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兩棵葫蘆,非常高產,結葫蘆四十有餘,計83公斤多。順帶,出了六篇葫蘆文為葫蘆們歌功頌德。
葫蘆們接連登場的那幾周,連吃帶送盡量消費,打個嗝都是葫蘆味兒。怕了,這時候老祖宗的曬幹保存法便派上用場。
把新摘下的葫蘆橫切成片,厚薄看著辦,擺在窗紗上,太陽底下讓它們盡量享受陽光浴。這窗紗們,是俺從transfer station撿來的,那裏這種好端端的窗紗不要太多,撿回來洗幹淨,是曬幹貨的絕佳用具,比老家曬東西的楠盤還好用,特透氣。
葫蘆切太厚了不容易曬幹,太薄呢,不僅占板麵,曬幹下來薄如蟬翼,燒出來也沒什麽嚼頭。
曬好的葫蘆瓜幹,收拾進zip袋子,抽抽真空一個袋子可以裝不少呢。袋子外麵再套一個袋子,免得漏氣太多,之後放冷凍箱保存。
入冬後隔三岔五拿點瓜幹燒五花肉,聞著,有幹菜特有的濃鬱香氣。一口咬下去,爽脆又口感豐富,當是膨脹的瓜纖維盡量吸收了五花肉和各種調味料的精髓,跟筍幹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昨天翻冷凍室,發現最後一包。好呢,正好有連皮的豬腿肉,燒起來。在這買菜如同打仗的日子,居然還有葫蘆瓜幹吃,歐耶,葫蘆葫蘆俺愛你!
正可謂:欲把瓜幹比筍幹,紅燒豬肉最相宜。
右上角大碗裏是幹貨,左上角是泡好洗淨的葫蘆,改刀,紅燒,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