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保留版權
學琴是個苦差事,孩子需要在懵懂的年紀掌握這個年齡段無法理解的技巧。靠的就隻有大量枯燥的重複練習。練習,老師反饋,練習去修正不完美的地方,這種反複的過程,直到完美。
不少孩子堅持不下去,學琴中途放棄了。有的人說:這是家長的原因!孩子們都沒有自製力,隻要家長能夠咬緊牙關,孩子就有機會繼續學習下去。
今天我感覺這句話隻說對了一半。為什麽?請容我開一個腦洞。
生理學家們曾科普過人類喜歡吃辣椒的原因。要知道,“辣”並不是“酸甜苦鹹”那種人類能夠通過味覺(味蕾)來感知的。辣實際上是人類身體對“辣椒素”形成的一種“疼痛反應”。這目前應該是一種“共識”了。那麽為什麽這種“疼痛反應”反而能夠讓人類產生“快感”呢?這就不得不稍晚討論一下人類對“痛苦”的一種天然補償機製。
當“辣椒”進入人體消化道,首先由於“辣椒素”的刺激作用,人體自然而然產生“灼熱感與疼痛感”;人類身體的交感神經與代謝係統也同時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消化係統會加強活動,力爭快一些把產生疼痛感的辣椒素代謝出去。同時這個過程也促進了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神經係統會對這種輕微的“疼痛感”做補償,分泌出大量會引發人類歡愉的“多巴胺”。由於機理都是經由人類交感神經係統自發控製,我們人類隻負責享受其中的“辣得過癮,胃口大開”。
這個補償機製不僅僅反應在吃辣椒上。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一道數學題,如何絞盡腦汁也做不出來。後來經過數小時努力,終於靈感迸發,理清了思路。那種興奮,常給人一種欣喜若狂的感覺。這也是因為長時間解題過程中積累的“痛苦”,強化了最終大腦對多巴胺的釋放,讓人類最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我相信,學琴的路上也是一樣。從生理本能來看,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如果階段性“痛苦的努力”沒有得到“足夠多巴胺的回報”,就很可能會產生堅持不下去的感覺,引發最終放棄學琴。
至於解決方法,我可以提幾條不靠譜的:對孩子可以多幾句表揚;監督孩子練琴的家長可以嚐試吃點兒巧克力增加幸福感(捂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