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補破漏的難民製度
(舊稿番登)
在加國住了二十多年的恐怖份子馬莫穆罕默德(Mahmoud Mohammad Issa Mohammad), 終於被聯邦政府遞解出境. 一般人很難理解為何一宗難民個案, 竟然要四分一世紀才得以解決. 前移民部長康尼, 直指長久以來的移民製度殘舊和破爛(old and broken), 使不良份子有機可乘; 不過前保守黨政府有決心進行改革, 令同樣事件不會再次發生.
馬莫1968年在希臘騎劫一架以色列民航機, 在機艙內殺死一名猶太人. 他在機場被捕,1970年被判入獄十七年, 但數月後,希臘政府與另一班巴解劫機恐怖份子談判時, 被逼將馬莫釋放. 1987年他移居加國, 未透露其犯罪記錄. 到了1988年, 移民局企圖將他驅逐出境, 但他立即申請難民身份. 就是這樣, 他利用難民製度的漏洞, 上訴失敗再上訴, 結果有機會與妻子, 三名兒女和兩名孫兒在安省Brantford市住了二十多年.
距離Brantford僅一小時車程的大多市住了另一個家庭, 與馬莫的家庭交織成一個奇情故事. 這個家庭是四十多年前在航機上遇害乘客Leon的後人. 他的孫兒華恩(Ran Shirdan) 在國家郵報撰文, 以憂怨筆法敘述外公去世對家人的影響.
在加國政府遞解馬莫出境的消息傳出後, 華恩的母親前往養老院陪伴八十七歲的外婆; 這個家庭多年來的願望, 終於得以實現. 不過對華恩來說, 重開傷口帶來很大感想. 他再次探討外公遇害的原因, 可能就是兩個族裔, 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不和的惡果. 華恩感慨地說, 他好像是外公的延續, 年幼時在動盪及暴力環境中生活,看事物祇有黑與白, 沒有灰色地帶. 不過移居加國之後逐漸成長及接受教育, 學會珍惜和平及與人分享社會成果. 他心中再沒有仇恨, 反而樂於助人, 無論什麽種族, 國籍或宗教背景, 都不重要. 他認為世上有戰爭, 是因為人們不願意向前看. 他相信每一天都有理由去慶祝一番; 這種看法, 與華人的” 活在當下” 哲學, 不謀而合.
每年五月二十一日, 聯合國稱為世界文化交流及發展日(World Day for Cultural Diversity for Dialogue and Development), 但願人類終於能夠拋除成見, 和睦共處!
www.ccc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