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再牛的部隊也不可能脫離環境。比如越南打遊擊打贏美帝,跟中國打陣地戰就死成了鬼。德軍打閃電戰基本無解,跟蘇聯人打起城市戰馬上歇菜。戰鬥力是由人和裝備共同組成的。人的因素又包括了戰略、戰術和單人戰鬥素養。
從這幾個方麵來說,日本軍國主義毫無疑問是很強的,因為他把國運一直放在了戰爭上,裝備不佳的日軍仍然是世界一流的軍隊。
日本人的戰術極其精到(按計劃打的時候),體現在細節上就是日軍極為守時,該出現在哪就出現在哪。萊特灣的時候,一邊引誘美帝追擊,一邊去屠登陸艦隊,隻要稍微失誤,不是誘敵的先被滅掉,就是偷襲的完蛋。可小鬼子愣是玩出來了。山本五十六出去巡查,說幾點到就幾點到,美帝飛機本來滯空時間也就那麽幾十分鍾,如果他上個廁所,開個party什麽的也就躲過去了,可人家多守時啊,這才有了擊落山本的戰果。那麽,小鬼子怎麽就打不過土八路呢?難道真的是遊而不擊麽?非也。
我們現在嘲笑日軍的武器差,但每一種武器都是有其設計目的和用途的,說人家差要看人家怎麽用,對誰用。日軍的輕重機槍雖然次了些,但是射手訓練極其有素,至於三八大蓋,它的防塵蓋雖然笨重,但是有效的防止了故障的發生。直到朝鮮戰爭時,我們很多軍隊仍然不願意換裝蘇式步槍,認為三八大蓋更好使。至於說它的殺傷力比毛瑟槍差,別忘了,殺傷力是以打得中為前提的。日本人的口徑之所以設在6.5毫米,考慮的是國內資源不足,省一點是一點,這種作風一直影響日本軍隊到戰敗為止。優秀的八九擲彈筒就很適合叢林戰山地戰,九二步兵炮被稱為世界最好的步兵炮,既可以當直射炮,又可以當迫擊炮用,完全符合日軍對戰場的想定——也就是亞洲戰場 交通極差 汽車不足 人力為主 蓄力為輔,三個人拉著這炮就能走。因為資源不足,所以日本陸軍機械化水平很低,騾馬化為主。不過二戰時期這也不丟人,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作戰時,還有10多萬騾馬在烏克蘭草原上吃草,這就是第六集團軍的後勤運輸主力。日本海軍方麵,戰列艦的設計建造是不成問題的,缺點是鋼材質量不如美國,炮鋼不行,打不了多少炮彈就得換,艦艇設計方麵底蘊不足,性能不均衡。電子設備跟沒有一樣。但日本人的魚雷是世界最好的,射程最遠,威力最大,因為長矛魚雷是用液氧做氧化劑的,全世界都不敢用——這玩意兒現在就在韓國羅老號上,自己掂量吧。說他易爆,不是製造時爆炸,而是巡航返回後魚雷沒用 如何保養的問題——美國人在戰後問日本海軍這個問題,日本海軍把射程一萬碼的長矛魚雷放在碼頭上,該放液氧了,美國人希望看看他們的技術手段,而日本所有的軍官都躲到掩體裏,揮手叫來了一名新兵:你,去,把閥門扭開。
寫到這裏很有感概,日本人也是在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隻不過是以蔑視生命為代價的。現在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和曆史很相似的,發動機、電子、鋼材,所以,中國人要破這個局,讀史確實可以鑒今。
經過武士道灌輸的日本人對戰爭很狂熱。看看小林覺的回憶錄就知道,日本士兵的訓練相當殘酷,竟有熬不住訓練被練死的;海軍的炮術和操船不用說了,世界一流,因為沒有雷達,日本人練就了“斜眼”——人類的眼球上,夜間感光細胞的分布在眼球側麵的比眼球正麵的多,所以,斜眼能在晚上看的更加清楚。
讓我們回望黨國,當時的中國軍隊,最好的中央軍也隻有山炮一個團,一個連能有三挺輕機槍就不錯了。1938年的時候,國民政府還在從國外進口德國1888式步槍(還被忽悠是毛瑟槍),也就是漢陽造的原型。張國燾的回憶錄中,還驕傲的說,紅四方麵軍縱橫四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川軍的步槍射程太差,從河這邊打不到河那邊——藤縣的川軍夠爺們呀。晉造山炮,赫赫有名,不過,這些大炮都沒有裝瞄準鏡。中國的衝鋒槍和盒子槍不錯,近戰時讓日軍大開眼界,不過別忘了,當時的夜戰還沒有成型的戰術,使用衝鋒槍和盒子槍的都是軍隊精銳,不到山窮水盡,誰能如此消耗?衝鋒槍不是突擊步槍,手槍近戰也是無奈之舉。
這是裝備上,從思想上說,1911年以後,中國始終是聯省自治的管理係統,每一個省都有自己的軍隊。中央軍的根據地不過是江浙滬皖鄂數省而已,戰爭頻乃——1912年二次革命,1913年護國戰爭,1914年護法戰爭,1915年張勳複辟,1916年直皖大戰……總而言之,每年都開幾次party,而且,日本人在其中發揮了不少的作用,直到1935年,陳濟棠廣東起事,成立抗日政府,所用的資金還是來自日本,炮黨就更不用說了,拿日元的典型,不光拿日元還拿盧布。日本人一方麵挑動中國人內戰,賣給軍閥軍火,發點軍火財,另一方麵宣傳中華文化,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民族的概念,隻有改朝換代的理論,按照這種理論,誰入住中原,誰就是正統!現在回頭看看國內這些文化漢奸,他們鼓吹的何其相似乃爾!所以,我們官方也認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觀念的成型,真正確立,就是在抗戰之時。
一支今天擁護中央,明天反對中央的軍隊,突然被組織起來,對抗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從來沒見過這麽多炮、從來沒見過飛機坦克,而且從來沒見過這麽堅韌的對手(武士道也是理想啊)。弟兄們想死守,不知道敵人從哪兒過來(電台都沒有,收音機放的是中央社),弟兄們想防守,不知道怎麽挖戰壕(國內的戰壕就是一條線),直到轉進台灣,國軍才知道,原來防線不是挖一條戰壕就行,需要有縱深防禦,要多條防線交替。在這種巨大的恐懼麵前,當兵吃糧的人本能的開始想家了,在黑夜的撤退中,突然有軍隊衝過來,長官找不著,軍隊隻好按照傳統的內戰模式,一哄而散。在這種情況,一個大隊擊潰一個師並不奇怪。
就是麵對麵的對抗,裝備最好的中央軍也不是對手。他們是按照對國內戰爭的理解,安排自己的衝鋒隊形的,日本人什麽火力投送能力啊,機槍大炮直接掃地。單兵的射擊水平又不行,僅有的輕機槍遭到擲彈筒的壓製(日軍擲彈筒反應極其迅速 即使麵對伏擊 一分鍾之內必然開火——呂正操回憶錄記載),調重機槍過來,會遭到步兵炮的壓製,調迫擊炮過來……這就是團以上的大戰了,國軍的協調能力不是吹的,等死你不償命。不用等到這個時候,隻挨打不還手的軍隊已經崩潰了,在唯長官之命是從的軍隊中,缺少培訓 思想單一的國軍軍官首先泄氣,軍隊也隨後泄氣,那個南京的唐某就是一個極品例子。
中國軍隊的萬國牌武器也幫了日本人不少忙。首先口徑從11.43到6.5不等,其次,七九步槍(中正式)有19種之多,他們的零件都是不能互換的,幾乎所有的中國軍人都沒有接受過拆卸槍支檢修設備保養槍支的訓練(我們不排除自學成才的可能 共軍在抗戰期間由於條件艱苦和軍官素質高,自學成才的尤其多),這說明,你發給士兵們的槍,可能沒打幾槍就扔了。而日本人,由於武器是成製式的,人人都會這一點。
當然,一些中國軍隊也能打,不過請記住,他們都是善守不善攻的,他們大多強在戰鬥意誌上,有了這一點,和大多數軍隊相比,他們就好像來自兩個星球。不過,軍隊是從屬於政治的,腐敗的政治環境很難抱有一個有理想的軍隊。這一點對現在也有借鑒意義。所以,對大多數國軍不要抱有希望。
中國國內,唯一有希望對抗日軍的就是共軍。共軍最大的特點是有理想,士兵明白為何而戰,因為總是處於劣勢,所以他們也明白為何要撤退,士氣不會受到巨大打擊。共產黨的軍官是很能打的,因為不能打的都打死了。另外,根據埃德加.斯諾的觀察,貫徹國民政府步兵操典最積極最堅決的就是紅軍,而這本步兵操典是抄襲德國的。林彪終日落實步兵操典,劉伯承則辦了紅軍的高級軍校。這隻軍隊因為總是處於劣勢而不會泄氣,因為生存而不斷的學習,當然,他們的裝備比中央軍差多了,平均五個人一支步槍,手榴彈的殺傷率極低。(馬石山慘案中,六名被困的共產黨人不當俘虜,他們抱在一起,拉響了僅有的一枚手榴彈,結果當天晚上,六個人都醒了,高舉手榴彈的那位手裏還有個殘存的手榴彈把手)。所以,他們見了鬼子就跑,這不是缺點,關鍵是他們躲在了日軍看不上的窮鄉僻壤,堅持了八年,而且活下來了。
千萬不要以為八路軍總是打勝仗,其實,他們打敗仗的次數數不勝數。如果日軍不摧毀國民政府的統治體係,八路軍很難在山西、河北、山東等地紮下根來,可他們紮下根來,就以堅韌不拔的表現堅持下去。國軍至少安排了50萬人在敵後打遊擊,要麽崩潰、要麽投降,而八路軍則徹底放棄了決戰,把大戰細化為了一係列數不勝數的細小戰鬥。麵對這一點,日本的裝備優勢和訓練優勢就SB掉了。越是現代化的軍隊,分工越細,後勤兵越多,土八路在山溝裏蹦,你的大炮和坦克都2B了,你的快速機動也2B了,可以說,需要中佐以上官員協調的事情統統2B了。一個派出所一個派出所的安排據點,第一你人不夠用的,高層還想打蘇聯呢,你丫漫山遍野打土八路有毛軍功啊,第二,你原本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野戰兵團變成了俗不可耐的治安軍。大家不要懷疑,你有時間觀察一下地方警備區的軍隊,再和野戰軍對比一下就知道了,離開了戰鬥集體,日複一日的缺少監管和訓練,和漢奸等人渣混在一起,就是變形金剛也得生鏽啊。不是共軍的水平提高了,而是你丫的水平降低到共軍的層次了。(關於這個有興趣的可以看薩蘇的文章)
這就是日本華北治安戰的戰略困局,事實上,他們贏得了大多數戰鬥,有的戰役還很輝煌,比如五一大掃蕩,打的共軍措手不及。戰術上,日軍的成功戰例極多,他們曾經夜晚出門,冒雪翻山路四十裏,殲滅了山東共軍唯一的炮兵團。不過,共軍判斷反掃蕩勝利的門檻很低,我活下來就行,我又活下來了,搶你的糧食,打擊你的稅收,偶爾放兩槍讓你不痛快。讓你必須中隊以上才能出門,這就是勝利。出門之外,處處敵國,這種感受是很沉重的,你像用錘子在打湖水,每一下都是勝利,但都是無用功。
以時間、空間和人命做代價,八路軍在與日本的戰鬥中鍛煉起來了,低水平的戰鬥好像是高手在給低手喂招,八路軍越打越好,雖然他們窮的沒有子彈沒有槍(其實八一步槍是很不錯的 吳雲鐸的槍榴彈和擲彈筒也不錯),他們的戰術水平越來越高,唯一欠缺的是大兵團作戰能力,他們還沒這個資格,這一點是戰術水平低下的國軍幫土八路成長起來了。
這個困局說明了日本人致命的缺陷:戰略水平差。事實上,日本人在八年中也就這一個弱項了。
蔣公的日記中說道害怕日本人直接出陝西,經四川滅中國,這是當年忽必烈的路線。不過本人認為吧,蜀道難於上青天啊,放棄海空優勢,爬荒山,過蜀道,後勤補給都不知道能不能跟得上。現在哪些地方還有荒無人煙的,搶劫都找不著對象。中央紅軍1萬人過路都得吃草根啃樹皮,要是一個師團開過去,嗬嗬,也就英帕爾的結局。日軍沿長江進攻,實際上是發揮自己的優勢,說他不懂戰略吧,看起來有點,但大的戰略方向本來就錯了,是沿江死還是爬山死沒有本質區別。加上老蔣這人也還有點骨氣,你丫搶了我的地盤,害我老婆送去給美國人睡,老子就不給你安生,要和談就恢複7·7事變前的事態(還我地盤),要不免談,老子背後有美帝呢。
這就是日本人在大陸的死結,要解決共軍,就必須要大量當地政府軍支持,或者野戰軍就地治安化,這樣的話,就必須先解決蔣介石,但怎麽打,蔣介石就是不妥協。正在這種狀態下,日本人在諾門坎和蘇聯又打了一仗,目的是希望蘇聯斷絕對中國的援助。結果蘇聯過於“堅硬”,不好啃,於是也就罷手了。事實上,到1940年,日本人已經發現打中國太不合算了。歐洲戰爭,盟軍奔潰,東南亞多少殖民地啊,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比中國好啃多了。那就退兵啊?不行。為什麽?大日本帝國吞下去的,就是帝國的,哪怕是一坨屎也不能吐出來。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是這個思維,按中國文化的評論就是,不知進退。
1940年,日本人輕鬆進入印度支那(越南),比國軍更缺乏戰鬥意識的法國殖民軍投降,這震動了歐美。美國人一直想參戰的,這個借口已經足夠了。不過,日本和德國的聯盟(日本的另一個戰略錯誤)讓它擔心後院起火,於是,美國人決定先“測試”一下日本,要求日本退兵到1937年7月以前的狀態,否則,石油禁運。那時候沒有戰略石油儲備,禁運意味著日本聯合艦隊隻能工作3個月,日本人又不能撤兵,又垂涎於東南亞殖民地,於是他們決定賭一賭。事實上,如果他們認輸,也許日本帝國現在還在呢。可是,如果他們認輸,日本帝國的國民們當時會瘋了的,打了這麽久,就是個零蛋?這就是憤青當道啊,憤青是什麽都不管的,打,不打你就是賣國賊,誰不打殺誰,殺到有人肯打為止。
日本和美國相差最大的是國力,包含生產力、資源保有量和人力資源。武器的劣勢上,飛機上缺口最大,尤其戰略轟炸機是德日法西斯共同的疼。步兵武器上差別不足以成為戰略問題,雖然三支m1步槍可以壓製日本的輕機槍,美國軍隊的火力密度更高,但這對太平洋的島嶼爭奪戰來說,不具備決定性價值。
關鍵是生產力,要知道,美國人在支援英國、蘇聯、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同時,動用上萬架轟炸機轟炸德國,在大西洋反潛,與日本激戰,而且,關鍵是而且,它丫的還用了全國四分之一的電力在搞原子彈,一個當時誰也不知道會不會響的玩意兒!
這就是差距啊差距,我們國家現在每年全國動員在招飛,挑選飛行員,為空軍選擇精英。可美國,有上百萬的民間飛行愛好者,他們沒事自己飛,這是空軍的潛在力量!不要動不動喊打喊殺,否則你就會像日本帝國一樣,把內褲輸進去。
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傳出,重慶鞭炮齊鳴,人人相互道賀,因為他們知道,美國參戰,日本必敗。這不是戰術勝利所能掩蓋的。
日本人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日本陸軍1871年以前效法法國,他們對拚刺刀的喜愛、他們的步槍口徑乃至他們的師團編製,都是法國人幫助他們建立起來的,法國是整個歐洲最愛拚刺刀的(俄國在東歐,不在日本人眼光內)。直到二戰,日本的九二重機槍還是法國哈奇開斯的山寨版。1871年以後,日本開始學習德國,德國人的連排戰術給日本人以深刻印象。不要以為日本人的三八式好,事實上,日本步兵的火力輸出是以機槍和擲彈筒為核心的,三八式步槍手是為了保護機槍和擲彈筒而存在的,一個小隊是一個完整的火力輸出單元。這一點,是戰術混亂的國軍好久都沒有弄明白的。我們說日本人拚刺刀厲害,打槍厲害,那都不是他輸出傷害的主要部件。日本人的裝備對歐洲列強來說,不算什麽,但是,東方哲學中勇於犧牲自我的精神著實駭人,如果輔以精良的訓練,這戰鬥力是壓倒性的。
英國殖民軍的武器裝備是超過日軍的,別的不說,恩菲爾德步槍現在仍然在印度裝備(阿三威武),這是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栓動步槍,叢林中比三八式強很多,M3坦克比97式壓根不是一個檔次,反坦克炮,重型榴彈炮都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可操作武器的是人。英國殖民軍的素質,和日本安插在華北搞治安的百字頭師團差不多,裝備是精良的野戰裝備,人已經爛了。日本人還有點軍國主義素養,英國殖民軍早已萎靡,而且,他們已經開始考慮以後——也就是眼下肯定失敗的,但是歐洲軍團和美國人打過來以後一定贏——本著這個戰略考慮,英國人決心死守新加坡。
新加坡之戰應該被稱為亞熱帶作戰的經典,日軍速度快、作戰決心堅定,用三萬人打擊十萬英軍,英軍人雖多,但沒有展開,單兵戰鬥力又不如日軍,結果日軍打在關節上,讓英軍陷入了中國古代兵法所說的“滯形”,隻能挨打,動彈不得。這是一場輝煌的勝利,除了精神各方麵都占優勢的英國人居然守不住他們一定要守住的新加坡,這徹底改變了西方人的看法。日軍的單兵戰鬥力一直壓著英軍,直到1944年英帕爾之戰,幾萬人,每人靠著幾兩大米活著,硬生生壓著十幾萬吃罐頭的英軍打。英軍戰術呆板,缺乏為殖民地犧牲的熱情,完全是坐等勝利。這一點來說,就是國軍有英軍的裝備,也會比英國人表現的好,至少東方人對犧牲的理解不同。
所以說,日本人是極其強悍的敵人,特別是技術的優勢被地形所抵消、人的因素發揮到極致的時候。麵對同樣堅韌的中國人,它又具有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越是地形限製小的地方,技術的差距就會發揮巨大的威力。比如,日本打中國人,在平原上狂飆突進,徐州會戰打的幾十萬國軍崩潰,但在太行山就不行了,硬生生被八路拖死——無他,地形限製了技術裝備的使用。
在太平洋戰場,則完全是技術製勝論者的天下,日本所麵對的是一支技術至上的軍隊。為什麽傻大木死得這麽慘?沙漠也是地形簡單的地方,跟海洋沒太大區別,誰的火控好誰占便宜。在這種戰場上,美帝一向都是屠殺的。
美國人的戰術戰略源自歐洲,特別是英國給他們的影響巨大。美國軍隊是火力至上,一切手段都是為了更好的輸出火力,訓練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更快更準確的輸出火力。中國軍隊從美國軍隊學到的專用戰術術語就是“壓製”和“盲射”,感情你丫打那麽多炮不是為了消滅敵人,而是讓對方趴在地上別動彈!真是太敗家了!
和我們的憤青一樣,當時的日本人也認為美國人怕死、愛享受,缺少犧牲精神。但在美國人看來,這些很正常。
第一,我們的任務是輸出火力,消滅敵人,因此當後撤無望、後勤被切斷,我們已經無法戰鬥,可以體麵的投降。(注意這一點 中國軍隊最喜歡穿插)
第二,我們有強大的後勤,老子有錢!
第三,投降的文化在西方並不可恥。東方的戰略觀是你死我活的總體戰,死一個人,消耗你一發子彈都是值得的。而在工業化發達的西方,我堅持下去隻是麵對鋼鐵的洗禮,有什麽意義?
但這一切絕對說明不了美國人懦弱!
西洋人是從線性陣列走過來的,那是什麽?就是排隊立定,拿著燧發槍麵對麵槍斃!
在葛底斯堡會戰中,兩萬南方美軍排成方陣迎著火槍和火炮前進,爬越壕溝和城牆,全軍陣亡了90%才崩潰!
在索姆河會戰中,他們的遠親 純正的英軍(不是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印度人組成的雜種)還是用這種線性陣列衝擊馬克辛機槍防線,一天死了6萬人!屍體一層層的摞,他們怕死嗎?
當然,這些事例從另一個層麵說明西方戰術的單調,特別是連排戰術方麵。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美國人怕不怕死。而我們的答案是,美國人不怕死。
二戰中,從德國入侵波蘭(1939年9月1日)到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2433天。從1942年開始,美國平均每天損失170架飛機 。
二戰中,平均每月有6600名美國陸軍航空隊人員喪生,約每天220人。另有18000受傷,12000失蹤,41000+被俘(被日軍俘虜的5400人中一半活了下來,被德軍俘虜的死亡率約10%)。總戰鬥損失121,867人。
這些都是我們認為是金子一樣的飛行員!而且不包括美國海軍損失的。
美國海軍的飛行員,被擊落後80%都得死,因為在海水裏沒得救(除非在卡特琳娜基地附近)。可是你聽說美國海軍飛行員二戰時不敢飛的嗎?
美國人二戰時說,隻要飛行員完成25次出擊任務,就可以休假半年。到戰爭結束,沒有一個機組享受到這個福利————全被擊落了。
技術優勢不是絕對的,德國人不是吃幹飯的,而美國人是不怕死的。
有憤青們認為,美國人輕輕鬆鬆消滅了日本人,間接證明了中國的無能。事實上,日本海軍的戰鬥力相當過硬,不然瓜達卡納爾群島也不會有一條“鐵底海峽”。加速日本失敗的理由,是石油。
日本聯合艦隊的母港,設在南婆羅洲的特魯克,估計很多現在的日本人想起來都心向往之,大日本帝國的聯合艦隊,竟然把指揮部設在接近澳洲的地方,這是何等的強盛啊!
事實上,山本五十六呆在那裏,隻有一個理由,石油。婆羅洲的石油,可以直接灌到油箱裏使用,無須精煉(國內的這些油田都得淚奔了)。這種石油,使用起來,唯一的缺點,就是容易爆炸。好多航母、軍艦因此一擊就沉。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煉油能力的低下和後勤的無奈。說白了,就是國力。
雷達不如人、鋼材不如人、石化生產不如人,這些都是國力的問題,和戰術無關。日本海軍的精兵,哪怕是用斜眼在晚上看,終究趕不上雷達的改進速度。日本的百煉精兵,都在美國人的鋼鐵生產線中被消耗掉。美國的P51號稱飛行的鋁塊,就是這樣,日本人也能打下來,可打下一架,又生產出兩架。對比死人的速度,日本人培訓飛行員的速度跟不上了。後期的日本,由於缺油,培訓飛行員的方式是看電影————事先擺好各種模型,用電影攝像機模擬飛行的各種動作,讓飛行員看,這培訓出的,不是菜鳥而直接是菜!
等到了後期的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隻要美軍切斷了後勤線,炸彈艦炮排隊推進,日本再精良的步兵,在一個島嶼上能機動到哪裏去?堅守的意義隻不過是加大美國物資的損耗罷了。而美國人消耗的起,他們也不缺時間。在一個島嶼上,美國人能用推土機堆起一座小山,在兩天內隻推進50米,5天後把精良的狙擊手活埋了。
所以,戰後的日本在煉鋼、電子、石化、發動機等方麵刻苦用功,成為世界第一,戰敗的教訓刻骨銘心啊。好好一盤棋,就因為這些短板把日本帝國給毀了。
日本帝國原本是希望通過一場速決戰擊敗美國的信心,然後求和,回頭解決中國,享受勝利果實。但美國人把它拖進了持久戰,這是必敗的。為了解開這個死結,唯一的鑰匙就在中國手裏。
隻要中國投降,大量的資源、士兵都會轉移到太平洋戰場,讓美國人喪失信心。——換了你,如果知道這仗要打十幾年,你也要考慮是不是休戰一下。至少得回去生生孩子不是?
不管怎麽說,蔣介石看問題是很準的,他腐敗、他任人唯親、他氣量狹小、他獨裁無膽、他民主無量……但有一點還是可以的,他就是不投降!從太平洋開戰,他就再不和日本人談了,連虛情假意的談都停止了。
缺少基本戰術修養和訓練的國軍被打的慘絕人寰(僅有的精兵被調到後方藏起來了),一退再退。腐敗如同瘟疫一樣蔓延。八年裏,日本人可以攻下它任何想攻下的地方,可以守住任何它想守住的地方(李宗仁語,ps,相對於國軍而言),可國軍高層都相信美國人會贏,國軍底層又有一些忠義在苦苦的維持。
在後方,共產黨如同一塊粘瓜糖,最大的一股力量也不過幾百人,建國後的十大元帥都是帶著幾百人在山裏轉來轉去,不投降,不消停。
你不能指責他們遊而不擊,他們隻要活下去,讓日本人不敢撤兵,就是在消耗敵人的實力。拿什麽打?山東軍區偶爾繳獲了一門九二步兵炮,隻有3發炮彈。日本人瘋狂的追,共軍隻好把它埋到土裏。日本人後來又派漢奸談判,提出用三挺重機槍和子彈換,共產黨就是不答應。無他,有了這門炮,所有的炮樓都緊張,以往幾千人攻不下的炮樓,現在感受到威脅了。
河北的地雷戰,鬼子踩上去,轟隆一聲響,然後看到踩到地雷的鬼子哇哇大叫,全身漆黑——土法做的黑火藥太差了,唯一的辦法是在地雷裏放上狼毒和大糞,讓他傷後感染而死!山東許世友那兒高級點,炸藥還行,用的地雷是遙控引爆。也就是一個人藏在離道邊十米的距離,鬼子經過的時候,他手動拉線,一拉一炸,線露出來了。這個人就得趕快跑,那真是玩命。敢幹兩次的人,肯定記功提幹。
1944年,上海浦東遊擊隊(沒錯 就是浦東金融區)繳獲了一挺九九式機槍(日本仿的捷克輕機槍),激動不已,到處購買子彈(沒錯繳獲是不夠用的,得找第四師團),在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知道了這些,我們就明白,那些所謂的抗日電視劇是多麽的可笑可憐!它們侮辱了我們勇於犧牲的前輩!以如此可憐的裝備,麵對體係完備 世界一流水準的強敵(討論到現在 可以這麽看了吧),敢於挺身而出的,就是英雄。用絕世武功大砍大殺的,那是白癡的夢囈。許世友的功夫是公認的,可他也在膠東半島的窮山溝裏躲著,從來沒聽說許上將單刀赴會的。直到1944年底,許世友攻水道,殲滅日本兩個小隊,還費了好大的功夫。
盡管占據絕對優勢,可日本人麵對打不著、趕不走的土八路,產生了巨大的挫敗感。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勢”,打個比方,好比《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用木劍纏倚天劍一樣。
殲滅戰是體係作戰,看似攻堅時損失大,可收獲更多。好比敲開一個雞蛋,開了硬殼,後麵全是收獲,而硬殼打開一個點以後,也可以庖丁解牛。而體係作戰方麵,在東亞戰場上,日本沒有對手。
就算蘇聯也不行,盡管諾門坎打敗日本,可蘇聯動了傾國之力,日本人還創下了兩次戰術性勝利(奇襲蘇軍機場、 世界第一場裝甲迂回奔襲戰),麵對鐵甲洪流,日本人缺少反坦克武器,可絕望的步兵反坦克戰術給連排戰術粗糙的蘇聯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而在治安戰中,所用到的隻有步兵連排戰術了,重武器不過九二步兵炮而已。我認為,世界唯一能夠在連排戰術上克製日本的,隻有共軍。這是在搏殺中鍛煉出來的技巧,所謂戰前諸葛亮會 戰後總結會,現在做成了官樣文章,可當時是在討論保命的問題,能不認真啊。總結一條經驗,就能保住幾條性命。共軍還有一點好處,由於打慣了敗仗,習慣自身的劣勢,沒有麵子問題,說走就走。可日本人不行,你和土八路過招,竟然撤退了,你無能!這方麵的典型就是阿部規秀,雁宿崖下,黃土嶺上,一心報複的阿部規秀最終把自己也給搭進去了。
裝備精良、戰術過硬、訓練有素的日本人在給中國人喂招,自己的體係作戰瓦解在一個個炮樓裏,就是再堅定的戰士,麵對沒有盡頭的戰鬥都會疲倦,心生怯意。勝了,你沒有機會休息,敗了,結果更慘,你輸不起。三十年後,美國一個國家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崩潰在了中南半島。四十年後,蘇聯崩潰在了阿富汗。
這就是人民戰爭的威力,毛主席的威望就這麽樹立起來了。
這個時候,從戰略上看,兩麵作戰的日本已經沒有足夠的戰略資源了,戰敗是定局。絕望中的大陸日軍發動了豫湘桂作戰,說是打通大陸交通線,實話說,他們自己都不明白自己要做什麽。大陸交通線是不需要打通的,南洋孤軍也不可能步行幾千裏回來。估計日軍將領就是想做點什麽,顯示自己的力量,好像絕望的狗熊最後怒吼一聲。然後我們的國軍完美的配合了一把……
一號會戰再次顯示了日軍的戰術水準,湯恩伯一泄千裏,日軍繳獲了大批美式機槍、火炮(都是美國從巴拿馬運河運到澳洲再運到印度 然後用飛機運到雲南 拉到河南)、大批新出廠的擲彈筒(牛皮套裝著的 而此時國內大多數人飯都吃不上),從這時起,國軍的裝備已經優於日軍,但戰術水平差的很遠,戰鬥意誌更糟。
衡陽會戰,方先覺死守城市,外麵圍城的日軍食不果腹,病死的漫山遍野。更多的國軍則遠遠在外麵看,直到轉進台灣,國軍這種“看風景”的作風一直不改。方先覺降了,更多的國軍被驚走了,日本人打到了貴州,重慶震動。高官貴人很緊張,他們知道美國必勝,發愁的是往哪裏暫時逃命的問題,蔣介石很緊張,因為打成這樣讓他在盟國麵前很難看,至少斯大林公開看不起他,拒絕和他見麵,這才有了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兩次會談。隻有中國最基層的平民百姓,懷著忠義之心,準備殉社稷了。“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就是這時候喊出來的。
當時,《大公報》記者采訪了一個年輕的軍官,他是一名大學生,投筆從戎。當被問及戰爭信念的時候,他說,我相信我們民族必勝。當記者問他,你戰後打算做什麽呢?這位年輕的軍官笑著說,到時候我應該已經死了,在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多少年以後,我看到這一段,仍然黯然神傷,我們不知道,這名忠勇的軍人死在哪個戰場,把缺乏訓練的士兵盲目驅趕到戰場上,國民政府無疑是犯罪。
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堅持下來了,這就是勝利。如果這名軍人沒有死,有幸加入解放戰士的行列,我相信在朝鮮戰場上,有了精通戰術的軍官領導,他會把美國人打的舉手投降。
有人說,日本軍隊是一支停留一戰水平的軍隊,原話來自一位德國武官,固然不錯,但我想反問,一戰和二戰有什麽本質區別?
英國步兵用馬克辛機槍、恩菲爾德步槍打完了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步兵用K98打完了二戰,蘇軍到1945年才撤裝莫辛納幹。
二戰強調裝甲戰和運動戰,可日本人也組建了坦克軍團,日本人在中原的分進合擊做的相當出色。日本軍隊在裝甲縱深突擊方麵完全是空白,可美國人在這方麵做的也不怎麽樣,歐洲戰場基本是一條戰線推過去的,巴頓不過是戰線上的小箭頭,考慮到德軍的崩潰速度,他的推進並不是驚世駭俗。
日本人不笨,他們的弱點就是國力。中國人與他們纏鬥,打的就是這一點。
1943年6月8日,習慣了東躲西藏的八路軍在河北宋莊與日軍遭遇,兩個正規連對抗著二千五百擁有精良裝備絕對優勢的敵人。結果殺傷敵寇阪本旅團長以下官兵一千一百人之多,而自己隻傷亡七十三人,戰鬥從白天到黑夜,整整堅持了十四個鍾頭,而最後勝利突圍而出。網絡上很多年輕的質疑者還在懷疑殺敵數字的準確性,盡管那個年代的八路很少有撒謊的習慣。放開數字不說,這場遭遇戰說明了一個問題,八路軍的連排戰術,已經開始超越日軍。其實,當時製約共軍的因素已經不多了,共軍正規軍的戰術水平可以進行一場野戰了。從平型關的4:1到宋莊73:1000,這個變化是驚人的。共軍被困擾的,一是缺少火炮以及壓製敵方火炮的手段,導致部隊的大規模機動受到限製,二是缺少組織大規模野戰的能力,紅軍時代組織方麵軍作戰的能力已經嚴重退化。這再次證明,能力不等同於知識和經驗。同樣,日軍的野戰能力也在沒完沒了的守炮樓的過程中退化掉了。步兵單兵戰術是陸軍的基礎,是日本人最優秀的科目,日本人的精兵開始消磨殆盡,而中共已經在戰火的磨礪中成長起來。步兵連排戰術也是日本人的強項,可中共在這個科目上更加優秀,不優秀的已經死掉了。
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美械武裝的國軍超越了日軍的裝備水準,其實,很多國軍的裝備還是不如日軍。第四野戰軍進攻廣西,遭遇第7軍,戰史上特別注明:“該軍全日械武裝,戰鬥力很強”。如果日械武裝沒有威懾力,是不會加這句話的。解放軍的戰史會為某軍隊注明“該軍裝備冷兵器 戰鬥力極強”嗎?
事實上,閻錫山至少留了五萬日軍幫他打內戰,但不過是給解放軍造成一些小的困擾而已,這些日軍留下的痕跡,是共軍戰史上說某某山頭或某碉堡防守的特別頑強——但是,我們還是把它打掉了。沒有一支日軍在戰術戰役中給共軍形成大的威脅。 共軍的缺陷,全被國軍幫忙補上了。戰術能力低下的國軍為共軍送來了火炮和炮手,寬容的和共軍一起演練大兵團作戰,給了對方犯錯的空間——你不給空間也不可能,共軍的步兵戰術太優良了。萬家嶺會戰,國軍殲滅不了106師團,主要就是對方步兵戰術優秀,共軍此時比日本人更狠。三年演練、一年休整,當共軍出現在朝鮮戰場的時候,步兵正處於鼎盛時期。
我認為,證明日本人麵對鐵甲化的歐美軍隊並不是渣的一個重要例子就是朝鮮戰場。所有的事實都證明,聯合國軍不缺少坦克,共軍前期基本沒有坦克,共軍的裝備和日軍相比,也沒有代差。但美軍鐵甲部隊在前四次戰役中無所作為,至於第五次戰役,打在誌願軍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際,就是德軍裝甲師,在後勤跟不上的時候也會很難受。至於攻擊機,美軍一直占據壓倒性優勢。
之所以日本人很渣,是因為在太平洋爭奪戰中,他的步兵始終是坐以待斃,海空力量和時間都在攻擊方手裏,這種時候,神仙也打不贏。
日軍戰鬥力比不上誌願軍,是因為誌願軍的連排戰術更為優良,尤其擅長迂回包抄和穿插。崇尚技術的美國人認為,戰鬥就是火力的對比與疊加,對後勤看的極重,當後勤線被切斷而又無力恢複時,突圍就成為第一選擇。
後來,美國人也學會了穿插,五次戰役時,他們的傘兵超低空跳傘(現在也是很牛的),突然出現在誌願軍身後的一個山頭上,豎起了星條旗。誌願軍回頭看了看,派了兩個崗哨,無動於衷。這讓美國人束手無策,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一突然行動會讓敵軍大吃一驚,甚至崩潰。事實上,英軍以此法“驚潰”過土耳其,德國人以此法“驚潰”法國人,可習慣了反掃蕩的中國人無動於衷。最後,看看前後的紅旗,美國傘兵趁夜又穿插了回去。——這完全是兩種作戰思維的問題。砥平裏戰鬥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走投無路的美國人死守砥平裏,結果守住了。美國人這才意識到,誌願軍的攻堅能力太弱了——自此,美國人堅守,無隙可乘的誌願軍也拉開了防線,戰爭回到了一戰模式。
鄙視一戰思維的諸位,能告訴我1952年下半年的朝鮮戰場,和一戰有什麽區別嗎?
二次戰役中攻擊與撤退,讓美國人刻骨銘心。誌願軍拒絕正麵進攻,“總是十幾個人從出其不意的方麵衝上來”,冒著嚴寒,美軍開始了突圍。
需要強調的是,即使在嚴寒的天氣裏,美軍依舊是撤退而不是潰退,他們的殿後部隊盡職盡責的擋住了誌願軍的追兵,摧毀了自己認為重要的軍事物資,他們的開路部隊按照命令,對每一個陣地發起凶猛的衝鋒——其中就包括鬆骨峰。在一條河邊,工兵架起了一座鋼鐵浮橋,這是從日本空運來的。沒想,誌願軍的敵後偵察兵在突襲中把該橋炸毀。美國空軍立刻從美國本土把另一座浮橋的組件空運過來,一天以後,美國人繼續撤退。然後,誌願軍的敵後偵察兵(估計還是同一夥人),又偽裝成韓國人,混上橋去,再次將橋炸毀。美國人艱難的把另一座同樣的浮橋從歐洲運了過來。兩天以後,誌願軍的這支部隊隻能遠遠的在山上看著,打幾下冷槍,美國人估計,他們的炸藥用完了。中國人沒有記錄這是那一支部隊。但美國人的記錄展示了兩支軍隊的可敬可畏之處。一支部隊把人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另一支部隊則展現了赤裸裸的工業暴力之美。在橋斷的時候,美國人並沒有潰逃,他們的後繼部隊繼續死守,前麵的部隊在等待,通車之後,他們井然有序的逃走。所以,正在人們為勝利歡呼的時候,劉伯承驚歎,美軍敗而不亂,有章有法,果然是蓋世強軍。
兩支軍隊在交手中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美國人努力學習夜戰防禦,提高步兵近戰火力和炮兵反應速度,中國人則練習在美式炮火下的生存技巧和短促突擊。要記住,在沒有絕望之前,美國人是沒有主動投降的,在用工兵鏟的搏鬥中,美國人一樣凶狠。發現M1步槍不適合近戰以後,美國人裝備了散彈槍和手槍。
事實上,盡管如此,1953年以後,戰線依舊在緩慢而耐心的向南推進,之所以不打了,是因為蘇聯人不想打了,我們用士兵的鮮血,換來了蘇聯的援助,開始了人類曆史上最劇烈的工業化進程。從1937年24支軍隊的集合體(共軍隻是其中一支),到1953年的強悍步兵,我們現在可以驕傲的說,中國人的步兵戰鬥力,第一。所以說,無論是日本人的侵略,還是歐美人的鐵甲,都不可能擊敗中國人。讀史者看到日本人與美國人交戰兩年而顯頹勢,感覺日本軍隊是渣,進而推論中國人更渣,這完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美國人的評判中,有評論日本人的戰略失誤,有強調日本人的戰術得失,有誇大日本人的技術缺陷,卻唯獨沒有貶低日本人戰鬥力的。在約翰托蘭寫的《日本帝國的衰亡》中,充滿了對日本人決死精神的敬畏之情:“海軍參謀長宇藤決定不得到最後投降的時候,由於目睹了山本大將的戰死,他覺得他有義務做些什麽。他來到飛機場,集合一個轟炸機中隊的飛行員,告訴他們,日本決定投降,而他決定向美國艦隊發起自殺攻擊,宇藤強調,此次任務完全自願,不願意的飛行員可以退出。但是所有的飛行員都服從了命令。由於轟炸機滿員,宇藤隻好坐在無線電員的位置上,但無線電飛官並不願意,地勤聽到他說,你占了我的位置。我豁免你了。宇藤臉上似笑非笑的說。但這名飛官堅持擠了進去,宇藤微笑著往旁邊挪了挪。四架飛機依次起飛,在飛行半個小時以後,發回了宇藤的訣別電報:飛機此去衝繩,在那裏我軍陣亡如櫻花墜地。……
美國人充滿了對日軍決死精神的讚歎,並為擊敗了這樣的敵人而得意洋洋。
所以,談起這一段曆史,我想說的是,從甲午戰爭以後,日本明治天皇通令全國,優待中國留學生,培養親日情緒,支持一切可以禍亂中國的因素,挑動中國內戰,消耗中國實力。直到七七事變時,在日本人挑唆下,張自忠依舊與宋哲元反目成仇,北平因此不守。即使如此,在日本投入了全部陸軍精華,盡起40年之經營,甚至日軍對中國地理的熟悉,都遠在中國將領之上,他們還是失敗了。中國人從戰爭中學習戰爭,15年內,他們的軍隊站在了世界的第一陣營。沒有人可以低估我們這個民族的潛質。沒有一種外來打擊可以擊敗中華民族,能夠打敗我們的,隻有我們自己。所以祖先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強敵環視,挑戰頻頻,對中國其實是好事。大使館被炸、南海撞機、台海危機,每一次危機都成為中國軍隊前行的動力。相反,太平盛世的硝煙是打擊中國軍隊的最好武器。當我們看到高手撕開日本人時,當我們看到狙擊手殺日軍如麻的時候,當我們看到所謂英雄手持機槍對天掃射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那是個什麽樣的年代?
日軍一顆105毫米炮彈,可以殺滅方圓70米內一切生命,日軍一顆200公斤炸彈,可以殺滅150米內一切生命,日軍的紅筒毒氣,殺傷範圍50米。7.92毫米重機槍,直射10秒鍾,可以打垮沙袋壘砌的工事,把人壓死在裏麵,三八式步槍,實戰中可以穿過兩具屍體,打死第三個人。而美軍的12.7毫米機槍,一顆子彈可以直接把人體打成兩截。日本步兵普遍精通柔道和格鬥,行進中射擊,300米內槍響人倒。而美國人對國共兩軍的共同評價是:普遍營養不良,士兵在短時間劇烈運動後會倒斃。麵對這樣的敵人甚至還有很狠的敵人,我們來了,我們戰了,我們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