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16不要扯什麽創業 保住工作就是保命!

(2016-03-06 22:38:22) 下一個

2016,全球經濟與二戰前極度相似,不要去扯什麽創業!保住工作就是保命!智能製造能拯救全球經濟嗎?我們的未來又在哪裏?

  2月17日,為什麽國家發改委會辟謠"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今年春節,為什麽 "春運難"的新聞,破天荒地沒有大量出現?

  2月8日—12日,為什麽央視會連續播放大型紀錄片《中國人在非洲》?

  冰河已經開始融化,但經濟之堅冰卻越結越硬、並散發出逼人的寒意,一股大規模的"失業潮" 正向我們每一個人裹挾而來!

  2016年必將以"失控"為標簽注入史冊,當下,全球經濟已迎來凜冽的寒冬,各國央行正大開信貸閥門(一枝獨秀的美國也已有停止加息的跡象)、瘋狂給實體經濟注水,負利率政策更是頻頻祭出,變形的貿易壁壘也將紛紛加碼。

  當前全球經濟與二戰前相似

  但這一切注定是沒有用的!當下的全球經濟與二戰之前,無論表裏均其為相像——在缺乏革命性技術創新對全球經濟進行供需再平衡之下,為了擺脫災難性的產能過剩,在二戰之前的3年裏,全球有50多個國家啟動了本幣貶值。而就在今年春節期間,這一幕似乎重新開始上演,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紛紛暴跌的同時,日本和瑞典均已經將利率下調為負利率。

  坦白地說,當下的全球經濟還有什麽是不過剩的,鋼鐵、水泥、紡織、化工這些傳統產業就不用說了,就連新能源、生物醫藥、IT、互聯網+之類的所謂新興產業,當下也已呈嚴重過剩之勢。

  2016年,不要扯什麽創業!

  別的不說,以"互聯網+"為例,在過去兩年,中國誕生了數十萬個互聯網創業項目,而在這其中,有近3萬家成功獲得了天使輪投資,但能夠維持至今的事實還不足300家,最終能脫穎而出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可能最多僅有30家左右。算一算,"互聯網+"式萬馬搶過獨木橋,能夠成功過河的概率是多少,萬分之一!豈能說不過剩,事實上已經嚴重過剩!!

  在全局性產能過剩之下,資本迎來了寒冬,你還扯啥子創業!憑借一個創意、一個PPT就能忽悠到風險投資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是的,在這個所謂的"大眾創業"年代,形式上的創業門檻確實明顯降低,公司注冊改為認繳製了,隻要將你有點創意、做份項目計劃書,再拉上幾個小夥伴,大抵就可以免費入駐地理偏遠的各色園區孵化器。

  但是,你想過沒有,本來創業成功的概率就比出車禍還低,更何況當下的經濟形勢呢?

  2016年,保住工作就是保命!

  在經濟高速增長時代出後的80後、90後,對經濟蕭條沒有直接、甚至間接的感受,說白了,在蜜罐長大的80後、90後(相比60後、70後),大都沒有個體層麵的危機意識。

  但是,你意識到沒有,為什麽國家發改委會辟遙"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這說明事實層麵的"失業潮"已經暗流洶湧;為什麽今年春節沒有"春運難"的新聞?因為絕大多數製造業企業因為沒有訂單、因為嚴重虧損,早已在去年10月份提前對員工停薪放假;為什麽最近央視連續播放大型紀錄片《中國人在非洲》?個人想創業,個體想追逐夢想,企業想轉型,傳統產業想盈利,你最好去非洲,去亞非拉這些欠發達國家,那裏才有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不要說你從事的不是傳統行業,不是製造業,你要知道,中國經濟的基石是製造業——製造業的不景氣、以及向智能化轉型的趨勢,勢必會大麵積擠壓我國就業機會的半壁江山,在我國產業結構的組成中,製造業和包括文化產業、金融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曆來是"皮"與"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未來其他產業的就業機會必將受到嚴重擠壓,而80後、90後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與上一代人兄弟姐妹多不一樣,在就業空間遭受衝擊、就業壓力陡增之下,你還要上養老、下養小,這就是為什麽,我說,"2016年,保住就業就是保命!"

  智能製造能拯救全球經濟嗎?

  全局性產業過剩的全球經濟,正在期待有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創新,來拯救全球經濟,來啟動全球經濟供需的再平衡。

  但是,你如果了解經濟發展史的話,你就會明白,這一刻不會很快來臨,至少在3—5年不會出現。革命性技術創新的崛起、衍變和係統轉化需要一定的周期——從原始農牧時代過度到現代農業時代,其間整整化了近4000年,從農業時代切換到工業時代,又整整用了近400年,而從工業時代整體邁入當下的互聯網時代,又足足耗費了40多年。

  未來革命性的技術創新是什麽?一如鐵器的發明迎來了現代農業時代、蒸汽機和電力的發明驅動了工業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發明開啟了當下的互聯網時代一樣,未來革命性的技術創新,需要能夠重新開啟一個全新的經濟時代,並對當前的結構性供需失衡進行係統性的再平衡。

  包括政界、科技界和企業界,許多人將"革命性的技術創新"這個寶押在智能製造上。上個月在瑞士舉辦的冬季達沃斯論壇,其主要議題就是以"智能製造"為標簽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錯了,智能製造不可能拯救全球經濟,更不可能推動全球經濟供需的再平衡,為什麽這麽說,智能製造最大的優勢是提高生產率、大批量地取代人工製造,不僅無法推動全球經濟的供需再平衡,反而會加劇全球性大規模失業潮的來臨。

  你知道嗎?有全球最大代工企業之稱的富士康,通過工業機器人取代生產流水線工人,其昆山工廠去年裁員人數就高達5萬人,而且,這還僅僅是開始,去年底富士康還在大手筆投資機器人公司,以期進一步提升期智能製造的水平、並降低智能應用的成本。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當下智能製造的蔚然興起,未來必將碾壓許多人的就業機會,現在的工業機器人售價約為5萬美元,未來批量化生產之後,售價很有可能壓縮在2萬美元之內,這是什麽概念?以當下國內製造業企業的用工成本計,這意味著企業用機器人取代流水線工人,僅需要兩年不到即可全部收回投資,這還不算與之相配大幅降低的管理成本。

  2016年,就業不易,創業更難,請且行且珍惜!

  對於年輕人,我慎重建議,不要盲目創業,做好本職工作、並對自身的潛能進行充分挖掘,如果你能在未來2—3年內,不被職場淘汰,你或許已經稱得上優秀!

  我們的未來在哪裏?

  2016年,全球性產能過剩的一潭死水、無法求解,在各國互搏式的貨幣發水、負利率、變相貿易壁壘頻頻推出,且注定最終無效之後,全球地緣性的政治紛爭、尤其軍事紛爭,必將進一步加速升溫。

  事涉全球性的產能過剩,其最終的求解方案,要麽是軍事性的毀滅後再建,要麽是革命性的技術創新開啟供需再平衡的新時代。

  從局部來看,中國產能過剩的去處,隻有亞非拉,尤其是經濟落後、人口眾多的非洲國家,這就解釋了,為什麽今年春節央視會連續播放大型紀錄片《中國人在非洲》——2016年,你要想創業,你要想賺再多的錢,你想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非洲可能是你最好的去處!

  從全局來看,全球性產能過剩的求解,可能已經不在地球,而需要向太空去尋覓。人類太聰明、太勤奮、也太貪婪,在過去漫長的數千年裏,技術創新對人類文明的推進是正向的,而最近幾十年對人類文明的推進卻明顯是負向的。

  去太空尋覓破解方案,許多人可能認為遙不可及,更有人會認為是癡人說夢。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步,都是由極少數無畏的追夢者所推動的,140年前,正是有愛迪生對"人類之光"的追求,才開啟了現代工業的偉大時代,現在,最有可能擔此重任的是誰?我認為是埃隆 馬斯克!他能夠擔此重任,不是因為他是特斯拉的創始人,而是因為他創辦了太空探索公司(SpaceX),SpaceX作為全球首個能將宇宙飛船送上軌道的私人公司,在集成創新、市場化運作、以及其成本優勢下,未來極可能可以實現普通人飛往太空、移居火星的夢想。

  這一幕,或許我們還要等待太久,或許僅要10年、20年,未來,人類的未來,單純在地球上擠壓和互搏,已經沒有空間,唯有太空見!火星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wangtora 回複 悄悄話 隻能去非洲。亞洲都是鄰國,都與中國有爭端,且有日本插手。中南美是美國人的美洲,一個墨西哥高鐵就被趕回來了。非洲還有許多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GuoLuke2 回複 悄悄話 行行好,別再禍害非洲了
股聾 回複 悄悄話 外行提問:

有無可能以超大型勞務輸出型式?包原材料,勞工,動用全國過剩的產能。 還有,隻能去非洲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