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自身有難處還要海外放巨款 中國是不是窮大方?

(2016-02-21 21:49:01) 下一個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項目清單背後是龐大的融資需求。因此,滿足資金需求並合理設計方案是落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環節。而中國在資金解決方案上不僅貢獻了智慧,更拿出了誠意。但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部分地區基礎設施仍然不足、“融資難”依舊存在等背景下,國內一些人存有疑惑:自身融資有難處,還要海外放巨款,這是不是“窮大方”?海外亦對所謂的“中國動機”有各種猜測。

  專家指出,“一帶一路”它是一種追求共贏的合作框架和頂層設計,其源於相關經濟體與中國經濟的巨大互補性。“一帶一路”將為中國經濟拓展市場、均衡發展提供廣闊空間,也順應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規律。

  市場越大互惠越多

  假設A小鎮盛產魚子醬、B小鎮的烤麵包獨具風味,那麽當市場隻由A和B構成時,兩個小鎮的居民便隻能吃到魚子醬和烤麵包兩種佳肴。但是,當擅長做八寶粥的C小鎮也加入到這個市場時,居民們就有機會品嚐到3種美食,其“幸福感指數”會隨著市場邊界的擴大而明顯提高。

  事實上,“一帶一路”與“市場之手”在本質上深度相通。不久前,重慶市社科院在對沿線65個國家近10年的貿易大數據進行研究後發現,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互補性明顯大於競爭性,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目前中國國內企業亦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因此,如果國內企業要將產品打入更大的市場,“一帶一路”無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支撐和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經濟已進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去產能”“去庫存”等任務的完成並非要“一刀切”式地簡單銷毀生產線或產品,而是要對產能進行分門別類,在尋找國內消化渠道的同時,通過國際產能合作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讓富餘的優質產能和產品充分發揮作用、造福各方。

  國內建設並未荒廢

  那麽,中國為海外的“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大量貸款又應如何看呢?專家表示,中國經濟當前確實存在一定的短期壓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要“因噎廢食”,而應該從更宏觀、更長遠、更開放的角度來權衡整體利益。

  “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後其實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下行壓力、融資難等屬於短期經濟波動中的現象,而‘一帶一路’則是一個基於中國所處發展階段的長期對策,後者不會因前者改變,所以不能簡單地僅從資金這個表麵來看。”趙錫軍說,中國經濟已經由過去的輸出勞動力和產品開始向輸出資本和技術轉變,未來我們一方麵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其需要的產能和技術,以換取市場;另一方麵則繼續從發達國家引進相應的設備、技術、人才,最終形成一個貿易、投資雙向流動的態勢。

  種種跡象表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並未讓國內經濟建設有所荒廢。例如,四川、湖北、湖南、陝西、重慶、貴州、雲南、西藏等多個過去經濟相當落後的中西部省區,2015年不是在經濟總量排名中“更上一層樓”,就是實現GDP增速“逆勢上揚”。再如,截至2015年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50564億元,比當年11月底增加3465億元,一大批涉及信息電網、生態環保、糧食水利、交通運輸、養老服務等重點領域的項目紛紛落地。

  符合經濟升級規律

  於人,承擔大國應盡義務;於己,拓寬優質產品銷路。據估算,僅“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的60多個國家,就占全球總人口的2/3、全球經濟規模的1/3。與此同時,這些地區普遍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基礎設施建設正進入加速期,投資總規模或高達6萬億美元,很多領域的商機都十分廣闊。

  專家表示,“一帶一路”從根本上順應了中國經濟邁向更高水平、更加均衡的發展規律,不僅可以在傳統動能減弱時提供緩衝,為經濟邁向更高層次爭取時間空間;而且有利於改革開放從沿海到沿邊的拓展,塑造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

  “中國作為經濟大國,有責任與其他國家分享發展經驗、共享發展機遇,這也符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精神。沿線國家共同發展,世界經濟環境就會改善,中國亦將從中受益。”趙錫軍強調。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也指出,通過“一帶一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得到推廣並增加當地收入。“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將取代世界其他停滯的市場成為中國產品的廣闊市場,中亞地區則將成為全球經濟的核心區,而不再是邊緣地帶。他認為,如果“一帶一路”未能成功,那將不會是全球經濟的好消息。
轉播到騰訊微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