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錄取陸續發布了。幾家歡喜幾家愁。我們團隊今年錄取結果基本在意料之中。還是那句老話,有備者勝。
名校情結不隻是中國人的專利,許多外國人對名校也是情有獨鍾。因此名校申請的競爭一直很激烈。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們幫助過高中生進入普林斯頓,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康奈尓以及其他著名的美國院校。最近,我們又收到很多提問,美國大學喜歡什麽樣的孩子?孩子要申請名校,應該做些什麽?
這篇短文,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簡單的回答。大家首先必須知道的是,申請美國名校的準備是一個過程,就像你想讓孩子參加跳水比賽,孩子必須先接受跳水訓練。跳水不是一個孤立的事情,孩子為了跳水,必須學習遊泳。最後跳水能否獲獎,取決於孩子的訓練和素質,還取決於比賽的發揮和對手。雖然申請名校的過程並不像傳說的那麽複雜,但是你必須知道一些事實。
1. 名校要錄取什麽樣的學生
很多美國名校的錄取,沒有明文的標準。所以有人說,名校的錄取是一個說不清的過程。我覺得名校的錄取雖然沒有明文,還是有一定的標準。名校要的是德智體全麵發展,有才能,有抱負,有理想的學生。讓我們看看麻省理工學院(MIT)給申請者的寄語:當我們要招收一個年級的學生,就像我們要組一個1000人的登山隊,一起去攀登一座有趣又險峻的高山。我們顯然需要隊員有相當的登山訓練,耐力和激情。同時,我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給這支隊伍,帶來一些有趣和有用的東西,可以是良好的性情,幽默感,或者豐富的個人經曆,以及各種各樣的個人天賦,才能,興趣和成就。我們強調的,不是一群一模一樣的完美的登山者。我們要的是一群各不相同的能人,在一起能夠互相支持,驚喜和鼓舞。
從這段話,你可以明白,說白了,就是你要告訴人家你有什麽,而不是去問人家需要什麽。
2. 父母能夠做什麽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和支持永遠是最關鍵最重要的,特別是孩子出生到小學階段。俗話說,3歲定終身。孩子出生後的培養,家庭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孩子的個性,興趣,愛心,上進心,學習能力,領導能力,獨特才能,抱負,理想等等,都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而且都是在上中學之前就慢慢形成了。孩子上了中學,父母要引導和支持孩子繼續發展各種興趣與才能。到了高中,孩子申請學校,遺憾的是,多數父母可能隻是配角。上高中的孩子,多數都有自己的主見。父母最好是給孩子建議和支持,不要幹擾和幹泄。
至於如何培養孩子,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如何培養孩子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目前流行的說法是,有的孩子是適合“散養”,給予較高的自由度;有的適合“圈養”,給予較多的指導。我很同意。家庭教育應是“隨性即行”。“散養”和“圈養”不是絕對的,兩者可以有機結合。我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滿足孩子日益增長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愛心、自信心和上進心,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如果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自主性和主動學習能力,以培養能力為核心,挖掘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功”就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結果。
3. 學生應該做些什麽
學生是申請名校的主角。學生要讓招生官知道,你久經訓練,有耐力,有激情,還有個人特色——這是最重要的。你能夠支持,驚喜和鼓舞別人。具體就是下麵幾個重要的方麵。
最後,就是要通過文書反映你的成長經曆,個性,興趣,上進心,抱負,理想等,反映你能夠如何支持,幫助和鼓舞別人。通過文書告訴招生官,你能為學校帶來什麽,學校又能如何成就你的理想抱負。
其實很多名校申請者,缺的不是上麵的硬件,而是缺乏經驗,戰略和技巧去反映個人的才華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