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淵潭八一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百年風雨正陽門

(2016-12-04 07:47:57) 下一個

正陽門,是明清北京內城南垣的中門,位於北京南北中軸線上,也就是正南門,因此正陽門又有“國門”之稱。關於正陽門的介紹和傳說眾多,這裏無意贅述,隻想通過精心挑選的一係列老照片講述命運多桀的正陽門,還有這背後跌宕起伏的曆史洪流和其間的民間百態。

 


1866年,前門正陽橋五牌樓。此時人力車還沒傳入,行走和趴活的都是騾馬轎車。這一年,在廣東省香山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國父孫中山出生。

 

 

1870年,正陽門城樓甕城內的景象。

 

1870年,由正陽門西眺,沿著城牆和護城河一路向西,遠處的城樓就是宣武門。(後期上色)

 

1872年8月,前門大街車馬忙。

 


1880年,正陽門箭樓南,正陽橋上。箭樓巋然屹立,巍峨壯觀,維護極佳。這還算是國泰民安的景象,從行人的步態和表情上也可看出天國上邦的從容和自信。

 


1880年,正陽橋牌樓和箭樓。

 


1890年,正陽門大街上攤棚和店鋪眾多,騾車往來穿梭。

 

1893年,晚清時期的中國風雨飄搖,人心不安,正陽門的城牆和屋頂長滿了雜草。這一年,一個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人在湖南韶山衝出生了,他的名字叫毛澤東。

 


1899年,正陽門箭樓南,街麵已呈亂象,人們臉上帶著惶恐和無助的表情,這一年,義和團運動爆發

 


1900年6月16日,義和團在前門大柵欄火燒老德記藥房,火勢迅速蔓延,將繁華的前門一帶千餘家商鋪燒為灰燼,正陽門箭樓也在此次浩劫中被付之一炬。史稱:庚子事變。

 

1900年10月,庚子事變中被燒毀的正陽門箭樓,還有街上惶恐不安的人們。

 

1900年11月,箭樓被毀後的一個月,正陽門又被印度兵引燃,餘燼未熄,百年帝都在劇烈的陣痛中掙紮。

 


1900年,焚毀後的正陽門箭樓和幸免於難的五牌樓,牌匾上字跡清晰,滿文在前(右),漢文在後(左)。

 


一個月後,五牌樓上的牌匾被盜走。

 

1901年,正陽門箭樓燒毀後,城牆上堆滿了破碎的瓦礫,工人門正在清理廢墟。

 


1901年,被燒毀後的正陽門城樓廢墟,一位工人坐在城牆內側東馬道上,這是被稱為“死人之梯”的正陽門登城馬道,樓頂和木結構全部垮塌,慈禧回鑾時命令將其全部拆除,僅剩殘垣斷壁。

 


1901年,清理拆除後的正陽門城樓,僅餘城台。

 


1902年,正陽門城東外的”北京“站,鐵路修已經到了內城根下。

 

 

1902年,正陽門車站(盧漢鐵路)迎接兩宮回鑾的專列緩緩駛入。

 

1902年1月8日,兩宮回鑾,正陽門甕城內跪迎的大臣們。

 

1902年1月8日,兩宮回鑾,正陽門箭樓城台上搭建起臨時的五牌樓迎駕。

 

1903,正陽門庚子事變後重建城樓和箭樓,城樓基址上已搭起了腳手架,甕城內也成了堆料場。

 

1903年,正陽門重建施工中的民工。

 


1904年,箭樓重建完成,適逢慈禧七十大壽慶典,正陽橋牌樓上懸掛著龍旗和“普天同慶”的牌匾。前門大街又恢複了往日繁華市井氣息。

 


1906年4月,正陽門西火車站,京漢鐵路全線通車,這是清政府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1907年,正陽門東火車站月台,新站房候車室還未建起。

 


1908年,正陽門城樓上,正在站崗執勤的美國士兵。

 


1908年,正陽門甕城全景。這一年冬天光緒帝駕崩,第二天,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後病死,溥儀即位。

 


1909年,宣統元年,正陽門外正在巡邏的巡警。這一年,革命的火種在陸續全國各地萌發

 


1909年,正陽門東火車站月台,新站房候車室剛落成。

 


1910年,正陽門城樓甕城內的關帝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包括主殿等房屋共十三間,碑亭一座。

 


1911年,正陽門城樓東麵順城街,正在趴活的洋車夫,北側即為東交民巷使館區的美國大使館。這一
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製製度,中華民國成立。

 

 

1915年6月16日,正陽門改造拆除甕城。內務總長朱啟鈐行興工禮。

 

 

1915年,正陽門甕城改造中,京奉火車臨線協助入城搬運磚土。

 

1916年,正陽門改造竣工後的全景圖。這一年,袁世凱在憂懼中病故,黎元洪繼任大總統。

 


1916年,正陽門改造竣工後,城樓南麵全貌。左右城牆上各辟兩個門洞,是城門改造的工程項目之一,東門洞直通戶部街,西門洞直通刑部街。

 

1917年,民國初年,正陽門箭樓改造後,德國設計師對前門箭樓進行加工設計,增加了弧形窗簷,漢白玉欄杆,以及巨大的月牙形裝飾部件,使它有了獨立的審美價值,堪稱古建築改造的神來之筆。(後期上色)

 

1917年冬,北平的一場初雪。這一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中國各地也不斷起事,平靜的北平城下暗流湧動。

 

1919年,正陽門城樓上,正在操演的美軍士兵。

 

1920年,正陽門大街上(前門大街)飛奔的洋車。

 


1920年,正陽門城樓門洞內南望箭樓。

 


1921年,前門大街上偶有汽車駛過。這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5年,正陽門東火車站即將開出的列車。在京津間運行的列車因軍閥混戰時常中斷,於是,為了避免遭受襲擊,人們在車頭掛起了列強國旗。這一年三月,國父孫中山在北京辭世。

 

1926年,駛過正陽門箭樓的鐺鐺車(有軌電車)。這一年,張作霖的奉直聯軍開進北京,同年,江澤民出生。

 

1928年,正陽門城樓,巨型標語為“打倒一切帝國主義”。北伐成功後中國南北統一,定都南京,北京正式改稱北平。

 


1929年,正陽門箭樓下騎車的人。

 

1930年,車水馬龍的前門大街。這一年,曠日持久的中原大戰結束(蔣馮閻),國運已經晦暗不堪。隔年,“九一八事變”爆發。

 


1933年冬,正陽門城樓下,東火車站廣場上正在曬太陽的人力車夫。

 

1933年,一支葬禮隊伍緩緩走過箭樓。這一年,日軍兵不血刃進占承德,長城各關隘全線告急,北平危在旦夕,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全力剿共。

 

 

1935年,中華民國期間,長期駐紮北平的美軍士兵在城頭合影。

 

1935年,正陽門箭樓已被辟為國貨陳列館,設有商品售賣部及電影館。這一年,電影《風雲兒女》上映,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傳唱全國。

 

1937年,守衛在城牆上的國軍將士。“七七事變”爆發,全麵抗戰開始。

 

1937年8月8日,北平淪陷,日軍入城。同年12月,首都南京陷落,日軍屠城六個星期,30萬同胞遇難。

 

1937年8月8日,《支那事變紀念寫真帖》中紀錄的日軍穿過正陽橋五牌樓時的入城儀式。

 

1939年,日軍占領時期,日偽在箭樓門洞上貼出“剿共和平建國”和“打倒英國”的標語,9月,德意日三大軸心國發動二戰。

 

1940年,日據時期的前門大街和市井百姓。

 

 

1941年,一輛待發的旅遊車。日偽時期北平又叫回“北京”,日本人把“北京”定位為旅遊觀光城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一年,是八年抗戰中最艱苦的一年,中國已經山窮水盡,出海口全被日軍占領,海空軍全部拚光,陸軍損失殆盡,內無強兵,外無強援,幾近亡國,直至美國對日宣戰。

 

 

1946年,北平初雪,山河冷落。抗戰光複後的第一年,全麵內戰接踵而至。

 

1946年,正陽門城樓上站崗的國軍戰士。

 

1946年,從正陽門城樓二層向西遠眺,一直可以看到西山。遠處是宣武門城樓,畫麵靠左依稀可見天寧寺塔,城牆內的這條路就是今天的前門西大街。

 


1946年,國民政府宣布全國車輛實行靠右行駛。遠處,國家領袖的巨幅畫像高懸於箭樓。

 

 

1947年,正陽門上空航拍圖。由南向北依次可見正陽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和故宮午門。

 

 

1947年,前門一代等著拉活的人力車夫。

 

 

1947年,正陽門城樓下,美軍北平總部人員正式撤離中國。

 

1948年,正陽門城樓門洞的兩側貼著“誓死救國”和“努力討赤”的醒目標語。這一年,先後爆發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解放軍在戰略反攻中取得全麵勝利。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正陽門箭樓石匾兩側的巨幅標語寫著:“歡迎人民解放軍!”,人群高舉“朱總司令萬歲”的標語牌。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的炮車和坦克行進在正陽門大街(前門大街)上,百姓夾道歡迎。

 

 

1950年,正陽門箭樓下賣報紙的老人。箭樓上高懸的橫幅寫著“蘇聯電影節”。

 

1950年10月1日,建國周年大慶,前門大街彩燈高懸。6天後,仁川登陸的美軍越過“三八線”並迅速攻占了平壤,中國派出誌願軍赴朝作戰。

 

1954年,社會秩序井然,一個古老的東方大國正在悄悄複蘇。

 

 

1956年,正陽門箭樓西側城牆外的護城河,遠處依稀可辨的宣武門城樓。

 

1957年4月15日到5月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訪華,毛主席和伏氏的巨幅畫像高懸在箭樓上。這一年,毛澤東提出“超英趕美”的口號,次年,在對國民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夠和發展經驗不足之時,開啟了三年的大躍進。

 

1959年,正陽門箭樓高懸國慶十周年的慶祝標語。大躍進時期的浮誇風導致中國在隨後風調雨順的三年裏,爆發了“三年自然災害”,3000餘萬同胞死於饑荒,相當於八年抗戰死亡的軍民人數總和。

 

1970年,中國首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遊行歸來的彩車行進在前門大街。

 

1970年,箭樓上高懸著極具時代特色的醒目標語,城樓下的觀音廟和關帝廟已被拆除,其實,WG時期沒有把整個前門樓子拆掉已是萬幸。

 

 

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台灣代表團退出。圖為廣場上排練慶祝節目的學生。

 

1971年,林彪集團暗殺毛澤東失敗,逃亡中墜機身亡,正陽門城樓高懸起祝福的標語。

 

1971年,從正陽門城樓門洞看天安門廣場。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都穿著一樣的衣服,喊著一樣的口號,拿著一樣的工資。

 

1972年,這一年,地鐵修通到前三門大街上,也就是今天的地鐵二號線。

 

1979年,正陽門箭樓下,前門5路公共汽車進站了,這是當年風靡一時的斯柯達大轎車。

 

 

1996年,重建的“前門大街”垂花門式仿五牌樓,本來是橋牌樓,弄成了街牌樓。在隨後的2000年,政府啟動了前門大街改造工程,牌樓和街兩邊的鋪麵房全部推倒重建,據說當時是想按清末樣式複建。

 

 

(等了100多年,終於輪到我的片子了)

【2016年】

 

今天,正陽門箭樓,光陰荏苒,餘暉落盡

 

今天,夜色中的正陽門,閃爍在燈火闌珊的前門大街。

 

今天,沿著光滑的石板路穿過五牌樓,也就穿過了隱秘在喧囂的人群中漸行漸遠的京城往事與舊夢。

 

今天,站在中國鐵道博物館前,遙想當年的正陽門東站,又該是何等繁盛景象。

 


今天,前門大街沒有了趴活的洋車夫,但這裏的北京人依舊過著真實、市井的生活,
每一天都充滿了煙火氣息。

 

今天,南城的老字號,依舊保留著老北京人最熟悉的味道。

 

今天,前門大街已經成為中外遊客來北京必去的十個地方之一。百年的滄桑早已讓這裏的一切擺脫了日常的平庸,化作一個遙遠的傳說。

2016-12-03 Neil CAI 和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