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取消1元紙幣”他們不願點破的真正原因是...

(2016-06-24 01:05:43) 下一個

“取消1元紙幣”他們不願點破的真正原因是...
近日,關於1元麵值的人民幣紙幣即將退出流通的消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消息的起因是,今年1月,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發布了一份工作動態,全文如下:

繼1角、5角券硬幣化之後,2016年山東省將在部分地市啟動實施“1元券硬幣化工程”,即自2016年1月1日起,率先在省內青島、棗莊、濟寧、臨沂、日照5個城市進行試點,停止向商業銀行投放1元券紙幣,轉由硬幣替代,並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選取煙台、泰安、威海、菏澤四市作為1元券硬幣化備選城市。2016年起,試點城市流通1元紙幣在經過消化後會轉為殘損幣進行銷毀,並逐步退出流通市場。

對於央行這一舉動,媒體分析認為有四大原因:

1、硬幣的流通壽命遠遠高於紙鈔;

2、1元硬幣的投放有利於自動售貨機、停車場自動收費機、地鐵和公交自動售票機的推廣應用;

3、有利於淨化現金流通環境,減少病菌傳播;

4、有利於節約自然資源。保護了製造紙鈔所需要的木材、棉花、淡水等資源。而且幾十年後金屬仍可收回重鑄,其原有的價值損失不多。

我的看法是,上述原因固然重要,但還有一大隱情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就是通脹。

中國在過去30多年裏貨幣發行速度一直偏快,M2增速始終維持在GDP增速的2到3倍的水平。比如剛剛公布的截至2月底的廣義貨幣M2增速為13.3%,而當前GDP增速可能隻有6.5%。

發鈔過快,自然就引發貨幣對內貶值。以我們的生活常識來做個判斷,我們就會發現,製作一枚1塊錢的硬幣,其成本很可能高於1塊錢;印刷1張1塊錢的紙幣,加上發行成本,其綜合成本也有可能超過1塊錢。

同樣虧損,但硬幣和紙幣的使用時間卻相差巨大。根據官方數據,1塊錢硬幣流通次數可達3萬次,流通時間平均30年,而1張紙幣平均流通300次,僅是硬幣壽命的1/100。同為1元麵額的硬幣和紙幣20年投入使用的綜合成本之比約為1:15。

1塊錢紙幣的20年使用成本是1塊錢硬幣的15倍,這大概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也是令人震驚的一個事實。

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央行發鈔相當於政府征收鑄幣稅。比如發行1張100元的紙幣,如果綜合成本是10元錢,那麽央行將獲得90元的收益,這相當於向全體人民征收了90元鑄幣稅。但在發行小額鈔票時候,由於通脹因素,央行需要倒貼,這就變得非常不劃算。

不願意做虧本買賣,才是央行取消小額紙幣的最根本原因。

不過相關報道也指出,1元紙幣徹底退出市場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時間,不會一下子停止供應。

其實,隨著技術的進步,小額支付通過IC卡和手機進行才是“人間正道”。不僅可以讓央行節省成本,也解決了找零和保存零錢的麻煩。

1塊錢紙幣即將退出流通的消息,引發了網友的懷舊,大家紛紛回憶自己小時候1塊錢可以幹什麽。在我的童年時代(1977年前後),在中國中部的一個小城市裏,1塊錢可以買30斤西瓜,或者買30多個冰棍(水果味的3分錢一個,奶油味的5分錢一個)。1塊錢,那時候是孩子們眼中的一筆巨款了。

中國的通脹雖然偏高,但跟越南、俄羅斯相比仍然是小巫見大巫。越南在20多年前還有分幣流通,但現在上一趟公共廁所需要2000元越南盾,給摩托車打一次氣也是2000元。至於俄羅斯的盧布,自1990年以來已經對美元貶值了1萬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