控製。可以說,退燒本身並不治病,因為這對引起感染的病毒細菌毫無殺傷,但是依然是必要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控製,並不治病,我們甚至不知道病因是什麽,怎麽治?但是控製可以減少並發症,降低生命危險,所以不應該否定其意義。這也是健康不能靠醫生,還要靠自己的原因。謝謝你!
靈小抓 回複 悄悄話 如何理解會看病?根除才算?覺得有些人連起碼的常識都沒有,更覺得博主說得中肯。
秋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tion' 的評論 : 嚴格來說,高血壓和糖尿病都不是一個病,因為病因和機理都不同,可以說是一個內分泌代謝綜合症。目前,這類疾病隻能控製,不能醫治。
potion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醫生會開藥,甚至會開刀,就是不會看病,比如連最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也治不了。
秋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呼一吸' 的評論 : 謝謝,很多健康問題就是因為發現晚了,被忽略了。比如說,很多人年年體檢,為什麽癌症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
一呼一吸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太對了,醫生不可能麵麵俱到,會有疏忽的時候,做為病人特別是慢性病人要多學習多於病友交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