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房價要跌?國土部不答應
4月14日,國土資源部正式公布《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對於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樓市來說,這個文件送上了一份大禮。
在關於城鎮化的一節裏,“綱要”這樣說:
引導城鎮化建設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高區域集聚,按組團式、串聯式、衛星城市發展。用地計劃向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傾斜,向發展潛力大、吸納人口多的縣城和重點鎮傾斜,對超大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原則上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這段話隱含了三個意思:
1,控製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土地供應,尤其是中心區,原則上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了。2,如果這些城市人多地少,怎麽辦?跳出去發展衛星城,把城市變成多組團,串聯並聯什麽的。3,繼續增加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土地供應。
應該說,國土部的這種土地供應策略是值得推敲的。對於房地產庫存量已經很大的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增加土地供應量隻能帶來更大的資源浪費和庫存問題。
而對於中心城市來說,控製土地供應量隻能帶來房價上漲。因為目前中國人的遷徙基本上是自由的,隻有戶籍製度保留了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北、上、深這類城市就是有吸引力,有巨大的發展機遇,政府無法強硬阻止外來人口流入。但對土地的供應,政府權力顯得非常剛性,尤其是對中心城區的管控,這樣將讓北、上、深這類城市的住房供應矛盾更大,房價飆升的幾率更高。
那麽,什麽是超大城市,什麽是特大城市?根據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新標準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至1000萬為特大城市。中國的超大城市目前隻有6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
比較而言,上述土地政策肯定會在這6個城市得到更嚴格的執行,這固然可以降低這些城市中心區的人口密度,減輕交通擁堵,有利於改善空氣質量,但必將抬高中心城區的房價,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中國應該承認“城鎮化不可能均衡發展”這一觀點和現狀,推動大城市化,這樣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房地產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