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含淚重寫《第二次握手》 |
來源:新華網綜合 |
《第二次握手》電影劇照(資料圖片) 問世27年後,小說《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張揚將在新疆書市上推出該作品的重寫本。重寫本曆時3年完成,增加40萬字。目前已經有幾十家影視公司盯上這部作品,希望改編成電視劇。 小說描繪了中國知識分子曲折的愛情與事業,塑造了三個試圖走科學救國道路的科學家的形象。在那個年代,這部作品給作者張揚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災難。“文革”期間,因為莫須有的罪名,張揚於1975年入獄,坐牢4年並“內定死刑”。 小說於1979年平反和正式出版後,430餘萬的總印數至今仍高居新時期當代長篇小說發行量之首。同時,該書還被改編成同名電影、話劇,風靡一時。 1979年,在《第二次握手》的後記中,張揚就曾表示以後會在在適當的時候修訂這部小說。27年後,他終於完成了當年的心願。之所以在27年後推出重寫本,張揚表示這是他充分沉澱後的作品。他說:“1982年後,我先後拒絕了近10家出版社想再版《第二次握手》的要求,因為我覺得那部作品寫得不好,受到當時時代、社會背景以及我個人寫作水平的限製。在重寫本中,我把自己這些年積累的素材、思考都融入其中。” 該書責任編輯胡玉萍介紹,新舊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張揚曆經3年創作,書中文字在原來25萬字的基礎上,增加至65萬字,有名有姓的人物增加了幾十個,但故事主線和主題不變,如果這兩點變化了,也就不會叫《第二次握手》了。她表示,張揚在新版中極大地充實、拓展了舊版內容、故事情節、思想內涵。如重寫本中極大地豐富了丁潔瓊這個人物,使其變得更為豐滿動人。胡玉萍說,張揚是邊流淚邊寫,而她也是邊流淚邊讀。 27年後,讀者是否仍像當年那樣喜愛《第二次握手》?張揚自信地表示,重寫本一定會打動和感染今天的讀者。 胡玉萍認為,《第二次握手》中這樣的愛情太稀罕了,沒有轟轟烈烈,沒有纏綿悱惻,一對戀人一生竟然隻握過兩次手。 張揚還透露,目前國內已經有幾十家影視和文化公司找到他,希望能把重寫本改編成電視劇,相關合作正在洽談當中。(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背景 65萬字的新版《第二次握手》即將問世 1989年1月6日,張揚與胡耀邦同誌合影。(資料照片) 這部“感動過整整一個時代的中國人”的作品能否再度感動新一代中國人 自從傳出新版《第二次握手》即將問世的消息,著名作家張揚在湖南瀏陽依山傍水的住所便失去了往日的寧靜。求購新作版權的影視製作公司、要求采訪“挖料”的新聞單位、欲一睹新版為快的圈內外人士聞風而至,張揚夫婦有些應接不暇。這些天,張揚帶著他招牌式的儒雅笑容,對來訪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等新書出來後再說吧! 新《第二次握手》 百科全書式的作品令人“撕心裂肺” 5月22日,在張家略嫌擁擠的客廳兼書房裏,記者與張揚“第一次握手”。感受著手掌間的溫熱和有力,記者打量著這位有著傳奇身世的作家,他神采翩翩,似乎絲毫不見曆經歲月磨難的滄桑。說起《第二次握手》這部與他命運的跌宕起伏緊密相聯的作品,張揚一下打開了話匣子,語速變得很快。他說:“這部書我從19歲就寫起。現在完整看過新的《第二次握手》的,隻有四個人。” 從2003年10月動筆至2006年3月寫就,張揚曆時兩年多,潛心創作了新的《第二次握手》(以下簡稱《握手》)。這部新作較之老版《握手》,篇幅從25萬字增加到了65萬字,有名有姓的人物增加了幾十個,“框架和主題不變,極大地充實、拓展了舊版的內容,故事情節、思想內涵”。目前,讀完這部新作的除了張揚自己和家人,就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胡玉萍。 年過半百的胡玉萍稱新版《握手》為“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從國際關係到人生哲學,從藥物學到核物理,從詩歌到愛情,對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學科知識廣為闡釋;她甚至說讀者買一部這樣的小說放到書架上,遇到什麽問題就可以翻翻,釋疑解惑。而這種知識的闡釋又是藝術的,胡玉萍用“撕心裂肺”來形容自己的閱讀感受,她讀著讀著,常常不能自已,無法繼續編輯工作。 新版《握手》仍是一部描述一群愛國而智慧的科學家純結而美麗的愛情故事的長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已把這本書列入本年度的重點選題,將其出版進程“提速”,定於今年6月上旬在新疆全國書市推出。此外,中斷再版20多年的老版《握手》也將作為該社“紅色經典文庫”書目明年1月麵市。 在張揚眼裏,老版《握手》隻是具有文學史料的價值。盡管這本書從1963年出第一稿(當時是名為《浪花》的短篇小說),至上個世紀70年代以手抄本的形式(名為《歸來》的長篇小說,後由北京的一位工人改名為《第二次握手》)風靡全國,張揚寫了十幾稿;盡管這本書1979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後多次重印,總發行量高達430萬冊,還被改編為同名電影、話劇;盡管該書1982年不再出版重印,至今仍有眾多讀者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尋找這本書,但“悔其少作”的張揚不願意“吃老本”。“那時候條件不具備,思想意識也不成熟,還有不少‘左’的痕跡,寫得也粗糙。有時候我想,我怎麽竟寫出了這樣的東西!” 曼哈頓計劃之爭 美國研製原子彈有沒有中國人參與? 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一封署名“一群留美中國學者”的信刊登在《大眾電影》雜誌上。 信中說,電影《第二次握手》在美放映引起哄堂大笑,其原因之一是,據他們所知,留美中國學者中沒有人如作品所述參加了曼哈頓計劃。“其實他們錯了”,說到這裏,張揚有些激動,話音也提高了,“作品中的丁潔瓊是有原型的,新版《握手》與曼哈頓計劃相關的內容就有十多個章節,可謂是濃墨重彩。”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迅速啟動了代號為“曼哈頓計劃”的原子彈製造工程。這一計劃在新墨西哥州偏遠的沙漠地帶實施,曆時四年之久,有50多萬人參與,其中包括15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1945年7月,美國研製出了三顆原子彈。8月,兩顆原子彈分別投擲到廣島、長崎,給日本這兩座城市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一般認為,屬於美國最高國防機密的曼哈頓計劃是隻允許英、美籍人士參加的,但事實上就有一位中國女物理學家參加了,而且她在這一宏大的計劃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沒有她,曼哈頓計劃至少得推遲半年出成果,那樣的話,當時與日本浴血奮戰的中國還會多死很多人。” 張揚筆下的丁潔瓊參加了曼哈頓計劃。這位集美麗高貴、睿智善良、勇氣膽識於一身的女博士有多個原型,像吳健雄、何澤慧、林蘭英、黃量、王承書、林巧稚……而這些女性無疑是中國知識界的精英! 許多讀者至今仍忘不了丁潔瓊,仍能背誦那句丁氏名言:“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隻有一次愛情,也隻能有一次愛情”,至今仍為丁潔瓊一生苦苦相守冰雪戀情而感歎唏噓。張揚透露,新版《握手》極大地豐富了丁潔瓊這個人物,她變得更為豐滿動人。新版充實內容最多的中篇部分,就是以身處大洋彼岸的丁潔瓊博士為主要視角的。 值得關注的是,新版《握手》通過描繪一幅幅波詭雲譎的曆史畫麵,各種人物粉墨登場,各種勢力明爭暗鬥,張揚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對那個時代的思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中美關係、對國共關係,對投擲原子彈的功過評價,提出了新的見解,使作品更逼近曆史真相。這點從該書目錄中不難窺見端倪。“出版社如果不接受我這些觀點,我寧願不出版!”張揚說。 再度火爆的願景 聖潔光環照亮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 記者注意到張揚房間的牆上懸掛著流沙河手書的一幅對聯:“海內文章多拍馬,湘中子弟獨燃犀”。這寥寥數字,頗能透射主人的誌趣和個性。麵對記者《握手》能否吸引新一代讀者的質疑,張揚斷言:“我毫不懷疑它會再度火爆,感動新一代讀者。”臨別之際,記者與張揚“第二次握手”,再次感覺他的溫熱而有力:“等著吧,我這本書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一個民族的美麗和尊嚴!” 前不久,張揚15歲的女兒把自己關在房間裏讀完了爸爸的這部新作,甚至連飯也顧不上吃。她對父親說:“我現在學會造原子彈了!”也是前不久,張揚到長沙市21中學演講,談到自己的坎坷人生,談到創作《握手》的曲折經曆,感動了在場的許多師生,報告後張揚為師生們簽名簽得手都酸了。 新版《握手》的扉頁恢複了老版出版時抹去的一段恩格斯語錄:“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強烈的和最個人的——乃是愛情的痛苦。”張揚很看重這段語錄,“有些東西是人類相通的,不可取代,也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我是用心、用全部的感情來寫的,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到現在,我用43年的生命寫了這部書,寫作的時候常常自己感動得熱淚盈眶。如果我自己不是流著淚寫出來的,別人又怎麽會流著淚去讀呢?” 新《握手》出版之際,張揚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強烈願望:他將帶領全家赴江西共青城,將新書獻給長眠於此的胡耀邦。 本世紀初,一位讀者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永遠聖潔的光環》的文章。文中寫道: “悠悠20餘年,《第二次握手》啟蒙了我最純美的情感世界,我始終認為,她也是我所讀書中情感描寫最出色的一部……至今仍時時閃爍在眼前的聖潔光環,催我在文字編織的情感世界裏苦苦追尋,多少回夢中‘第二次握手’。” 期待新版《握手》再度托起聖潔的光環,照亮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 胡耀邦兩次為《第二次握手》平反張揚 1976年1月周總理逝世後,張春橋有個“殺人計劃”:在湖南,則加快了殺害《握手》作者,進而徹底剿滅這部作品的步伐。1976年7月,公安部門向法院起訴。這是個內定的“殺案”,到法院隻是走走“過場”。關鍵時刻,此案遇上了正直的承辦法官李海初。他細讀手稿後深受感動,決定暗中保護這部作品及其作者:他不動聲色,將案子扣在手中無限期拖延,直拖了兩年多,拖到1978年…… 張揚和他的“仙妻”一起快樂地生活在瀏陽。(資料照片) 1977年12月10日,胡耀邦出任中組部部長;1978年12月25日,任中央秘書長;在此之前,他還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政治局委員和中紀委第三書記。他在這些職位上大力撥亂反正,大批平反冤假錯案,開創了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新局麵。胡耀邦曾長期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因此,中國青年報社和中國青年出版社很多同誌都認識他、尊敬他和熱愛他。兩社研究了《握手》的幾個版本,認定這是一本好書,決定尋找作者並出版這部作品。為此,派中國青年報女編輯顧誌成和中國青年出版社女編輯鄺夏渝前往湖南。1978年12月15日,顧、鄺飛抵長沙。 省法院的李海初友好對待並切實幫助了她倆。1978年12月31日,李海初到長沙機場為顧誌成和鄺夏渝送行。他知道此案的“特殊背景”,憂心忡忡:“這案子在湖南可能永遠解決不了……”顧誌成答:“湖南解決不了,我們回北京解決!”李疑慮道:“北京……有希望嗎?”顧口氣堅定:“你等著好消息吧!” 顧誌成和鄺夏渝在湖南調查期間,胡耀邦已經開始關注此案。他給中國青年出版社社長胡德華打電話,要求就此案寫個“內參”,待他作出批示後兩社即可以通過湖南方麵結案放人。1979年1月9日,中國青年報在內參《青運情況》上發了《〈歸來〉是本好小說,作者張揚應平反出獄》一文。12日上午,李海初在案卷中記錄了顧誌成的北京來電:“回北京後,向領導報告了我們來湖南的情況,並立即印了一個內部情況報告了中央主席、副主席及有關部門…… 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張揚案是冤案。現已經中央同意這樣認定,並通知湖南按冤案處理。最近兩天湖南會接到中央指示。” 考慮到某些人可能的頑固態度,中國青年出版社於1979年1月16日又給胡耀邦寫了個報告。胡耀邦1月20日讀了這個報告並在有關方麵稱“這個案子不是根據姚文元的批示抓的,是根據某領導同誌的批示抓的”句下劃了杠,並在“即使《歸來》不是反動小說,張揚也是反革命!”句下劃杠並旁批“這個同誌的態度不對!” 胡耀邦又在1979年1月22日給胡德華寫了一封信: 你們對這個情況了解得很好。既然你們了解了,你又是中紀委委員,你就有權參與解決這個問題。因此,請你會同中組部宣教局同誌,高等法院和公安部專管這方麵工作的同誌,同湖南省委商量認真正確解決這個問題,解決後,請將結果報告有關部門。 事實上,我已經在1979年1月18日平反出獄了。我在獄中身患重病。醫生說,如果晚出獄一個月,必死無疑!(本文係新版《第二次握手》代序言,本報發表時有刪節。) (記者 許參楊 範亞湘 來源:長沙晚報)
|
轉貼此文一是為了紀念胡耀邦,二是為了悼念終身未娶的交大範老校長。校友群裏傳言,範老是文中的男主人公,但男女主人公的一些生活經曆作了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