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是個中國人,應該覺得從鄧小平時代開始,大家的日子比毛時代好多了。就算是高幹子弟,也應該比那時候要好。毛時代,他們最好的前途也就是當個兵,可以不去插隊而已,而現在,可以出國,也可以在國內當花花太歲。鄧小平在80年代一邊鎮壓“三種人” ,恐嚇老幹部,“三種人”當權,要把他們再打倒,一邊自信地說,人們的生活變好了,就不會願意再回到過去了!
老鄧做夢也沒想到,他死後不到30年,最不可能是“三種人”的習近平繼承了大位,做了他最害怕的"三種人’所能幹的最壞的事。那些受到鄧時代恩惠的人,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被變了軌,敢怒而不敢言,或不敢怒也不敢言。不但一般的平民百姓如此,連那些在改革開放下從政了幾十年的老幹部,也是如此!
曆盡文革的痛楚,那些毛澤東的同輩人做過總結和反思,為什麽中共會容忍毛澤東發動這樣一場動了黨的根基的無法無天的內亂。陳雲指出,對黨的教訓是,黨沒有和毛澤東進行堅決的鬥爭,如果中央除了毛主席外都是彭德懷,那麽局麵會不會有所不同?
鄧陳等人製定了一些政策,製約以後的領導人。但實踐證明,這些政策並不能阻止野心家,也不能使黨內充滿“彭德懷”。黨紀如同虛設!現在事已至此,習近平要再當政至少十年以上已成定局。現在該研究研究他的腦瓜裏到底裝了點啥,他今後會幹什麽事?
習近平比我大十幾歲,屬於紅衛兵一代,那一代人所受的意識形態教育, 我很熟悉。而對習近平思想有很大影響的王滬寧,其思想成長於80年代,又到國外去過一段事件,崇拜日本武士道,欣賞納粹,反感美國自由主義和嬉皮士。我研究過他的著作,除了對自由主義挺受用外,其它方麵能和他感同身受。因此,分析一下他們的思想,可能對預測習獨夫以後的施政有幫助!
紅衛兵一代的思想,可以從薑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都梁的“血色浪漫”中管窺。他們的理想天國,其實並不是毛的“廣闊天地”, 而是斯大林的蘇聯。50年代,蘇聯在中國的影響力非比尋常,3/4的電影都是蘇聯的,蘇聯的發達和富裕也被吹上了天,“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盡管後來毛澤東反蘇,但被洗腦的俄粉們一往情深。他們唱的是俄蘇歌曲,穿的是56式軍裝,56式的標準是很高的,據我父親說,將校呢的毛都是從蒙古進口的而不是後來的人造毛,皮帶是哈薩克進口的,肩章上是真的金絲。紅衛兵最時髦的服裝是將校呢的大衣和皮帽。小孩們最興奮的時刻,被描繪為好像“蘇聯紅軍攻入了柏林!”(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台詞)。 所以,當蘇聯崩潰時,習近平們痛心疾首!他們認為,蘇聯比美國強大完美,隻是人們的初心被腐蝕了,才失敗了。既然蘇聯曾經那麽完美,我們也可以做得更完美!因此,他們的經濟政策,將是國家導引的“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不容置疑的!
鬥爭哲學是紅衛兵們最dominant的意識形態。中共的政治洗腦是精巧的,我在中國從中學到研究生上了快20年的政治課,要拿到高分並不容易,需要很強的邏輯能力和辯證能力。現舉一個例子,高中時考試有道題,“金錢是愛情的基礎,試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這句話”。 這明顯是個政治不正確的話,通常要證明它錯誤,但我卻試圖去正麵理解它,我是這樣答題的:物質決定意識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金錢是物質,愛情是意識,因此金錢決定愛情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因此美好的愛情能使人更富裕,不好的愛情使人貧窮。我的政治老師還是挺開明的,給了我高分,還表揚我,說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就是不受常規觀念的影響,而從原理出發,來得出自己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就是這樣,布熱津斯基說,它不僅能讓普通民眾理解,也能使得高深的學者入迷。鬥爭哲學源於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辯證"理論的核心,對立統一學說。所謂對立麵的統一和鬥爭的規律是宇宙萬物的根本規律,事物發展的原動力來自於矛盾即鬥爭。馬克思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對對立統一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決定著社會發展必然沿著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直至共產主義社會發展,就像牛頓力學一樣精確。被鬥爭哲學訓練出來的人,會習慣於鬥爭,也善於鬥爭。
以我為例,當我第一次約會時,我把她看成鬥爭的對象,信奉“鬥爭使愛情發展"的信念。當她耍脾氣時,我耍得更厲害,結果還是她先服軟了,這更使我相信鬥爭哲學的可靠。婚後,我們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她提拔當了科長,就有點看不起我了,我就轉業去了外企當總管,婚姻關係才重新得到平衡。類似的,在工作中,非常習慣把同事,上級,下級當作是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我們是既合作又鬥爭的。需要鬥時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
因此,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那麽重視鬥爭,是那種被中共洗腦出來的人的習慣思維。毛深得鬥爭哲學的精髓,他一生都在鬥爭,“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習以毛為師,對鬥爭的領悟,青出於藍勝於藍。十年前他上台不久,即強調敢於鬥爭,要求全黨有鬥爭精神,後來成為核心,更把鬥爭掛在嘴上,成為中共的“聖訓”。雖然鬥爭是中共原色,然而,在過去十年,他特別把這個在胡時期處於休眠狀態的鬥爭精神激活,原因在他改造中共的宏偉計劃,這勢必會激化原來處於平衡態下的各種矛盾,要達到一種新的平衡態,就須經曆一個殘酷的鬥爭過程。中共過去表麵上風平浪靜,但水麵下是波濤洶湧,習所以能將各派係收拾得服服帖帖,可以解釋為他的鬥爭精神、鬥爭意誌比其同僚強,鬥爭手腕和權術比他們高明。
習也將中共的鬥爭精神發揚光大,運用於外。他放棄鄧的韜光養晦方針,固因中國國力到他手上累積壯大,再想像頭大象藏在樹後很難,但他主動出擊,以鬥爭 精神處理對外事務,重塑外部環境,有很大關係。鬥爭精神引起了美國和西方的警覺,讓美中衝突提早到來。外部環境的惡劣,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圍堵的加強,又進一步強化了他的鬥爭精神和對全黨的鬥爭要求。
可以預見,在今後的日子裏,國內外會不斷發生鬥爭,而不是胡錦濤所倡導的和諧社會。按習近平的思維慣性,隻有鬥爭,才能達成新的平衡。外交上也會更多地以戰狼示人。
不安全感。很多獨裁者都有一個窮困潦倒的童年,混蛋而暴力的父親,如希特勒,斯大林和毛澤東,這使得他們對別人充滿敵意和警惕,害怕再被推入那種悲慘的境地。習近平的不安全感,很可能來自青少年時期作為“黑五類子弟”的經曆,包括他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時光。父親在中共元老中被過早打倒(文革前的1962年),讓習尚未成年即體會到失去特權的滋味,成長環境的不友好養成了他時刻防範人的心態,在梁家河的七年是孤獨和無助的,他之所以一次次被拒絕仍要一次次申請入黨,就是要尋找權力保護,得到認可,擺脫受歧視處境,根本不像他後來發達說的那樣。此種兒時的心理創傷在一個人成年後會帶到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成為他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
習近平除了受個人經曆和紅衛兵一代思維的影響,還受到政治局裏的理論家王滬寧的影響。王在其一本名為《美國反對美國》的書中指出,,美國麵臨著“不可阻擋的危機暗流”。美國社會的細胞是個人,而現代美國自由主義的核心是激進的、虛無主義的個人主義。同時,一切事物都商品化,腐蝕了社會,導致嚴重問題。最終,虛無主義成為美國方式,這對文化發展和美國精神是致命的衝擊,由於這種態勢的發展,美國的價值體係正在衰落,整個民主體製也在受到巨大的衝擊。他在書中問到“如果價值係統崩潰了,社會製度何以為續?”。這個純意誌論的結論提示,似乎隻有全社會集中意誌,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而不是虛無主義(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才是社會繼續存在和發展的保證!王也是個法西斯主義者和民族主義分子,特別推崇納粹的領袖決定論和意誌學,也對日本敢於反抗白人的創舉敬佩得五體投地。作為非習近平嫡係的理論家,他能以高齡連任常委,說明他和習近平成了spirit mate,三觀一致!
王滬寧對習近平說,他當年在美國看到的問題也接踵抵達中國。共產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迅速把中國轉變為地球上經濟最不平等的社會之一。它現在的基尼係數約0.47,中國最富有的1%的人口現在擁有全國31%的財富。但中國的大多數人仍然相對貧窮:大約6億人靠每月不到1000元的收入維持生活。與此同時,中國的科技巨頭建立了比美國同行更強大的壟斷地位,市場份額往往接近90%。中國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畢業等於失業”成為一種社會流行語,而且失業隊伍還在不斷擴大。年輕人湧入城市尋找工作,農村地區開始沒落。在城市裏,因房價太高,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同時,中國社會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危機,受傷的人倒在地上無人敢扶,因為害怕被訛詐。
如果從民主選舉、新聞自由和尊重人權的角度看,中國從來沒有自由化;但在追求現代“消費者”的根本自主權上方麵,中國已經徹底自由化。不過,這更像是王滬寧的噩夢,中國現在被虛無主義的個人主義和商品化所吞噬。根據2009年維基解密的一則信息,習近平的一個老朋友透露,習近平和王滬寧一樣,“對中國社會全方位的商業化感到厭惡,隨之而來的是新富豪、官員腐敗、價值觀、尊嚴和自尊的喪失,以及毒品和賣淫等道德敗壞。”
王滬寧現在似乎已經說服了習近平,他們別無選擇,隻能采取嚴厲的行動來阻止西式經濟和文化自由資本主義對社會秩序的生存威脅——這些威脅跟那些禍害美國的威脅幾乎相同。於是習近平發動了“共同富裕”運動。他在1月份宣布,“我們絕對不能讓貧富差距擴大,”他並警告說,“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係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雖然共同富裕運動因為受到一些阻力暫停,但它的複燃隻是時間問題。
另外,中國一些理論家又提出了德國道路。美國有很多虛的行業,像娛樂業,金融業都很發達,但製造業卻被掏空了,不但製造低端品的行業都轉移到了外國,連芯片製造也是。而德國的製造業依然是工業的重心,這樣的社會更紮實。因此,習近平要下決心減少虛的行業,而轉向實體經濟。
以上幾個因素加起來,可以看出習近平腦瓜裏裝了些什麽,也可以預測他要怎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