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孫悟空一路滅妖一路得法寶,為何未能一路用法寶?

(2016-03-28 01:31:15) 下一個

今天該講蓮花洞故事,還是照例簡單敘述一下劇情:
平頂山(不是河南那個)蓮花洞裏住著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他們有五件法寶:紫金紅葫蘆、羊脂玉淨瓶、幌金繩、七星劍、芭蕉扇。銀角大王假變受傷道士,用大山把孫悟空壓住,把唐僧攝到洞裏,又叫兩個小妖拿著葫蘆和淨瓶來吸孫悟空。孫悟空變化了一個老道士,用毫毛假變了一個葫蘆,騙兩個小妖說能裝天。把葫蘆、淨瓶騙到手。經幾次輾轉,終於把金角、銀角都吸到葫蘆和淨瓶裏,剿滅了妖精。上路後,忽然太上老君下降,說金角銀角是他的二位童子。葫蘆是他盛丹的,淨瓶是他盛水的,寶劍是他煉魔的,扇子是他搧火的,繩子是他一根勒袍的帶。討還了五件寶物,隨即帶二童子上天。
這一回之前,妖怪們的本領無非是靠硬打(黑熊怪)、法術(黃風怪)、幻化(白骨精),這次又多了第四個因素:法寶。今天就扒一扒法寶這件事。


法寶得和主人搭
其實要說法寶,《封神演義》裏的法寶比《西遊記》多得多。但是不得不承認,《封神》裏的法寶,太雜太亂,互相的關係又不明顯,所以就知名度來說,實在不如《西遊記》的法寶給我們的印象深刻。
比如說,猴子喜歡玩樹枝、玩棍子,就給他配個金箍棒。豬八戒蠢不拉唧的,就給他配個釘耙。青牛精是從太上老君那來的,使金剛圈當然再合適不過。賽太歲本來是犼精,正好脖子下麵有金鈴鐺。通天河的魚精從觀音那逃走的時候,順走了兩根花骨朵(隨意攀折花木,罰款),變成了雙錘。這就叫涉筆成趣,是《西遊記》的高明之處,比毫沒來由的亂牽扯強得多。如果改一改,豬八戒使劍,孫悟空使雙錘,那就不搭了。
所以配法寶和自己買東西一樣,是門學問。其實人也一樣。像貧道給我的IPAD配個套,超市小姑娘拿了一堆花花綠綠的,最後還是挑了一個純黑皮麵的。就是這個道理。


法寶不能隨意換
法寶一般來說,是屬於唯一的主人的,忌諱隨便換。這和戲台上“寧穿破,不穿錯”是一樣的。
比如《封神演義》寫火靈聖母這樣一段,就犯了好幾個忌諱:
火靈聖母的看家本事,是她的金霞冠,能現出十五六丈金光,她看得見別人,別人看不見她。然後招動火龍兵,一齊放火。她仗此勝了幾陣後,來戰薑子牙,取出一個混元錘,望子牙背上打來;正中子牙後心,翻鬥跌下四不象去了。薑子牙正在危急,廣成子跑來救駕。火靈聖母又放金光,誰知廣成子穿著掃霞衣,把金光一掃而光,然後用番天印打死了火靈聖母。
火靈聖母本來是善用火的,她不用本身的火元素,居然改用暗器,發了一個“混元錘”,這就有些奇怪了。假如這個“混元錘”是火靈聖母自帶的,倒也不妨。但要知道這個混元錘,本來是萬仙陣裏第三號人物烏雲仙的。
這錘厲害的很,先打赤精子,後打廣成子,都是完爆,最後把廣成子趕得走投無路,什麽時候跑到火靈聖母手裏來了?就算是她借的也不對呀。火靈聖母打倒薑子牙後,立即遇到的就是廣成子。混元錘這麽厲害,是可以打倒廣成子的,火靈聖母為啥見了廣成子反倒不放?廣成子用番天印打死了火靈聖母。繳獲了金霞冠(看來法寶並非主人一死就消失啊),但為啥不說同時收了混元錘?廣成子離開戰場,混元錘就丟在原地了麽?到底混元錘是一個還是兩個還是同名異物?是一件法寶還是一類法寶?書裏都沒說,這就是不周密的地方,所以換法寶會帶來混亂。


法寶不能隨意繼承
法寶換主人的另外一種形式,是前任主人失敗後,後任主人繼承。這個忌諱雖然不那麽強,比如電腦遊戲裏是可以繼承的,又比如關公可以繼承呂布的赤兔馬,但繼承多了也不合適。比如《封神演義》裏的楊任,他的法寶是飛電槍、神火扇、雲霞獸。但他被袁洪打死之後,這幾件法寶都哪裏去了?書裏都沒說,尤其是那扇子,一扇就冒火,看起來很好用的樣子。
當然,孫悟空搶了大禹的定海神鐵,楊過撿到了獨孤求敗的玄鐵重劍,這個就不算換主人。因為大禹和獨孤大俠都沒有真正出現過。
所以金角銀角這一回,孫悟空滅了金角銀角,獨得五件法寶,就一定要安排太上老君出來,blabla說一通道理,什麽這是菩薩考驗你們誠心啊。毋寧說這都是作者編出來的一個理由。其實作者不編,太上老君豈能自己冒出來?沒那麽多隱情,太上老君此行就是來收法寶的!
我們且看這一回的最後一場,當聽到狐阿七大王來報複的時候:
行者笑道:“放心!放心!把他這寶貝都拿來與我。”大聖將葫蘆、淨瓶係在腰間,金繩籠於袖內,芭蕉扇插在肩後,雙手輪著鐵棒,教沙僧保守師父,穩坐洞中;著八戒執釘鈀,同出洞外迎敵。
這真是“開外掛”的既視感啊!原著一百回看下來,貧道想沒有比這一段再爽的了!繳獲的道具,除了七星劍沒有外,全都裝備上了!從第一句話看,孫悟空也在意這些寶貝的。
然而好景不長,能讓猴子把這幾樣寶貝一路帶到西天麽?那還得了!這得設計多少節外生枝的劇情?考慮到多少克製這些法寶的因素,才能讓猴子不至於這樣開外掛,碰到危機又不至於忘了用?所以太上老君冒出來是必然的。他出來的目的,就是使孫悟空無法把法寶據為己有。有朋友據此推測菩薩或天宮的用意,那未免求之過深了。因為太上老君這個什麽考驗誠心的理由,聽起來十分的不靠譜。此前此後,再也沒有類似的情節與之照應。
法寶是神魔小說必備的梗,不寫才叫傻。但《西遊記》比其他小說高明的地方,就在於它都基本妥善地處理了這些法寶的來源和歸宿。我們看基本上,有法寶的妖精,一般都有後台。後台來了,自然就會把妖精連同法寶收走。在火焰山,沒有後台的羅刹女是這樣說的:
行者道:“那羅刹,你不走路,還立在此等甚?”羅刹跪道:“萬望大聖垂慈,將扇子還了我罷。”八戒喝道:“潑賤人,不知高低!饒了你的性命,就勾了,還要討甚麽扇子,我們拿過山去,不會賣錢買點心吃?費了這許多精神力氣,又肯與你?雨濛濛的,還不回去哩!”
然後行者問清楚永斷火根之法,望山頭連搧四十九扇,才還扇子。那羅刹接了扇子,念個咒語,捏做個杏葉兒,噙在口裏,拜謝了眾聖,隱姓修行。後來也得了正果,經藏中萬古流名。
這一段,是原著的一個特例。羅刹女沒有後台,但還是安排了強力法寶芭蕉扇的下落。就可以見到作者心思之周密了。假如孫悟空帶著這扇子上西天,路上碰上妖怪就來一扇子,豈不又是開外掛?這就是高明。
同樣是寫扇子。《封神演義》裏楊任死後,他的五火扇就沒了著落。是丟失了,還是周軍撿回去了?還是主人一死它就消失了?
法寶繼承的案例,也不是沒有,比如《封神演義》裏的定海珠。這24顆定海珠,本來是趙公明的。誰知道被叫兩個蕭升和曹寶的無名晚輩放了“落寶金錢”,凡是寶物就能打落,搶去了。這麽厲害的定海珠,居然怕落寶金錢,固然可怪。更可怪的是闡教的準boss人物燃燈道人把它要了去了。然後拿著它大殺截教門人。這已經是很不堪的事。但是也不對啊。蕭升先被趙公明用鞭打死,那金錢呢?難道被曹寶收了?這位曹寶在破截教的紅水陣的時候,死在裏麵。“隻剩道服絲絛在,四肢皮肉化為津”,道服絲絛都在,落寶金錢難道就不在了?截教何不將此金錢繳獲,重新來收定海珠?若說落寶金錢蕭升一死就無人會用,何以定海珠燃燈搶去後一直在用?所以法寶一旦發生繼承,總要出些問題,或者付些代價。這時如果沒有大手筆,是編不圓的。

法寶功能要明確
法寶的功能一定要明確,不明確就比較麻煩。比如葫蘆和淨瓶,有限定,第一是隻能裝1000個人。雖然未必裝得滿,但畢竟是限定。第二是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這也是限定。有了這樣兩個限定,其實就相當於給法寶劃分了等級、定了位,玩起來才有趣味。比如孫悟空就是改名者行孫,一樣被裝進去。這就是沒理解遊戲規則而失敗的好玩之處。
這裏不妨和《封神演義》比較讀一讀。
《封神演義》裏,也寫過幾個吸人的瓶子, 比如慈航道人的清淨琉璃瓶,是用來破風吼陣的,其實和紫金紅葫蘆、羊脂玉淨瓶一樣的功能,但是少了個限定,給人的印象就不深。
慈航將清淨琉璃瓶祭於空中,命黃巾力士:“將瓶底朝天,瓶口朝地。”隻見瓶中一道黑氣,一聲響,將董全吸在瓶中去了。 慈航命力士將瓶口轉上,帶出風吼陣來,隻見聞太師坐在黑麒麟上,專聽陣中消息,隻見慈航道人出來對聞太師曰:“風吼陣已被吾破矣!”命黃巾力士將瓶傾下來,隻見:絲絛道服麻鞋在,全身皮肉化成膿。
理論上來說,這清淨琉璃瓶除了用起來有些麻煩外,功能上比金角大王的瓶子厲害多了。不需要人答應一聲就吸人。但是為什麽給人留下的印象不深呢?就是因為少了限定,需要讀者去腦補它有效的條件。導致這個也厲害,那個也厲害,一首曲子全都是強音,結果所有的音符都淹沒在一片嘈雜中。
作為備胎的羊脂玉淨瓶
其實蓮花洞這一回,也有一些問題,就是金角大王的那個“羊脂玉淨瓶”。
金角銀角擁有五件法寶,這在整部《西遊記》裏可算是法寶最多的妖怪。但他們這五件寶,其實細分起來是有缺陷的:七星劍就是一件兵器,從來沒見產生什麽額外的效果。玉淨瓶和葫蘆的效果一模一樣,等於是個陪襯。真正體現了主人特色的,金角是芭蕉扇,銀角是葫蘆,九尾狐是捆仙繩。其實還是一對一的關係。所以他們哥倆注定了不能一起上陣。因為隻有一把七星劍。哥倆白占了平頂山這麽久,居然隻能輪著使一件兵器,天下有這麽窮的妖怪麽?
所以書裏銀角大王第一次出戰,是帶了七星劍和葫蘆的;第二次特意沒帶七星劍,隻拿了一個葫蘆(當然他以為是真的)就出來了。如果帶了七星劍,勢必會被猴子收去,金角再出場就沒那一段武打戲了!
所以我們看書裏寫金角大王的裝扮,並不是穿一身金色衣服,而是比著芭蕉扇給他設計的:
紅旗招展,跳出門來。卻怎生打扮:頭上盔纓光焰焰,腰間帶束彩霞鮮。身穿鎧甲龍鱗砌,上罩紅袍烈火然。圓眼睛開光掣電,鋼須飄起亂飛煙。
羊脂玉淨瓶天生就是個備胎!為什麽有了紫金紅葫蘆,又出來一個羊脂玉淨瓶?
我們一定要明確一點,任何法寶,都是作者編出來的。他編這樣一個寶貝,一定有他的目的。所以,且看看這淨瓶從頭到尾起過什麽作用,就知道為什麽會多出一個淨瓶了。
這裏麵最精彩的一場戲,莫過於孫悟空變老道士,和精細鬼伶俐蟲換寶貝。這篇故事裏有各種借用的痕跡,唯獨這一段故事一點沒有。所以這段故事最可能是這位寫手原創的。他設計一個裝天的葫蘆來換裝人的葫蘆。若小妖隻有一個裝人的葫蘆,那情節就不合理了。必須兩件換一件,所以原著裏說:
伶俐蟲道:“哥阿,裝天的寶貝,與他換了罷。”精細鬼道:“他裝天的,怎肯與我裝人的相換?“伶俐蟲道:“若不肯阿,貼他這個淨瓶也罷。”行者心中暗喜道:“葫蘆換葫蘆,餘外貼淨瓶:一件換兩件,其實甚相應!”即上前扯住那伶俐蟲道:“裝天可換麽?”那怪道:“但裝天就換;不換,我是你的兒子!”
這個淨瓶的出現本來就是為了情節發展的。如果沒有淨瓶,葫蘆換葫蘆,就不足以打動小妖了。
所以孫悟空把銀角大王裝進葫蘆,上門來挑戰,作者自己就借著金角大王的嘴把淨瓶開除了:
金角叫:“小的們,查一查還有幾件寶貝。”管家的小妖道:“洞中還有七星劍、芭蕉扇與淨瓶。”老魔道:“那瓶子不中用。原是叫人,人應了就裝得,轉把個口訣兒教了那孫行者,倒把自家兄弟裝去了。不用他,放在家裏。快將劍與扇子拿來。”
當然,淨瓶最後還用了一次,就是把金角吸了進來。但我們並不能說整場戲淨瓶就是為了吸最後一下出現的。這也未免太浪費了。所以,通觀整個故事,淨瓶就是用來當做添頭,換了一次假葫蘆而已。也就是說,淨瓶的出現是為了裝天故事服務的。

“先天寶”和“後天寶”
首先說明這兩個名詞是貧道自己定義著玩的,和通常所說的先天寶和後天寶不一樣。貧道意思是說:編故事的人的腦子,和我們的腦子也沒啥不一樣的。他一個時間內隻能想一件事情。所以,必然是有時候是根據不錯的寶物編一個情節;有時候是根據不錯的情節編一個寶物。
根據寶物編情節的,比如《封神演義》裏陸壓的飛刀葫蘆。這就是一個好寶物。葫蘆裏冒出一件東西,長七寸,有眉有目,目射白光,使人陷入昏迷。陸壓打一躬:“請寶貝轉身。”將人斬首。此前的各種神魔故事中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所以書裏根據這個寶物設計了很多情節,比如破烈焰陣,斬餘元,斬袁洪,斬妲己。其實這些情節也屬平常。換一個人,換一個斬法,也未嚐不可。又如混元金鬥,這也是一件厲害法寶,它有自己的邏輯:在明代,嬰兒初生是要先落在淨桶裏的。所以任何金仙,都抗不過混元金鬥。當然,混元金鬥又成了後麵闡教截教為敵的一個契機,這就是寶物和情節都照應到了。
根據情節編寶物的,就比如文章開始的時候提到的廣成子大戰火靈聖母。火靈聖母的看家本事是用金霞冠放出金光,使人看不見她。誰知廣成子穿了一件“掃霞衣”,把金光掃空,才用番天印打死了火靈聖母。這個梗就太硬了。因為這件“掃霞衣”好像是就是為了勝火靈聖母這一場才專門趕做的一樣。前麵也沒出來過,後麵也再也沒有出現過。有人說廣成子破十絕陣金光聖母的時候,穿過一件“八卦紫綬衣”,然而這件衣服卻是赤精子的,怎麽又到了廣成子身上?難道是臨時借的?它的作用是金光不能透身,並非掃除金光。
《封神演義》裏還有位龍吉公主,她可謂法寶眾多,比如:
話說羅宣正燒西岐,來了龍吉公主,將霧露乾坤網撒開,往西岐火內一罩。霧露者,乃是真水,即時將萬隻火鴉,盡行收去。羅宣大怒,將五龍輪劈麵打來。公主忙取四海瓶,拿在手中,對著五龍輪,隻見一輪竟打入瓶去了。火龍進入海內,焉能濟事?羅宣大叫一聲,把萬裏起雲煙射來;公主又將四海瓶收去了,將二龍劍望空中一丟,將敵手斬於火內。
除了四海瓶、霧露乾坤網、二龍劍,這位公主又有什麽鸞飛寶劍、白光劍、捆龍索、神鯨……算是《封神》裏法寶大戶。鸞飛寶劍砍過孔宣,白光劍砍過萬仙陣的許多人。然而這四海瓶、擁有“真水”的霧露乾坤網,竟然碰上火元素的火靈聖母不知為何忘記了用?難道這些法寶都是一次性的?所以毋寧說,這些寶物就是隨著故事發展,臨時捏出來的。連作者都忘了龍吉公主還有這麽多寶物!就像貧道每次去醫院都想不起帶病曆本,就得花五毛錢買一個,久而久之,家裏堆了一堆病曆本。龍吉公主的這些寶物,一會冒出來一個,就像是花五毛錢買來的,就顯得賤了。
比如龍吉公主的“神鯨”,和洪錦的“鯨龍”一樣,是類似充氣大黃鴨的一個東東:
洪錦被龍吉公主打敗,逃到北海,自思曰:“幸吾有此寶在身,不然忘了?”忙取一物往海一丟,那東西見水重生,據海翻波而來。此物名曰“鯨龍”。洪錦隻跨鯨龍,奔入海內而去。龍吉公主趕至北海,笑曰:“幸吾離瑤池,帶得此寶而來。”忙向錦囊中取出一物,也往海一丟,見水複現原身,滑喇喇分開水勢,如泰山一般。此寶名為“神鯨”。原是浮於海麵,公主站在上麵,仗劍趕來。
不得不說,這一段的情節還是值得稱道的,這就是傳統的女降男的情節。如扈三娘降王矮虎,樊梨花降薛丁山。但是作者水平實在不夠。他為了這個傳統情節,不得不編出好多法寶來搞相克。洪錦擅長的法術是“旗門遁”,和海洋並無關係,何以忽然冒出來一個“鯨龍”?先是“鯨龍”,後是“神鯨”。顛來倒去,估計實在是沒有什麽詞可編了。這就是情節推不下去的時候,隻好現編個法寶來推動。這已經是很不高明的寫法。但是編出這麽多寶物,總得有個收場啊!龍吉公主是死在萬仙陣裏了,但她死後這十來件法寶呢?包括她把洪錦擒回來,那兩隻大黃鴨呢?還在海裏漂著?這就叫沒法收口。
所以蓮花洞故事也應該是這樣:作者頭腦裏先有了一個裝天的葫蘆換裝人葫蘆的好玩情節,然後根據這個情節出發去配用的寶物。而不是反過來,先配好一堆寶物,再根據寶物去找情節。我們看書的時候是順著看的,但編書的時候一定是反著編的。
最後貧道想說:金角、銀角這幾件法寶,總的來說編得還是相當高明的。尤其是太上老君道出了來源:葫蘆盛丹的,淨瓶盛水的,扇子是扇火的,寶劍是煉魔的,幌金繩是腰帶。一方麵,這幾個法寶都不生硬,是從平時常用的東西化來的。另一方麵,也正好透露了各種小說戲曲中法寶的真實背景:無論多神奇的東東,大不過都是些從葫蘆、瓶子、雨傘、珠子、錘子、帶子這些居家日用的東西編出來的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