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過類似經驗:咽喉紅腫,吞咽困難,醫生說是咽炎,然後給幾片抗菌素。也許因為這些經曆,不少人習慣吧抗菌素叫做消炎藥。那麽抗菌和消炎究竟是不是相同,它們之間有什麽聯係?如果你感興趣,讓我們先看看“感染”和“發炎”在醫學上有何不同,了解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你選擇和更好的使用抗菌素和消炎類藥物。
感染(infection)是指外源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組織,繁衍,以及人體對於這些入侵微生物的反應。常見感染人體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由這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發的疾病有時被稱為傳染病。感染可以引發食欲不振,疲勞,體重下降,高燒,盜汗,怕冷,以及疼痛。當然,不是所有的感染都表現出明顯症狀。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細菌和病毒感染可以引發類似症狀,但是細菌感染引發的症狀一般局限於被感染的局部組織,而病毒感染導致係統和全身反應。細菌感染引發的症狀包括局部紅腫熱痛,例如傷口感染;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諸如鼻子堵塞,咳嗽,全身疼痛這些多個器官和係統不適。
人體免疫係統是對抗感染的有力武器,大部分感染並不引起疾病。不過,感染引發的死亡大多數並非由於感染本身,免疫反應引起的高燒和炎症反應更容易危及生命。
炎症反應(inflammation)是人體組織對於有害刺激的反應,是免疫防禦的一部分。急性炎症反應的典型症狀包括紅腫熱痛和功能改變,這些症狀是由於局部血管係統通透性的改變,其目的是消除諸如病原微生物,壞死細胞和其它有害刺激。
炎症反應和感染有著緊密聯係,因為感染可以引發炎症反應。但是,並不是所有炎症反應都由感染引起,有害化學和物理刺激都可能引發炎症反應,也不是所有感染一定引發炎症反應。
對於感染,根據感染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可以選擇針對病毒和細菌的藥物。抗菌素,顧名思義,就是對抗細菌感染的藥物。對抗炎症反應的藥物可以分為激素和非激素類,包括很多常見的止痛藥。
很多人對於抗炎症藥物的副作用甚為擔憂,目前研究認為某些食物和草藥具有抗炎症作用。在食物選擇上來說,多種顏色的蔬菜和水果,魚油,堅果,以及國人偏愛的石榴,綠茶,生薑,蒜和辣椒,都具有抗炎症作用。而勤洗手和積極鍛煉強健身體,是對抗感染和大部分疾病最有效的武器。
對於antibiotics 的擔憂,一個是濫用導致的細菌抗藥性,一個是對於人體原有共生菌的破壞。共生菌的破壞會導致消化吸收障礙,也導致對於細君感染失去抵抗力,反複感染。對於這類感染,藥物可能根本無效,需要進行共生菌移植。
也就是說,細菌病毒跟人一樣自私,會占地為王。人體原有的共生菌除過幫助人體消化吸收營養,也阻止外來致病菌侵入人體。
這個就像殺蟲劑一樣,殺死害蟲的同時,導致鳥類滅絕,失去天敵以後,害蟲更加泛濫。
這是我本來想好的下一篇的主題,你不會是預先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