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鼻是窗,病先殃

(2016-11-14 22:19:33) 下一個


                        鼻是窗,病先殃


  人要呼吸,空氣必須通過鼻腔這條通路;人要發音,離不開鼻腔的共鳴作用;人要嗅聞各種氣味,這項重任除了鼻腔外沒有別的器官能夠擔承。這三項功能都反映了鼻腔的“窗口作用”。在服務於機體健康的同時,鼻的這一作用也為各種致病因子的侵入敞開著窗口。加之鼻腔內有加熱溫度的功能,在冷空氣通過的l/4秒瞬間就能把O℃以下的空氣加熱到36℃,保證了向機體供給適宜的空氣,也為各種細菌、病毒的生存準備了溫床,創造了條件,使綠色鏈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等都得以在這裏“安家”。平時,鼻毛守住“大門”,能阻擋一些致病因子的進入;鼻粘膜有吸附作用,能吸附一些致病因子;咳嗽和噴嚏主動出擊,能驅除一些致病因子;鼻腔中的一些“溶酶菌”有溶解作用,能溶化掉一些致病因子;鼻的嗅覺功能聞害則躲,能避開一些致病因子的入侵。這道組織嚴密的聯合防線,阻擋了大部分細病微生物的入侵,所以一般情況下這個“窗口”還比較安保全。法國專家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由於社會、自然環境變化帶來的人靠嗅覺求生存能力的退化、新型食物的不斷出現和空氣的嚴重汙染等因素造成的對鼻腔的侵害,機體中嗅覺基因的72%已經或正在喪失原有功能,人類的嗅覺將麵臨嚴重的失靈狀態,鼻子將越來越成為“擺設”。

  鼻腔中防禦係統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降低它對各種致病因素的防禦能力,多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如出現連續噴嚏不止、流清涕、鼻塞,要考慮過敏性鼻炎,約有60%為真菌引起。如常流粘液性或粘液膿性鼻涕不止的,要考慮為鼻炎或鼻竇炎;如反複出現血鼻涕,並有耳悶、聽力減退、原因不明的偏頭痛時,要警惕鼻咽癌;如一側鼻腔出血,同時有鼻塞、鼻內有難聞氣味的,要想到鼻腫瘤的可能性;如鼻容易出血,又不容易止住的,多是出血性疾病的警報;如鼻翼兩側由充血―丘疹―膿瘡―結節逐漸發展的,很可能是“紅鼻子”。還有一些病表麵看來並不在鼻,而實際上是和鼻聯係很緊的:如化膿性中耳炎,大多是由鼻中的細菌進人中耳造成的;不少人經常長瘡,想不到竟是鼻中的葡萄球菌在作祟。1947年,醫學家哈勃的一項專題研究證實:癤瘡的致病菌,九成九來自鼻孔。後來有人把抗菌素塗人鼻子內,以預防癤的複發,果然獲得成功。可見,鼻病不僅表現於鼻,還會累及四鄰和內髒,引起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乃至心、肺的實質性病變。如一些鼻病長期不愈,還可能影響到人的記憶力和智力,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打鼾是一種常見的鼻病,在醫學上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多表現出呼吸停止10秒鍾或更長時間,同時伴有血氧飽和度下降,使人出現憋氣。長時期打鼾,還會引發許多並發症的出現,使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乃至躁動不安、多夢、失眠、頭痛、遺尿、陽痿等。這除了睡姿不正確、枕頭高低不適當等可以糾正的原因外,大多是由於肥胖、內分泌紊亂、上呼吸道病變和老年性病變等病理因素造成的,要積極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要保護好鼻,使它不發病或少發病,就必須注意鼻的衛生。用力擰鼻子不是一種好習慣,少量鼻涕有潤滑鼻腔、保護鼻粘膜、消滅入侵病菌、消除灰塵的作用,不必全部擰出。鼻涕過多時,可不捏緊鼻子或按住一隻鼻孔輕輕借呼出的氣力使鼻涕自鼻腔衝出。最好的方法是用吸氣的力量,把鼻涕從後鼻孔吸入口腔,然後吐出。此法能避免由於用力擰鼻造成的鼻腔中壓力升高,引起鼻涕中的細菌汙物流人鼻淚管、鼻咽管和其他孔道,從而導致鼻咽管炎、中耳炎、副鼻竇炎和額竇炎的發生。

  挖鼻孔,也是一種不利於保護鼻子的壞習慣。它一可能會損傷鼻粘膜和血管,造成其發炎、出血;二會把手指上和指甲內的汙物、細菌帶人鼻腔,更容易引起許多病變的發生;三可能造成嗅神經末梢的損傷,降低或失去正常嗅覺,使人既領略不到誘人的氣味,也無法避開對機體有害的氣味;四會使鼻孔擴大,擠壓鼻中隔,使其變形,從而造成鼻的外形改變而影響美觀。不少兒童喜歡把硬幣、粉筆、鈕扣或其他異物寒人鼻孔,同樣會引起與“挖鼻孔”一樣的壞作用,家長和老師要有意識地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

  拔鼻毛,更是一種破壞鼻正常功能的惡習。拔掉了鼻毛等於給鼻腔撤去了一道守門的崗哨,使吸入的空氣少了一道過濾的程序,它的清潔度自然就要降低,而細菌和汙物正好可以大搖大擺地進入人體,使人發病。拔鼻毛還容易引起鼻粘膜損傷,使細菌從破損的傷口侵入,而誘發瘡癤、毛囊炎等化膿性疾病,甚至把病變傳給周圍的組織器官,引起更嚴重疾病的發生。如果鼻毛過長,適當剪短一些還是必要的,但不可連根拔掉或全部剪光。

  還要注意的是,要增強鼻子耐寒能力的鍛煉。健康人早起跑步不要戴口罩,通過多吸一些清新的空氣使鼻子的通氣量增大,抗病能力增強。冬季室內生火時,最好采取一些加濕的措施,最簡單的方法是在火爐上放一盆水,以保證室內的空氣濕潤,減輕鼻腔的負擔。還要隨時警惕感冒的發生,經常感冒會降低鼻子對疾病的抵抗力。

  生活中人們常常拿鼻子說事,指著鼻子說自己,體現的是人類的本能;指著鼻子說別人,也不是新鮮事。如何保證這個“窗口”功能的正常發揮,還真不是一篇小文章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