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怎樣看待那些有違常識的社會現象

(2018-01-09 17:42:50) 下一個

怎樣看待那些有違常識的社會現象

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或引用請注明出處。

按照慣例,午飯的時候辦公室裏麵的幾個中國人又座到一起侃大山。內容無它,無非是孩子、房產股票、花園種菜、新聞熱點。今天的午間話題是慈善。

一個朋友曝光了本地(加拿大)慈善組織的內幕:據在慈善組織內部做會計的朋友親口講述,每年年底,該組織會把該年沒有花完的善款按比例發給員工手裏。

當時就有在座的同事表示不相信,“善款理應專款專用,慈善組織的員工工資都是固定的,這樣做那每年的audit怎麽應付?”

一方堅持這是可以信賴的朋友所述,一定是事實;一方堅持這有違常理,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作為一個理工科出身的孩子,我總有一種追根朔源的衝動。坐在每天下班回家的火車上,我不禁沉思,在信息分享這麽方便的今天,身邊為什麽還有這麽多有違常識的現象出現?這正常嗎?是人們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批判精神越來越強,反而越來越看不清身邊的世界了嗎?

前兩年中國國內曾有這麽一個新聞“湘潭產婦手術台上死亡”,講述的是產婦術後大出血,醫護人員不作為,重大失誤,為了逃避責任醫生和護士集體玩失蹤。還有一則“渾水泡麵”新聞反映某個搶險救災部隊因為條件限製,隻能用泥水燒開泡方便麵吃,還配上了戰士們吃麵的圖片。雖然這些新聞都是由專業記者和新聞機構發布,但後來經過調查,各自都有其不實之處。前一個事件醫院完全按照醫療程序搶救,沒有明顯失誤。家屬衝進手術室時,醫護人員正在休息室,並非“全體失蹤”。寫報告的記者明顯隻了解了一方之言;後一件事件是因為記者沒有做詳細的了解,解放軍戰士用來煮麵的是普通的自來水,但是因為放了消毒藥片而顯露出不同的顏色。

類似的事件也同樣出現在加拿大,比如曾經在華人社區熱烈討論的士嘉堡慈恩醫院華人產婦先後死亡的事件。因為醫院以保護醫護人員的角度出發,拒絕向社會公布具體的細節,但隨著時間的沉澱,逐步傳出消息說兩名去世的產婦都屬於有慢性病的高齡產婦,其中一位的所有家人還都在中國,沒有人陪護。再加上最後患者家屬與醫院的醫療事故仲裁也失敗了。按照常識估計,這個事件的原因便也比較明晰了。

還有一些時候,我們所認知的“常識”,或者說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本身便是錯誤的。比如說“人腦隻用了不到 5%” 的說法”,是源自20世紀處神經科學剛剛啟蒙的時期,生物學家的錯誤認識。在科學界這個錯誤觀點早已被更正,但為什麽在社會上還在大量流傳呢?主要原因便是如“腦白金”之類的商家在主動利用這個概念來推廣自己的產品能夠“開發更多的大腦”,來欺騙消費者。

另外如電腦屏幕有輻射,看完之後一定要洗臉;手機輻射大,一定要放在遠離腦袋和心髒的位置,不然會患腦瘤和心髒病等等。真實的情況是過去的CRT顯示器啟動時對灰塵吸附比較大,需要洗臉還勉強有一點道理,現在大家用的都是液晶屏幕,要是輻射都達到對人有害的地步,那早就不允許生產了;手機輻射的事例更是無稽之談,早就被證偽了。

這樣的話,難道是有違常識的事件都是假新聞,需要被證偽嗎?也不盡然。

去年,今年的熱點“王娜娜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參加工作”的事件,“常州外國語學院毒地”事件。雖然人們直觀感覺到其膽大妄為到非真實的程度,但他們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前者是張瑩瑩利用戶籍係統,教育係統,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和製度上的漏洞,把自己完全COPY成王娜娜而達到目的;後者雖然最後的處理結果沒有還沒有公布,但與常州市主管領導的惜一切代價發展經濟的觀念不無聯係。這些事件,經過曝光,民間觸動,政府跟進,製度調整,最終都會成為社會正麵的東西。

同時,有些時候存在的,就有其合理的原因,盡管我們暫時可能還不能理解。

比如安省政府每年都要公布陽光名單(年收入超過10萬的公務員名單),名單裏麵除去各個機構首腦,其他多為警察或者消防員。在平均工資5-7萬的社會,有人質疑警察和消防員拿高工資的合理性。但是如果設身處地為這些職業著想,拋開需要具備很強的身體素質不談,有多少人願意從事一個需要不定期三班倒的生活;不間斷地接觸社會黑暗麵,把自身置入危險中的生活呢?既然很多人不願意也沒可能去做,他們拿高一些的工資是不是也是合理的呢?

當然在我們的陽光名單裏麵還有比較奇葩的個別TTC的售票員的年薪超過10萬,這個也是多倫多民眾詬病公交係統的主要問題之一。畢竟一個隻需要收錢,買票的工作,哪怕是小學文化程度就可以勝任,有何理由拿高工資呢?的確,當新聞曝光後,公交係統的管理人員也意識到了這點。但是加拿大模式的處理方法還是能引起人的思索。資方並沒有馬上降低售票員的工資,或者調整崗位之類的舉動,而是研究並轉而采用自動售票機和一卡通的方式售票,這樣隨著今年新的售票方式的逐漸采用,這種畸形的高工資大概也就會從陽光名單中消失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