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一代華裔移民來說,舊金山(或“三藩市”)及洛杉磯眾人皆知. 但薩克拉門托好象鮮為人知。有多少人知道“沙加緬都”或"二埠"? 允許我稱之為緬都吧。她不是著名旅遊城市。 不出差不探親,一般不去。鮮為人知不奇怪。
緬都是加利福尼亞州州府所在地,人口約49萬。 她是加州第六大城市, 按人口統計區排加州第四,全國第27位。她是1839年由歐洲移民建立的。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證明“緬都”是美國最多元化的城市。換句話說,是人口最雜的城市。城市座落於Sacramento河與American河交匯處,以Sacramento河命名。早期廣東來的華裔稱之為“沙加緬都”。 可能是Sacra-對廣東人饒舌頭,不好發音。
緬都有個中國城。地處市區地勢最低的圍堰地帶。已很破敗。和三藩市的中國城無法相比。好歹有個牌樓 (圖1)。不顯眼的“加沙緬都華埠”橫匾給人三分淒涼。幾家冷清的中國店鋪和每周開放一,兩天的會館(圖2、 3)提醒人們這曾是中國城。
沙加緬都”這個名字凝聚著早期華裔修建“太平洋鐵路”的血淚史。近幾年電視連續劇“帶輪子的地獄” Hell on Wheels既是修建太平洋鐵路之寫照。劇中描述的生活, 工作環境之惡劣毫不誇張。 不過劇中男主角對女扮男裝的領班華工有點愛戀純屬瞎掰。
太平洋鐵路是由當時美國的“戰爭部”(不是玩笑,它是美國國防部前身)立項。私營鐵路公司於1863至1869年承建。當時承建鐵路公司之一,中太平洋鐵路公司勞工短缺,雇傭了很多逃避南北戰爭(1861-1865)的黑奴和逃避太平天國戰亂的中國廣東華裔。史料記載華工的工資和當地勞工等同甚至每月多一美元。但當地勞工管吃管住。華工選擇自炊。這不等於他們受到平等的待遇。當時華工多於地方勞工, 沒有一人做監工或熟練工。他們的工資基本是和剛逃到“解放區”的黑奴等同(每月30美元)。他們雖身材矮小, 卻擔當最繁重,最危險的搬,抬及爆破任務。令人吃驚的是, 第一批華工到來後,雖無任何經驗,卻憑心靈手巧及生活技能幾乎將修路速度翻番。後來中太平洋鐵路公司又雇傭了大批華工, 高峰時有12000人,占公司職工總數的90%。幾乎所有的隧道都是華工打通的。鐵路建成後,約10% 的華工未能生還。遺憾的那時華人在美國極受歧視。 當時的州長斯坦佛(名字熟悉吧 - 斯坦佛大學)競選前曾表示要改善亞裔地位,但上台後就避而不談了。此後華工疏散各地,但多數遷移到三藩市一帶。 由於美國政策持續排華,限製中國移民,很多華工終生沒娶親或和家人團聚。更可惡的是,華工對太平洋鐵路的貢獻直到近些年才得到認可。中國城幾經遭人縱火。其衰落是種族歧視最淋漓的體現。
緬都整個城市也日漸衰落。她曾是加州排三藩市之後第二大城市。早期華裔稱三藩市為“大埠”,緬都為“二埠”。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畢竟自1869年起一直是州府啊! 順便提一句,加州議會大廈會被華人譽為小白宮(State Capitol,圖4)。不算太貼切。因為那不僅僅是州長辦公樓還是議會辦公樓。
去參觀時正好上下議院都開放(State Capitol,圖5、6) 。和工作人員聊天才知道加州是美國九個有全職議員的州之一。提到小白宮,不提“小總統”菜不算上全。你知道我是指州長。最著名不過斯瓦辛格了。說小總統不算過獎。人家克林頓總統和白宮實習生莫妮卡 萊溫斯基曖昧。這“辛哥”沒事老從後麵摟住婦女、雙手捧人家前胸以衡量他手的大小。這人有毛病。捧捧排球、籃球的不就知道你手大小了?這鴨兒另有高明之處。他捧自家保姆過界、捧出個私生子,楞把太太瞞了十幾年。連貓仔、狗仔隊都沒聞見。哦,跑題了。
後來南加州崛起。洛杉磯、聖地亞哥等大城市超過三藩市及緬都。這州府的地位也日漸降低。 不過她仍留一絲絲過去的風采。小白宮值得參觀。是加州曆史為文物建築。 仿美國國會建築風格。經曆過兩次地震仍基本完好。
緬都老城也是旅遊景區。沿薩克拉門托河有很多完好的曆史建築(圖7、 8)。老城不乏各式餐館。The Firehouse Restaurant名聲很好。是全國100家名餐館之一。我之前並不知道該餐館,散步路過“誤入歧途”。有點貴,但偶然去值得光顧。另一家可以推薦的是由退役小型遊輪改建的水上酒店Delta King(圖10)。很有特色。 住宿不算很貴。 但怕水上飄悠地睡不著覺,沒去住。但去照顧了他們一次早餐。美餐、美女、美景共賞。 物、顏、景均有所值。
老城還幾個有藝術館,博物館。我忙裏透空專門參觀了加州鐵路博物館 (圖11、 12)。 出來後心情滿沉重。 為早期修鐵路的華工感到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