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咱華人淘寶跟國內的同胞比真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呢!且不說大量的真古董都被外國人幾百年不經意的保存下來,更有些寶貝是國內藏家見都見不到的,更別說擁有了!可盡是往“國寶”上看了,有些寶貝真的被你忽略了呢,其中之一就是來自海底的寶貝--出水瓷!
瓷器是中國帶給世界和人類的一大貢獻,而明清更是中國瓷器出口的最盛時期。中國的瓷器出口除了少量陸路,最主要的是經 ”海上絲綢之路“出口。經海上絲綢之路出口的外銷瓷數量很大,17世紀每年輸出約20萬件,18世紀最多時每年約達百萬件。在這幾百年風雨無阻的海上淘金熱中,有無數的貿易船在暴風驟雨中沉入了海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歐洲、韓國、越南、馬來西亞等海域,多次發觀中國沉船,並有大量出口瓷器出水,而且通過佳士得、蘇富比等拍賣公司公開進行拍賣。1987年,中國曆史博物館也成立了中國惟一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水下考古學研究室。相比馬來西亞對中國海底寶藏的大量發掘,中國水下考古的發展顯得遲鈍而緩慢!那些如花了天價打撈費“南海一號”打撈上來的瓷器被國家盡收囊中。而國外就不同了,我們可以經常通過拍賣或打撈沉船的網站去購買這些來自海底的藏品,而且這些“出水瓷”或“海撈瓷”的曆史價值和收藏價值都是非常不容小覷的呢!
遺憾的是,隨著英國製瓷業的發展和中國瓷器出口的自身因素導致中國在18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瓷器出口的衰落。到了179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停止購買中國瓷器就是中國瓷器出口的衰落的標誌。雖然這一時期,美國開始大量進口華瓷,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新的市場,使中國的瓷器出口市場逐漸由歐洲轉向了北美。但中國瓷器出口繁榮的頂峰已經過去,衰敗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衰落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瓷器的質量,當時有一種說法是把英國產的瓷器叫”細瓷“,而把中國進口的瓷器稱為”粗瓷“。當時出口瓷器的關稅均按重量抽稅,使得瓷器製造商為了減稅而偷工減料,而國家又沒設立統一的瓷器出口質量監督體係,以至直接影響了瓷器的質量。我買的這幾件出水瓷均來自馬來西亞在南海海域發現的中國沉船。很多由於偷工減料,瓷胎過薄,導致在燒造時發生變型!一些瓷器的瓷土未經仔細篩過,以致瓷麵凹凸不平。這也讓我有機會見證質量導致中國瓷器出口的由盛轉衰的曆史!同時,我也不得不思考我們現在的 “中國製造”,是否也在步出口瓷的後塵!
海外淘寶撿漏,出水瓷真的不容忽視!
注:原創博客,僅代表個人觀點!
"南海皇家沉船" 1461年明天順龍泉窯碗. 雖經海水衝刷幾百年仍風姿不減!
明天順龍泉窯碗
南海“Desaru 沉船“,1830年清道光福字青花盤
盤後附著的貝類
南海”萬曆沉船“,1625年明萬曆青花盤一對
萬曆青花
“皇家南海沉船”,1460 明天順龍泉窯大碗
龍泉窯大碗背麵
現在東南亞,特別是印尼,越南和大馬把當地瓷放養殖場1-2年當出水明瓷賣。有的專家都上過當。
出水瓷因為品相不好,不好出手。玩玩可以,不能當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