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香港能何去何從?

(2018-01-09 17:46:18) 下一個

本文是作者原創,引用或轉載,請注明出處。

自改革開放到整個90年代結束是香港的黃金時期。憑借著與內地經濟文化水平的巨大落差;成熟的金融體係;進出口以及門戶優勢,香港成為內地羨慕,效仿,追趕的榜樣。

但這種情況從2000年開始逐漸起了變化。深圳的建立導致香港本土製造業北上。這是由勞動力成本和物流渠道決定的(深圳工廠的產品可以不必報關直接銷售內地大市場);另外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發展,伴隨著上述地區的大工業化,香港本土的服務行業也紛紛前去入夥。

第三產業本來是伴隨第一第二產業而生的,失去了本土的製造業,服務業良禽擇木而棲也實屬必然。那麽,失去了這些香港還有什麽?

香港依舊是金融業的老大,沒錯,但正在被依托大陸,更有潛在資源的上海趕上;香港還有製度優勢,法製,廉潔。但大陸有市場,機會,成本,並且也在不斷完善製度改革。

在一個社會蓬勃發展的時期,一切反對的聲音都淹沒在繁榮的背後。而當突然意識到經濟停滯了,一個浮躁的社會便起了喧囂。占中,流血事件,春節騷亂,無不反映出這一點。

一個人在遇到困境的時候,常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香港也是一樣。去大陸化,獨立,中央壓迫,種種提法。很少聽到客觀的分析,從自我找原因。那麽香港經濟為什麽出現停滯?又怎麽能走出停滯呢?

就如本文開始所介紹的,香港走到如今的地步,是大陸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近些年大陸積極發展過程中,香港人沒有及時預見到今後的問題,依舊保持著過去的體係模式,而今隻是問題暴露出來而已。並且,如果要怪罪的話,也應該怪罪香港執政者,香港的知識分子。是他們沒有提前考教,規劃。怪罪大陸政府是毫無意義的,雖然香港已經成為大陸的一部分,但從一國兩製出發,大陸政府也不會有意願犧牲自身的利益去努力發展香港經濟。其對大陸來說,維穩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說,香港需要李光耀之類的人物來領導走出一條新路。可惜的是,這也可能僅是想想而已。李光耀這種百年一現的人物憑什麽出現在香港?香港不能像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存在,憑什麽能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去實行香港特殊的變革?鄧小平已經作古,中央政府還能不能出現鄧公這樣魄力的領袖?一切未明,一切又盡在不言自明。

所以說,如果香港的今後是以正常的曆史規律打開的話。可以說,香港可能會停滯,可能會慢慢衰退到某一個階段,但香港不會崩潰。因為 香港人是勤勞的,聰明的,有幹勁的。隻要有勞動的意願就不會受窮,雖然也可能不會更富有。

曆史上絲綢之路上的很多城市都會是香港很好的例子和借鑒。像薩馬爾罕 ,多少城市隨著大勢變化而繁榮,衰敗或者變得默默無名。香港又會是哪一個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