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僅限站內轉載,站外轉載請私信聯係作者。
前一段日子,筆者有機會參與到本地區黨派政治活動中。更進一步接觸到,在社會政治事件中各色人等的眾生相。
這個最熱點的政治事件就是M - 103法案的提出、預讀、論戰的過程。對於不居住在加拿大區的朋友們來說,我這裏有必要將M - 103是什麽?先做一下掃盲。
幾個月之前,魁北克先後發生數起針對穆斯林的流血事件。從對穆斯林商業活動的破壞(打砸商店),到闖入伊斯蘭教堂使用自動步槍掃射,導致數十人死傷。法語區一直是加拿大地方保護最強烈,對文化“入侵”最敏感的地區。這一係列事件已經表明,這裏(魁北克),在一部分人的心中,對穆斯林的反感,已經超過了國家法律所允許的程度。由輿論戰場,升級到了直接的肉體攻擊,並且這種趨勢還有擴展到整個加拿大國土的苗頭。
於是,一名具有伊斯蘭背景的國會議員提出了接下來爭議頗多的M - 103法令,申請國會預讀審核並要求通過。M - 103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三點:一是要求政府認識到製止社會中恐懼和仇恨言論及行為之必要性;二是要求譴責恐穆行為以及其他一切種族歧視和宗教歧視;三是要求進行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提交報告以便減少係統性的種族及宗教歧視言行(包括針對穆斯林的)。此外根據所得報告了解歧視言語產生的背景和對社區的影響,以便提出建議,從而更好的體現人權法案的觀念。 消息一出,社會輿論嘩然。特別是華社,無論是自身支持哪個黨派,幾乎是一邊倒的聲音,“反對”!甚至敦促地區議員,一定要把反對的聲音讓國會聽到。
雖然目前整個議案還在等待國會最終審議,但目前作為加拿大最大的選票倉 - 安大略省議會已經全票通過。雖然安省向來是自由黨的大本營,但這次這個提案在安省議會竟然得到了執政黨與大多數在野黨的一致通過。這種戲劇性情況卻是讓許多積極參與進來的華人始料未及、深為費解。“這究竟是怎麽了?整個社會不是在反對穆斯林嗎?我怎麽忽然與主流社會的民意不一樣了?”一貫懷著為了“融入”加拿大社會而“積極參政”的華人們不禁費解。
那麽,這項法案為什麽能夠得到方方麵麵政治組織的支持?究竟還有哪些人反對這個法案?反對穆斯林的文化滲透就一定要反對這個法案嗎?為什麽華社這次與主流的民意不一致?誰是這項法案的最大“受害者”?華人為什麽這次沒能與主流政治意願同步?
首先從這個法令的內容來說,其確實是一個恰逢其時的政治正確的提案。這裏筆者提到的“政治正確”並非取其貶義的含義。提案裏麵強調了穆斯林群體,原因是穆斯林目前在是弱勢群體,並且受到了更多地偏見。所以說,從捍衛憲法的公平性出發,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都沒有否定的理由,法案通過是理所當然。而那些持這個法案是穆斯林陰謀論的聲音,沒有確證,在國會的討論中是無法取得支持的。
我想很多華人都是通過如下的傳言來開始了解這個法案的。
“M-103法令通過之後,你不能說一句穆斯林壞話,說了就會被抓起來!”
這讓筆者不禁記起前幾年的類似的情景。“你一定要反對新版性教育大綱,不然你的孩子就會成為同性戀”;“你要是支持打著防止虐待兒童的85號議案,以後政府就能更隨意進到你家裏,把你的孩子帶走!”這類簡單粗暴的言語,與其說是對議案的概括,還不如說是更像一種恐嚇語或者批判語。不給聽眾自己分析、判斷的機會,直接給予定性。可悲的是,大部分華人反而選擇相信這種聲音,這個判斷。
為什麽呢?原因大概有幾點:首先,因為時間精力和英語水平限製,大部分華人沒有時間去仔細閱讀動輒幾十頁的提案內容。他們選擇接受中文媒體,或者微信圈轉載的他人的觀點。他們直觀地認為,華人媒體就一定會代表最符合華人利益的聲音。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多數華人雖然能夠做到積極地參與政治,但還沒有學會“合理”地參與政治活動。話說回來,很多時候,政治上的盲目跟風,反而比“偃旗息鼓”,繼續作“沉默的大多數”的危害更大。
那麽,這次這個事件是哪些人在背後引導華人的民意呢?經過筆者仔細觀察,混跡在民間搖旗呐喊的,除了少部分是最大的反對黨 - 保守黨的一些鐵杆支持者之外,其他大多數是本地的華人基督教信徒。他們利用民眾一貫對穆斯林恐怖主義的厭惡情緒,將這件事同伊斯蘭陰謀論聯係在一起,這樣很好地隱藏了宗教衝突的原始原因。而這種被掩蓋的事實,對於不了解內情的人很容易就會信以為真。
基督教與穆斯林之間的千年衝突人所共知。即便是現代,宗教間對信眾的爭奪仍然是十分激烈的。任何一個宗教的教義中,都會把傳播信仰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上。基督教向來把北美洲看成自己的大本營。作為宿命中的敵人 - 伊斯蘭在這裏生根,傳播它的信仰,毋庸置疑是基督教不願意見到的。所以對於這種穆斯林要求平等權利的舉動,基督教勢力自發會采取毅然決然的打擊。
接下來的兩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深入討論的:第一,加拿大的伊斯蘭勢力會不會借助這次機會淩駕於其它宗教之上,準確的說是伊斯蘭陰謀論存在嗎?第二,加拿大總人口的70%是基督教/天主教徒,但為什麽這次華人教徒的反對聲音要大大超過白人教徒?
這兩個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麵綜合回答:
首先來說,加拿大的憲法是不允許宗教團體直接影響社會的政治活動的。比如,某人以宗教組織的名義號召的政治行為,這是不允許的。對於境內各類宗教的活動,國家政府有專門的管理部門來監控、規範、分析處理潛在極端思潮。特別在前總理哈弗時期,還專門強化了這個部門的責任和權力範圍。這個部門的確也成功地履行了職責,預防了數次恐怖襲擊的發生。甚至很大比例的預警,是教會內部人員舉報了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情況。可以說,相對於其它國家,加拿大對宗教組織的管理還是很成功的。
那麽,既然美加是以基督教人口為主的國家,那為什麽還要大量吸收穆斯林呢?難道不害怕失去基督教的主導地位?這一點恰恰是大多數華人與本地白人在思想認識上的最大區別。
準確的說,洋人教堂與華人教會盡管使用同一本聖經,但它們之間對宗教的理解、對宗教在生活中的位置,在看法上處於兩個不同的時代。一個是相當於曆史上18世紀以前對宗教純粹的信仰;另一邊是經過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後,信仰與理性的二元分離。
簡單來說,西方國家的大多數白人教徒已經把宗教看成一種西方文化傳統中的道德標準。宗教在整個社會中已經失去了大多數的政治影響力。所以說,異教入侵這回事,早已不像古時代那麽值得重視。
深入來說,西方世界為什麽能夠在近代崛起?產生資產階級,工業革命為代表的一次次科學技術革命,到今天為止,或通過船堅炮利,或高技術優勢,囊括了世界上大多數的財富?近代西方人們思想觀念的革新是上述的源頭。大致的路線是這樣的:首先的是人們思維方式的革命,在舊的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上產生了信仰與理性的二元分離,導致人們從道德上接受為了實現個人幸福而“不擇手段”;在這個思想基礎上,人們可以沒有顧及地追求財富,於是社會上逐步孕育出了資產階級。同時,整個社會對於商品和利潤的狂熱也催生了科學技術的飛躍。
當西方文明走到了這一步,宗教就已經退化為傳統道德的標準。對於西方的主流政客來說,未經過二元分離的現代伊斯蘭宗教,盡管伊斯蘭國家可以利用當代的先進科學技術,但它們的社會還是傳統型的社會,沒有能力促進國家強大與發展,趕超西方;在西方社會內部也沒有能力影響已經擺脫宗教束縛的西方主流思想。反而,生活在西方社會的穆斯林後代,經過完整的西方教育。即便是繼續選擇信仰穆斯林宗教,思想上也會將其當作道德準則,而非純粹的信仰。所以,隻要處理好中間的環節,宗教在西方社會並不會成為重大的問題。
而今世界上的穆斯林群體,我們要把它區分來看。一個是伊斯蘭政權國家的穆斯林;另一個是西方內部的穆斯林社區,前者存在的問題遠遠比後者要嚴重,並且不可控製。所以說,不能一提起穆斯林,就一概而論。並且,當前世界上的穆斯林問題,經濟問題與意識形態問題被緊密糅合在一起,同時以經濟問題為主。這一點完全沒法與加拿大本地的穆斯林統一而論。
最後,我用最喜歡的一張圖片結束這個討論 - “有時候,平等並不意味著公平”, 因為這個才是我們這個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今天應該關注的問題。
因為M-103踐踏了言論自由和宗教平等。加拿大早就有針對宗教,人種,民族仇視的有關法律法歸。跟本沒必要再增加這個對穆斯林封口令。
那個議員的提議有給穆斯林特權的嫌疑。目前在加拿大已經觸目皆是穆斯林特權了,他們的寺院不得靠近,他們在公共場所劃出專區非穆不可入。在各大公司要求以尊重穆斯林為由給他們祈禱時間(比其他同工更多的帶薪休息時間)甚至學校要劃出他們專用的祈禱室。
其他宗教的教堂,寺院都對公眾開放,不排斥不信教民眾參與慶典。包括猶太教的公共設施也都對非教眾開放。穆斯林是典型的手電筒,過濾器。要求別人打開大們接受他們,他們可不接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