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表情包:文化假麵下的另類表達

(2016-10-10 18:30:36) 下一個

                 表情包:文化假麵下的另類表達

   戴上表情包的誇張假麵,人前難以徹底傳達的喜怒悲歡得到了全麵宣泄。然而狂歡過後,我們悵然若失:一片喧囂熱鬧終究掩蓋不了內心的孤獨與思想的貧乏。

 

“一言不合就鬥圖”“沒有表情包,還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金館長的“迷之微笑”衍生出無數的網絡魔性表情,宋民國快要萌化人心的可愛表情也成為無數女生微信聊天時的“標配”;“洪荒少女”傅園慧賽後接受采訪時的自帶表情包為她圈粉無數,在引發全民關注的同時也折射出國民對於真誠直率的讚許,對於體育競技精神的本真回歸。不知不覺間,“表情包文化”已經登堂入室,進入主流文化的視野中,成為一種無法忽視的網絡文化現象。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在即時通訊軟件大行其道的當下,表情包已然成長為一套通用流行的話語表達體係,改變著我們日常表達、交流的方式。

“:-)”是用ASCII字符構成的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個表情符號。1982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為避免網絡平台上純文字的交流方式可能帶來的誤解,在大學的電子公告牌上建議,用“:-)”這個符號表示笑話,用“:-(”表示需要嚴肅對待的問題。作為一種圖形符號,表情包既是人們進行文字交流時的輔助工具,更在語言、文字之外開辟了表情達意的一片新天地。相較純文字而言,豐富、細膩的麵部表情往往更能傳遞出人們複雜微妙的心緒。在視覺文化時代,簡潔明了的圖片能夠負載大量信息,更易為受眾所識記,天生具備文字表達所不具備的優勢;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動一動手指就能發出大量有趣、討喜的表情圖,在線上交流時打破冷場、拉近距離,可謂方便、快捷、高效。表情包的出現,極大地降低了日常交流的成本,適應了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需求。

粗線條、浮誇、犀利而又含混的表情,莫名戳中笑點的配文,由這些質素構成的“蠢賤萌”的表情包深受網絡原住民一代的喜愛。而在這一張張“不羈”表情的背後,更是這一代青年“人前冷漠,人後瘋魔”心理狀態的真實寫照。戴上表情包的誇張假麵,人前難以徹底傳達的喜怒悲歡在網絡平台的娛樂狂歡中得到了全麵宣泄,現實生活中飽受壓抑、煎熬的心靈得到了慰藉與補償。與二次元、非主流、惡搞文化等相比,表情包同樣呈現出網絡亞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荷爾蒙迸發的青春期,青少年群體急於創造出一種能夠代表自我心聲、可與成人文化抗衡的新文化,因而這種文化天然就帶有對既有價值、審美規範的反叛和顛覆態度。

隨著PS技術、美圖軟件的普及和微信取消用戶自定義表情數量上限,製圖門檻大大降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表情的製作者、收藏者和傳播者。“鬥圖”活動使群聊具有了極強的互動性,相近的表情風格也反映出使用者共同的情致愛好,使參與互動的個體在活動中獲得了身份的認同感與集體的歸屬感。

以碎片化、戲謔化、熱點化為特征,網絡空間裏飛揚的表情圖片不計其數,令人腦洞大開。一方麵,“表情包文化”是互聯網時代進程中一種自然的文化現象,短短幾年間我們已經見證了它從邊緣亞文化向主流文化演進的迅猛態勢。從文化成品到文化產品,表情包的IP價值也不可小覷。日本的即時通訊軟件LINE單憑銷售表情包貼紙即獲益上億美元,周邊產品的開發同樣潛力巨大。它所代表的“注意力經濟”也成為天使投資人最感興趣的話題。另一方麵,當高亢的情緒逐漸平複,狂歡過後的我們悵然若失:一片喧囂熱鬧終究掩蓋不了內心的孤獨與思想的貧乏。缺乏精致的美感與對時代的沉思洞見,這樣的表達方式究竟能走多遠?很多時候,我們更為懷念的,其實是那個用語言文字認真交流、踏實生活的過去。

對於表情包的大規模使用,不必過於擔心也無需人為幹預,但也不能為順應潮流而去毫無原則地迎合。生活在浮躁的現代社會,“娛樂至死”所導致的文化精神的枯萎值得警惕。真正引領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進步的,應當是具備人文關懷、反思精神的高雅藝術、精英文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