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洋務運動之後,中國將會發生些什麽變化

(2018-01-09 16:58:02) 下一個

本文為原創,引用或轉貼請私信。

 

注意:本文觀點與目前公版曆史教科書中差異較大,請18歲以下並準備參加中考、高考的同學們審慎閱讀(最好別讀);其他讀者請批判性閱讀。

筆者對中國的近代史,包括洋務運動等等曆史事件的看法與主流思想不同。在此,利用這次征文的機會,把筆者不甚成熟的觀點拿出來以供商榷。

首先,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當權政府首次對社會經濟,政治,軍事的一次大的變革和嚐試。盡管軍事上吃了敗仗,但洋務運動幫助中國在舊的社會結構中建立了現代銀行體係、現代郵政體係、交通體係(鐵路)、工業體係(礦山、工廠)、現代教育(新學)、現代軍隊(新軍)。另外,經過洋務運動中國與國際開始接軌,國外的新思想、新製度、海外留學的學子,無不給中國的社會注入新的風氣和活力。這都是日後進一步實行變法新政和憲政政策的基礎和動力。

其次,是誰在洋務運動之後繼續推動中國社會進一步變革?

是光緒,是慈禧,是袁世凱。清政府既洋務運動之後,為了維持政權的長治久安,又接連進行了若幹對社會變革的嚐試(包括對國內國外政策/策略的變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到的打擊和教訓讓慈禧和光緒意識到中國隻有從君主專製轉變到西方的君主立憲製度上,才有可能維係大清帝國,讓中國重新走向繁榮。於是才有了下麵的曆史事件:

1902年,清政府罷科舉,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

1903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

但是很可惜的是,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後先後駕崩。清政府再沒有人有能力用強有力的政治手腕控製已經權力很大的各行省總督,讓剛剛取得初步成果的立憲過程毀於一旦。

然而,曆史還給了中國第二次機會,讓一直主導新政的袁世凱成為民國第一任總統。在總統任職期間,他延續在前朝當政時的改革思想,關注發展民族資本經濟,對外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同時,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組建國會(議會),製定民國第一部《憲法》。作為當時國會的第一大黨(國民黨)的領袖 - 宋教仁,當仁不讓要作為民國臨時總統的盟友,要一起完成這項創舉。

但很可惜的是,宋教仁於1913年遇刺身亡。國民黨的領導權力轉移到支持激進革命的黃興、孫中山等人身上。國民黨與袁世凱的政治觀念越走越遠,關係急劇惡化。最終導致發動親國民黨和反袁的軍閥發起二次革命,斷送了近代史上最後一次避免分裂的機會。

其後,袁世凱修正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認為有著千年君主統治曆史的中國社會應該更適應當時最流行的“君主立憲”製度。進而於1916年宣布立憲稱帝,建立洪憲(洪揚憲法之意)中華。事後也被證明為不合時機的嚐試。

那麽,誰是導致中華民族近代喪權辱國、分裂、內戰、被侵略、被蹂躪的最大的罪人?筆者的看法不是滿清政府,不是袁世凱,而是黃興、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這些激進的革命黨人,在立憲的最關鍵時期,不顧憲政需要一定的過程和時間去摸索,磨合。不和適宜地強調“共和”。而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剛剛萌芽,社會結構完全不具備共和的基礎。最終導致各省自行其是,分裂,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時代。

一般說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型的國家,哪怕是由一個執政能力較弱的政府領導;隻要國家是統一的;哪怕國家相對落後;哪怕軍隊戰鬥力弱,經常吃敗仗;但中國的人口和國力在那裏,西方列強隻能一小口一小塊去吃,而沒有能力去整個吞下去。

恰恰是辛亥革命導致了近代中國陷入了民族分裂的深淵,以致於在麵臨日本侵略的時候,中國沒有一個政府能夠凝結全國的力量抗戰,戰場上節節敗退,無數老百姓成為亡國奴。

相對於抗戰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十幾年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同樣是中國軍隊,麵對更先進的軍隊組織,更先進的武器裝備,挾著二站最大戰勝國和掌控原子彈武器的威懾,卻打得對方最終不得不以求和作為收場。為什麽中國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家和強有力的政府,答案呼之欲出。

筆者曾經幻想過如果自己生活在抗日戰爭時期,同蔣介石一起躲避在陪都(重慶)。那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陰暗、最沒有希望的年代。中國在經曆了曆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滿清王朝)之後,再次陷入分裂,然後再次被異族占領、淩辱。就像同一個曆史年代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一個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國身份,存在於世600多年。最後在西方列強的攻擊下崩潰、分裂,最好的結局就是最終保存了民族的種子,能夠以一個中等國家存在於世。但是,當時的中國能夠有這樣的幸運嗎?日本,或者其它西方列強會給中國這個機會嗎?筆者想,當時中國普遍的看法應該都是悲觀的,像非洲的馬裏帝國、桑海帝國、美洲的印加帝國,最終很可能隻存在在後世的曆史教科書裏麵。

曆史最終還是給了中國以機會。在中國被世界徹底拋棄之前,讓中國共產黨統一了中國,在最危急的關頭讓中國的曆史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所以筆者常常在想,近代的中國是不幸的,但49年中國能過回歸大一統,又是中國的大幸。


那麽,如果曆史能有例外,在另一個平行的時空,又有可能發生什麽呢?

公元2016年11月7日。作為一個高中生的我,清晨匆匆起床,乘坐校車趕到學校。

第一節是曆史課,老師讓大家拿出課本,說是:“讓我們把中國的近代史脈絡在整個溫習一遍。”

我無聊地翻開課本,眼睛卻瞟著鄰座女同學在偷偷瀏覽的八卦雜誌。裏麵充滿了對王室新聞/緋聞的炒作。

洪憲中華建國100周年,女王袁詠儀發表講話,國人更將在全國舉行至少5500個派對以示慶祝。

新浪網為您聚合有關洪憲中華皇室的最新最全新聞資訊:洪憲中華女王堂弟公開同性戀身份;北京溫莎城堡:走進皇室的後花園(圖集);袁和平小王子參觀空軍基地“試駕”飛機,酷! ;王室爆“爭孫”醜聞傳兒媳邱淑貞與親家母不和,本報訊據美國媒體報道, ...

爆料洪憲中華王室內幕的前女王新聞秘書. 2014年,女王袁詠儀二世新聞秘書穆嘉比出版個人回憶錄《為女王工作的日子》,披露許多涉及皇室的秘聞....

據悉,女王袁詠儀二世,將把王位傳給袁崇煥王子而非袁闊成王儲。 ... 女王今年二月將繼位滿64年,接近中國曆史皇室曆史紀錄,成為在位最久的君主,也讓兒子袁闊成王子成為等待繼位最久的王儲之一。

大家注意啦,下麵是考點。曆史老師的一聲高呼又把我的注意力放回了課本上。隻見老師的PPT上勾勒出中國近現代曆史的主要脈絡。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0—1842)。

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英占香港島,開放五口通商。

1843年,中英簽訂《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同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訂立。

1851年,清鹹豐元年,太平天國起事。

1853年,太平軍攻入南京,改名天京,定為國都;並頒《天朝田畝製度》。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爆發。英法聯軍侵華。同年,太平天國內訌,天京事變。

1858年,英法聯軍攻陷大沽,清廷與兩國簽訂《天津條約》,又與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攻陷北京,簽訂《北京條約》。

1861年,鹹豐駕崩。辛酉政變,慈禧太後執政。同年,洋務運動(1861-1894)開始,創辦軍事工業、實業,編練陸海軍設西式學堂。

1864年,太平天國敗亡。同年,中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

1883年,中法戰爭(1883-1885)爆發,簽訂《越南條約》,法占領越南。

1888年,清廷建立北洋水師,加強軍備,鞏固海疆。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爆發。同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遼東半島。俄法德三國幹涉還遼。同年,洋務運動宣告終結。

1896年,《中俄密約》簽訂;此後列強紛紛在華租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

1897年,德國強租膠州灣;沙俄占旅順及大連。

1898年,6月,光緒帝在康有為等推動宣布“戊戌變法”,同年9月,慈禧發動政變,變法失敗,又稱“百日維新”。

1899年,義和團興起,在山東各地殺教士、教民。

1900年,6月21日,慈禧對全世界宣戰。8月16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列強十一國簽訂《辛醜條約》。清廷下令籌劃新政。

1902年,清政府罷科舉,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

1903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

1906年,"正式立憲",確立君主立憲製,光緒皇帝作為第一任立憲君主,確立滿漢兼顧的內閣。同時各省抽調代表組成國會,開始製定立憲憲法。

1907年,形成以大官僚、大型企業主、地主、買辦為主的國會,並通過了《憲法》。實行韜光養晦政策,盡力維持國內穩定,努力發展本國經濟,提升教育與科技水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立憲大清加入協約國行列,趁機收回被占的同盟國租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光緒帝、慈禧太後先後駕崩;宣統帝即位。

1921年,漢強滿弱,滿漢矛盾加深。袁世凱發動宮廷政變,滿清君主 - 宣統帝宣布退位,清朝徹底結束。同年,袁世凱宣布稱帝,國號洪憲,繼續實行君主立憲製。並宣布重組國會,宋教仁任總理,並修改憲法。蒙古、西藏等省宣布獨立,隨即被洪憲政府軍隊武力平息。

1926年,袁世凱駕崩,長子袁克定即位。國家權力已經掌握在以內閣總理為首的內閣和國會手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主要國家全部卷入戰爭。中國與日本組成中立聯盟,日本提供技術,中國提供原料,為歐洲戰爭國家生產多種軍用、民用產品。戰後,中日兩國因此極大的提升了本國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化水平,正式走入發達國家行列。

注:上文部分摘自《維基百科》相關條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