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指揮多地公安機關,摧毀了一個以北京市鋒銳律師事務所為平台,少數律師、網絡推手、所謂的“訪民”相互勾連、滋事擾序,涉嫌犯罪的利益團夥。
當前,“死磕”律師在網上特別是微博微信上似乎頗有“人氣”,看起來有一定號召力。究其因,他們所打出的“死磕”招牌,他們所奉行的“對著幹”思維,他們所迷戀的魚死網破手段,迎合了網絡上一度盛行的戾氣。或者可以說,“死磕”有時就是不折不扣的戾氣。
一些“死磕”律師在法庭內外興風作浪,其危害不必過度置喙,他們在網上呼風喚雨,所帶來的惡果不亞於網下。除了“汙染”網絡環境,還傳遞一種錯誤的價值觀,使一些網友無所適從,甚至以破壞以醜化社會為美。
對一些缺乏辨識力的網友來說,他們總認為說“不”就是勇氣,敢於死磕就是英雄,於是“死磕”律師所刻意打造的“反體製英雄”形象,就很能蠱惑人。事實上,反體製不等於就是英雄,說“不”不等於就有勇氣,信奉對抗思維也不值得推崇。而“死磕”律師所標榜的“死磕”,故意逢體製必反,有時就是碰瓷,他們的所作所為具有嗜利和蒙蔽性,這就助推一些年輕人會偏離正確的價值取向。
但凡有一定素養的網友,大概都知道網絡七條底線: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製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七條底線對全體網民有效,當然包括在網上興風作浪的“死磕”律師。
他們的網絡言論,有的不隻是破壞了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底線,還挑戰了法律法規底線,國家利益底線,所造成的後果不可小覷。
打造清朗的網絡環境,人人有責。身為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的高學曆網民,律師本應該在淨化網絡生態上更有責任,更有作為。但一些“死磕”律師以汙染網絡環境為能事,隨意在網絡上“吐痰”、“扔炸彈”,甚至哄騙蠱惑利用網民當牟利的工具,這種做法極不可取。上網已是億萬公民的一種生活方式,為了更健康而潔淨的網絡空間,每一個網民都有責任遵紀守法,做好自己應該的事,而不是相反。
這些年,中國最大的失誤,是輿論教育界的失職,話語權被西方代理人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