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如果你生活在1600年

(2018-01-09 16:30:36) 下一個

本文原創。僅限站內轉載,站外轉載請私信聯係作者。

 

1600年的歐洲還是中世紀時期。如果你有幸穿越到中世紀的歐洲,那麽你將會是一種怎麽樣的活法呢?

當時的歐洲占75%的人口是純粹的農民,按照概率,你最可能脫生於世代務農的家庭。另外,如果你能夠躲過了一次次天花、鼠疫等等傳染病造成的的大規模死亡;沒有因為戰爭或者征兵死於非命的話,你平安的一生將會這樣度過。

你會誕生在自己家裏,也許會有接生婆幫助接生。由於你的媽媽需要擔負所有的家務,或者還需要做一些零活來補貼家用。你出生到1歲的這段時間,很可能除了喂奶這個機會,你很少能夠得到媽媽的照顧。當然,有條件的家庭會請祖母、外祖母來對孩子給予額外關照。孩子的父親一般是沒有時間安排在孩子身上的,他每天日出而作、日暮而息。除了要耕種自家的土地、還要負責領主的土地、貴族與國王的徭役、修理更換農具、準備賦稅等等。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個時期的歐洲的家庭結構正在慢慢發生改變,祖孫三代的家庭逐漸減少,雙親、單親家庭的比例開始增加。

孩子長大一些就要開始學習勞動技能。首先幫媽媽幹活。再大一些,男孩子會由爸爸教導,女孩子繼續幫助媽媽工作。這樣,一般到7歲左右,孩子們就要成為“全日製工作者“來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了。

正規的普及教育對17世紀的人還是不曾存在的概念。對老百姓來說,教育都是由自己的父母來完成,通過自孩提時期不間斷的工作來掌握生存技能。父母對孩子的的唯一教育方式就是體罰。孩子們很早就被按照性別來分配工作:女孩子做飯、縫紉、清潔、喂養牲畜、督導年幼的弟妹;男孩子則跟著父親一起下地種田。勞累了一天,大人和孩子們都會精疲力盡。晚上誰也沒有精力做更多的親子交流,也沒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全家人都睡在同一間屋子裏麵,這不僅僅因為家裏房間有限,也是出於節省取暖的需要。

農夫家庭的經濟壓力不小,多半的土地是租種領主的,這需要付租金;除了租金,還要定期上繳賦稅;食物可以吃自己土地出產,但農夫還需要購買無法自行製造的生產工具等等。這就造成了多數農民的孩子們,在大約7歲左右,就會應聘到附近的貴族、或者農場主的產業工作。女孩子會作傭人,男孩子作雜活或下地務農,並且絕大部分的孩子們的青春期都是這麽渡過的。工作在外的孩子和少年可能長期居住在雇主提供的住宿場所,也有許多人每天晚上回到家裏休息。他們中大概有接近一半的人會在青春期這段時間內經曆人生中第一個悲劇,他/她的父母中的一位或者雙方因為各種原因去世;同時他/她的半數兄弟姐妹也是如此死去。

替雇主工作的孩子和少年通常會得到一份不多的定期收入。這份工資的大部分會上交給父母,孩子們會把剩下的儲存起來作為結婚的資金。

大概到24 — 28歲的時候,年輕人就會選擇結婚。組成的小家庭將會有資格從大農場主手中租種一塊土地。因為這個年齡段是社會認可已經身心成熟,有責任心照顧好份內的事情。傳統的觀念是,如果父母其中之一或雙方已經去世的情況下,年輕的家庭有權繼承父母租種的土地;如果父母還健在,他們的地主也有相當的義務為這個新的家庭提供一塊可以賴以生存的土地租用(當然是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

 
17世紀農村婚禮

 

 
17世紀農村婚禮

有一位曆史學家曾調查過當時人們的婚姻價值觀,他提到:由於當時的年輕人很小就離開父母獨立工作,所以到了婚齡都早已形成了獨立思考。婚姻對象的主動權已經把握在自己手中,父母和朋友圈的建議隻會作為參考。年輕人會在教會、啤酒館或者節慶聚會和工作招聘會之類的地方結識,但真正能夠走到結婚這一步一般還要經過大量算計和通過第三方的了解。算計和了解是在統計對方的能力、錢財、健康等等方麵的信息。因為當時的社會階層相對固化,沒有很多給人改變生活境遇的機會,所以婚姻相對來說是一生最後一個機會。

婚禮後的幸福是短暫的,很快這對年輕人就要再次投入到永無休止的勞作中。在他們自己的家庭裏,很快將有baby誕生。如果這對夫婦能夠成功地生活到當時人口的平均壽命 — 45歲,他們將會有7,8個孩子,並且其中的3,4個能夠平安渡過童年,到青春期仍然還活著。

在那個時代,除了性的需要,組成家庭被看作是一個為了在艱難謀生中能夠更好生存的上佳組合。不同勞動分工的兩性結合,比任起何人獨立謀生,要有更好的經濟基礎。但在感情生活上,夫妻的一生中並不會主動安排很多二人世界的時間。勞動占據了雙方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在有限的閑暇裏,男人一般會與同性朋友消磨在村子的啤酒館中;而女人們則會利用共同勞動的機會,一邊工作,一邊閑聊。

由於長期超負荷勞作,再加上飲食單一、營養不良,男人、女人一般超過40-50歲開始勞動能力便逐漸下降,並且身體上存在的一些慢性病也越來越嚴重。一些父母會選擇將自己耕種的土地轉移給其中一個孩子的家庭,孩子可以享用土地的出產,但同時要擔負父母的飲食和起居。


相對老百姓,1600年的上層社會的孩子在成年之前都會居住在家裏,並且可以接受教育。那時候的社會還不存在普及教育,以及教育大綱之類的教育標準,所以孩子們能夠接受的教育方式、側重和質量各不相同。對於婚姻,上層社會的年輕人則完全沒有發言權。在父母看來,婚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家族更富裕,擁有更多的土地。由於是長子繼承,更小的弟弟們成年以後通常都會被父母送到軍隊、教會做牧師、甚至遙遠的城市工作;女兒們通常會被用來聯姻、送入教會做修女、侍奉父母到他們去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