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種尊重並帶有憐憫的目光觀看這個世界,似乎是馬格南攝影師的大致風格。”
看到蜂巢藝術中心的館長夏季風這樣在微博上感歎。
在霧霾和霧霾中間放晴的間隙去央美美術館看了下展,央美美術館的二樓正在展覽日本攝影師久保田博二的照片。
久保田博二是大名鼎鼎的瑪格南攝影通訊社第一位亞洲攝影師,而拍攝中國是他最知名的作品,他曾在80年代遊曆了中國所有的省份,拍攝了超過20萬張照片,並在1985年完成了當時最出色的一本記錄中國的攝影畫冊——《China》。
《中國》畫冊由著名漢學家史景遷作序,被翻譯成7種不同國家語言文字發行,此為英文版。
1978 ?北京?在天安門前合影的人們
1979 ?上海?在外灘晨練的人
1979 ?安徽黃山?鸕鶿捕魚的日子
1980?內蒙古包頭?早晨前往包頭鋼鐵廠的大潮
1980?寧夏中衛?背羊皮筏的人
1981?遼寧撫順?一個穿越煤礦工地的男子
1981?山東青島
1982?內蒙古
1982?河南鞏縣
1982?雲南西雙版納
1983?廣東廣州
1983?浙江杭州
1984?西藏城關區
1984?海南島
1984?北京昆明湖?滑冰的人們
一個扛著農具從田埂走過的農婦,一群會讓我回想起祖輩的青春的天安門前合影的人們,青島的海邊有人鍛煉、有人看書,還有人隻是就那樣路過,看久保田博二的攝影展時我其實不太能意識到這是我出生前的中國,是我沒有見過的中國。
“久保田的照片對拍攝對象不做評判,清白如水,不需解釋。”著名攝影師厄威特這樣評價久保田。
“清白如水”,嗯,對。比起同時代更多攝影師對準的富有典型的中國時代變革意義的場景,久保田博二更多是興趣盎然地把鏡頭對準了一個日常的、平靜的中國,並無意於用鏡頭發表演講。
1983?江西?趕鴨人
1982?廣東廣州?在茶館喝早茶的人們
1981?吉林省吉林市?劃槳渡過鬆花江人們
問他為什麽要來中國?
“毋庸置疑,中國是每個日本人都想去走走看看的國家。”
他前後花了7年時間,來了45次中國(當時外國人簽證最長逗留時間為93天),終於踏遍了中國所有的省和自治區——最冷的是在佳木斯的森林地帶,零下50攝氏度,最熱的是夏天的吐魯番, 45攝氏度。
1985?新疆吐魯番
即使在今天看起來,這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攝影計劃,更何況在大多數地方都沒有對外國人開放的30多年前。
“那時的世界不是今天的世界,那時還沒‘全球化’,世界也沒變成托馬斯 · 弗裏德曼所說的‘平的’,很多地方還看不到麥當勞、玻璃牆、摩天大樓,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每一座島嶼、每一個民族都有獨特的傳統和風情—這種源自曆史地理的差異,讓世界有一種自然而然的整體感,而不是今天表麵上全球化,實際上卻碎片化、虛擬化、空心化、美國化。久保田們生逢其時,在世界消失之前,他們看到了,拍過了!”
南無哀在《中國攝影家》雜誌的文章裏這樣感歎。
不要說當時中國人還沒有多少人擁有相機,即使有相機,想要做到這樣也不容易,經費就是一個大問題。從拍攝到展覽、畫冊,七年間久保田花費了約50萬美元(當然,後來他都靠賣版權做展覽賺回來了)。有次拍攝的膠卷用完了,久保田直接讓妻子從日本送了過來。所以據說當時在中國攝影人中間還流傳著“久保田博二是一個娶了日本富婆的紈絝子弟的傳聞”。
娶了富婆是傳聞,但是久保田當時的確得到了中國官方“非同尋常”的大力協助才得以完成攝影計劃。
1979?廣西
他曾兩次航拍桂林(是第一個在中國航拍的外國人),並在之後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的桂林航拍攝影展覽,展覽照片尺幅巨大,一時轟動京華。